一种高承载载体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240297 阅读:3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09 23:52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高承载载体桩,属于承载载体桩领域。一种高承载载体桩,包括:底部桩体,所底部桩体的上端通过若干组连接桩体连接有头部桩体,所述底部桩体、连接桩体、头部桩体之间通过浆锚连接固定;本技术通过在各桩身内设置防水砂浆层,可起到很好的防水作用,能够更好地抵抗土体中水的渗透,延长了桩的使用寿命,并且还可以防止桩体受到外界污染物的侵蚀,该高承载载体桩如端承桩结构,底部桩体底部到达持力层后与岩层相接触,利用岩层给予桩身整体较高的承载能力,并在头部桩体的上部设置台型受压区,加大了头部桩体的接触面积,进一步提高了该桩身的承载能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承载载体桩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高承载载体桩


技术介绍

1、载体桩是一种利用桩身在土壤中的承载能力承担荷载的基础结构,主要由桩身和桩端承台组成。目前,在土建领域中,载体桩的运用领域非常广泛,例如,工业厂房、商业建筑、城市道路、桥梁、隧道等土建工程建设中都会采用载体桩作为基础结构,载体桩的主要优点是承载能力强、稳定性好、形式多样、适应性强等,它的承载能力能够达到普通桩基的好几倍,而在很多土建工程中,由于建筑物的设计高度和重量等方面的要求相当高,因此需要采用类似于载体桩的基础结构。

2、经检索专利公告号为:cn219280685u,名称为一种自密实混凝土封底的载体桩,该专利中,通过利用在预应力空心管桩内部设置封底自密实混凝土的方式,增加了预应力管桩的端部与载体的接触面积,既提高了单桩承载力又提高了抗拔力。

3、通过研究分析发现,上述引证专利中的载体桩在进行施工过程中,由于桩体长期处于地下环境当中,随着桩身的深入,桩身的下沉难度可能就越大,且地下水源会不断侵蚀桩体内部,造成桩体内部钢筋的锈蚀,影响桩体的承载能力,因此,有必要对现有技术的不足和缺陷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由于桩体长期处于地下环境当中,随着桩身的深入,桩身的下沉难度可能就越大,且地下水源会不断侵蚀桩体内部,造成桩体内部钢筋的锈蚀,影响桩体的承载能力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高承载载体桩。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高承载载体桩,包括:底部桩体,所底部桩体的上端通过若干组连接桩体连接有头部桩体,所述底部桩体、连接桩体、头部桩体之间通过浆锚连接固定,所述底部桩体的底端设置有与之一体成型的高硬锥形桩头,所述底部桩体、连接桩体、头部桩体的外壁内侧均设置有防水砂浆层,用于抵抗土体中水的渗透,延长桩体使用寿命。

4、进一步地,所述高硬锥形桩头采用高强度钢制成。

5、高硬锥形桩头采用高强度钢制成,该材料具有高强度、耐腐蚀、抗磨损等特点,可使得该高承载载体桩在下沉的过程当中具有更好的穿透土体能力,使其更容易穿透土层到达持力层,因此可适合用于制作端承桩底部的桩头,同时高硬锥形桩头还可采用高铝陶瓷、高硬度合金等材料制成,该两种材料同样具有较高的硬度和抗磨损性能,可保证在地下特殊环境中,拥有耐高温、耐腐蚀的能力。

6、进一步地,所述底部桩体、连接桩体的上侧均呈环形阵列设置有若干组预留插筋,所述连接桩体、头部桩体的下侧均呈环形阵列设置有若干组与所述预留插筋相匹配的匹配插孔。

7、进一步地,所述连接桩体、头部桩体底部的轴向外侧均设置有浆锚连接机构,所述浆锚连接机构上由下到上依次设置有注液孔、连接腔、检查孔,所述连接腔与所述注液孔、检查孔及若干组匹配插孔相连通。

8、在对该高承载载体桩的各部位进行接桩时,可将上、下各桩体间的预留插筋、匹配插孔位置相对应,然后使得匹配插孔向下完全套接于预留插筋的外侧,上下两个桩体之间连接紧密后,可通过浆锚连接机构上的注液孔向连接腔内注入高强度专用连接浆料,灌浆前在注浆料中加入特种添加剂、纤维增强剂等提高了注浆料的抗拉力、耐压力等特性,注浆料流动性较强,流动过程中通过连接腔进入到匹配插孔内对预留插筋进行包裹,灌浆过程中,浆液从上端的检查孔向外流出,则表面灌浆完成,最后操作人员利用专用密封塞封堵住注液孔、检查孔即可。

9、进一步地,所述底部桩体、连接桩体、头部桩体的轴向内侧均设置有内径相一致的灌料孔,所述灌料孔由上到下呈贯通设置。

10、进一步地,所述灌料孔上呈环形阵列设置有若干组凹槽,用于加强灌料孔内浇筑的自密实混凝土与各桩体间的连接能力。

11、进一步地,所述头部桩体上由下至上设置有竖向连接区、台型受压区,所述竖向连接区、台型受压区为一体成型结构,所述竖向连接区、台型受压区的内部均设置有型钢。

12、在对头部桩体进行预制前,通过在头部桩体上的竖向连接区、台型受压区内置入高强度型钢33,再将型钢33与外侧的混凝土进行焊接固定,有效增强了头部桩体的强度及刚度,提升了头部桩体上侧的抗压能力以及该高承载载体桩的承载能力。

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高承载载体桩,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4、1、本技术中,利用设置浆锚连接机构、预留插筋、匹配插孔相配合,通过在连接部位注入高强度灌浆料利用浆锚固定的方式,有效加强了各桩体间的连接能力,并且该方式相比螺栓连接的桩体具有更稳定的连接效果,能减少地下水的侵蚀作用,底部桩体底部的高硬锥形桩头通过高强度刚制成,具有高强度、耐腐蚀、抗磨损等特点,可使得该高承载载体桩在下沉的过程当中具有更好的穿透土体能力;

15、2、该高承载载体桩如端承桩结构,底部桩体底部到达持力层后与岩层相接触,利用岩层给予桩身整体较高的承载能力,并在头部桩体的上部设置台型受压区,加大了头部桩体的接触面积,进一步提高了该桩身的承载能力;

16、3、通过在各桩身内设置防水砂浆层,可起到很好的防水作用,能够更好地抵抗土体中水的渗透,延长了桩的使用寿命,并且还可以防止桩体受到外界污染物的侵蚀;

17、4、在灌料孔内设置凹槽,使得浇筑的自密实混凝土可流向凹槽内,加强了自密实混凝土与桩身的连接能力,使得桩身与中间自密实混凝土与钢筋笼组成的芯柱部位整体性更强,提升了桩体的成型质量。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承载载体桩,其特征在于,包括:底部桩体(1),所底部桩体(1)的上端通过若干组连接桩体(2)连接有头部桩体(3),所述底部桩体(1)、连接桩体(2)、头部桩体(3)之间通过浆锚连接固定,所述底部桩体(1)的底端设置有与之一体成型的高硬锥形桩头(4),所述底部桩体(1)、连接桩体(2)、头部桩体(3)的外壁内侧均设置有防水砂浆层(7),用于抵抗土体中水的渗透,延长桩体使用寿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承载载体桩,其特征在于,所述高硬锥形桩头(4)采用高强度钢制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承载载体桩,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部桩体(1)、连接桩体(2)的上侧均呈环形阵列设置有若干组预留插筋(9),所述连接桩体(2)、头部桩体(3)的下侧均呈环形阵列设置有若干组与所述预留插筋(9)相匹配的匹配插孔(10)。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高承载载体桩,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桩体(2)、头部桩体(3)底部的轴向外侧均设置有浆锚连接机构(6),所述浆锚连接机构(6)上由下到上依次设置有注液孔(61)、连接腔(62)、检查孔(63),所述连接腔(62)与所述注液孔(61)、检查孔(63)及若干组匹配插孔(10)相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承载载体桩,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部桩体(1)、连接桩体(2)、头部桩体(3)的轴向内侧均设置有内径相一致的灌料孔(5),所述灌料孔(5)由上到下呈贯通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高承载载体桩,其特征在于,所述灌料孔(5)上呈环形阵列设置有若干组凹槽(8),用于加强灌料孔(5)内浇筑的自密实混凝土与各桩体间的连接能力。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承载载体桩,其特征在于,所述头部桩体(3)上由下至上设置有竖向连接区(31)、台型受压区(32),所述竖向连接区(31)、台型受压区(32)为一体成型结构,所述竖向连接区(31)、台型受压区(32)的内部均设置有型钢(33)。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承载载体桩,其特征在于,包括:底部桩体(1),所底部桩体(1)的上端通过若干组连接桩体(2)连接有头部桩体(3),所述底部桩体(1)、连接桩体(2)、头部桩体(3)之间通过浆锚连接固定,所述底部桩体(1)的底端设置有与之一体成型的高硬锥形桩头(4),所述底部桩体(1)、连接桩体(2)、头部桩体(3)的外壁内侧均设置有防水砂浆层(7),用于抵抗土体中水的渗透,延长桩体使用寿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承载载体桩,其特征在于,所述高硬锥形桩头(4)采用高强度钢制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承载载体桩,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部桩体(1)、连接桩体(2)的上侧均呈环形阵列设置有若干组预留插筋(9),所述连接桩体(2)、头部桩体(3)的下侧均呈环形阵列设置有若干组与所述预留插筋(9)相匹配的匹配插孔(10)。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高承载载体桩,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桩体(2)、头部桩体(3)底部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聂鑫张燕杜永强牛英俊张宁王慧英田昱娇张利龙孙杰吕志忠
申请(专利权)人:山西二建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