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除尘灰输送装置及分离提取系统制造方法及图纸_技高网

一种除尘灰输送装置及分离提取系统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1240065 阅读: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09 23:5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除尘灰输送装置及分离提取系统,属于运输和贮存装置领域;包括设置在作业平台上的储灰箱和除尘设备,储灰箱和除尘设备通过通风管道连通;通过螺旋上料装置将机头灰送入储灰箱存储,储灰箱内设置第二螺旋搅拌器,通过搅拌破碎结块,使得机头灰变得松散;储灰箱底部通过螺旋输料装置将机头灰送至淋洗输送装置,机头灰在淋洗输送装置中加水搅拌变成浆料,之后送入溶解池进一步加水溶解;溶解池搅拌后静置沉淀,通过泵吸取上清液送入清液池;清液池内液体通过循环泵和管道连接淋水管,清液池内液体送回卧式输送管循环洗灰;本发明专利技术装置用于机头灰运输和贮存,本发明专利技术系统用于机头灰溶解。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运输和贮存装置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除尘灰输送装置及分离提取系统


技术介绍

1、烧结机头除尘灰泛指在烧结生产过程中,经空气冷却、重力沉降、布袋收尘和电除雾组成的专用收尘系统收集下来的炼铁烧结工序产生的灰尘。烧结机头除尘灰可以分为两部分,其中一部分是接近烧结料成分的机尾灰,机尾灰可以返回烧结系统使用;另一部分是通过电力除尘的强力收尘手段收集到的机头灰,机头灰含铁量低、比重小、颗粒细。钢铁厂烧结机头电除尘灰中k、na含量较高,某钢企烧结机头电除尘灰中k、na含量按质量百分数分别为13.72%和1.12%,k、na均以kcl、nacl的形态存在,利用其溶于水的特性,从灰中提取kcl、nacl可实现机头灰的资源化再利用。然而机头灰由于长期堆放形成较大的结块,不利于进行溶解提取。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除尘灰输送装置及分离提取系统,至少解决机头灰由于长期堆放形成较大的结块,不利于进行溶解提取的问题。

2、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3、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除尘灰输送装置,包括作业平台,所述作业平台上安装储灰箱和除尘设备,所述储灰箱和除尘设备通过通风管道连通;所述储灰箱和除尘设备底部连接螺旋输料装置;所述储灰箱顶部设有顶盖,顶盖上设置竖向伸入储灰箱内的第二螺旋搅拌器,第二螺旋搅拌器的顶端连接第二驱动电机;所述储灰箱顶盖侧面设有物料添加口,所述储灰箱配置有螺旋上料装置,所述螺旋上料装置包括移动机架、接料斗、第三螺旋输料装置、连接斗、伸缩支撑单元;移动机架上安装接料斗和第三螺旋输料装置,第三螺旋输料装置斜向上设置,其底部与接料斗连接,且第三螺旋输料装置底部的第一进料口位于接料斗内;第三螺旋输料装置的顶部设有斜向下设置的连接斗,连接斗可以伸入储灰箱的物料添加口内;接料斗可转动的安装在移动机架上,第三螺旋输料装置通过伸缩支撑单元呈三角形支撑。

4、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螺旋输料装置包括水平设置的第一输料管,第一输料管的输出端连接r型三通,r型三通斜向右下延伸出连接支管;第一输料管内设置第一螺旋叶片,第一螺旋叶片连接在中央的第一中心轴上,第一中心轴驱动端连接第一输料管外的第一驱动电机。

5、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除尘设备包括除尘箱体,除尘箱体底部连接灰斗,灰斗底部出料口连接螺旋输料装置,除尘箱内设置多孔板,多孔板将除尘箱内部分隔为上部的净气室和下部的过滤室,多孔板下方悬挂安装若干滤袋;除尘箱顶部设置净气出口,净气出口通过管道连接风机;净气室内设置喷吹管,喷吹管的一端穿出除尘箱体连接储气罐。

6、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储灰箱设置两个以上,所述螺旋上料装置安装万向轮或安装在地轨上移动。

7、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地轨包括支撑箱体,支撑箱体上表面设置两条平行的第一导轨,两条第一导轨中间安装第一齿条,两条第一导轨上通过滑块架设移动支撑座,移动支撑座上设置第四驱动电机,第四驱动电机的驱动轴上设置第一齿轮与第一齿条啮合,通过第四驱动电机驱动移动支撑座沿着第一导轨移动,移动支撑座上表面安装螺旋上料装置。

8、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接料斗顶部开口呈五边形,接料斗向下逐渐缩小,接料斗后侧两个面中间连接在第三螺旋输料装置的第一进料口两侧;所述接料斗的左右侧面对称设置两个第一转轴,两个第一转轴可转动的连接在移动机架上。

9、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移动机架包括前侧的第一支撑板和后侧相对设置的两个第一支撑架,第一支撑架包括矩形框架、四根角钢、四个第一减震器、第一转轴支撑座;矩形框架内部对角线上设置四根角钢,四根角钢向矩形框架对角线交点延伸,四根角钢上各连接一个第一减震器,四个第一减震器向矩形框架对角线交点延伸,并连接在第一转轴支撑座上;所述第一转轴支撑座整体呈八棱柱状,中间为转轴连接孔,第一转轴可转动的安装在第一转轴支撑座内;所述第一转轴支撑座由上下两个卡座组成,两个卡座之间通过第一拉簧连接。

10、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接料斗顶部边缘向上延伸形成朝前开口的挡板,挡板朝前开口侧设置向下倾斜的滑槽,挡板内设置可以向前翻转的网孔板。

11、第二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除尘灰分离提取系统,包括上述任一所述的除尘灰输送装置,还包括淋洗输送装置,所述淋洗输送装置包括卧式输送管,卧式输送管设在作业平台下方一侧,卧式输送管的两端通过端板封闭,卧式输送管的左侧设置第五驱动装置,卧式输送管靠近右侧端板设置朝下的排料口;卧式输送管内腔底部设置第三转轴,第三转轴上设置第三螺旋叶片;所述储灰箱和除尘设备底部的螺旋输料装置通过斜向下的管道连接淋洗输送装置;所述卧式输送管顶部设有淋水管,淋水管沿着卧式输送管的长度方向设置,淋水管上设置出水孔。

12、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还包括溶解池和清液池,溶解池设置于淋洗输送装置排料口下方,机头灰在卧式输送管内经过初步加水搅拌变成浆料,之后送入溶解池进一步加水溶解;溶解池搅拌后静置沉淀,通过泵吸取上清液送入清液池;清液池内液体通过循环泵和管道连接淋水管,清液池内液体送回卧式输送管循环洗灰。

13、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除尘灰输送装置及分离提取系统,包括设置在作业平台上的储灰箱和除尘设备,储灰箱和除尘设备通过通风管道连通;通过螺旋上料装置将机头灰送入储灰箱存储,储灰箱内设置第二螺旋搅拌器,通过搅拌破碎结块,使得机头灰变得松散;储灰箱底部通过螺旋输料装置将机头灰送至淋洗输送装置,机头灰在淋洗输送装置中加水搅拌变成浆料,之后送入溶解池进一步加水溶解;溶解池搅拌后静置沉淀,通过泵吸取上清液送入清液池;清液池内液体通过循环泵和管道连接淋水管,清液池内液体送回卧式输送管循环洗灰;本专利技术装置用于机头灰运输和贮存,本专利技术系统用于机头灰溶解。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除尘灰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作业平台(1),所述作业平台(1)上安装储灰箱(2)和除尘设备(3),所述储灰箱(2)和除尘设备(3)通过通风管道(6)连通;所述储灰箱(2)和除尘设备(3)底部连接螺旋输料装置;所述储灰箱(2)顶部设有顶盖,顶盖上设置竖向伸入储灰箱(2)内的第二螺旋搅拌器(201),第二螺旋搅拌器(201)的顶端连接第二驱动电机(202);所述储灰箱(2)顶盖侧面设有物料添加口(203),所述储灰箱(2)配置有螺旋上料装置(5),所述螺旋上料装置(5)包括移动机架(7)、接料斗(8)、第三螺旋输料装置(9)、连接斗(10)、伸缩支撑单元(11);移动机架(7)上安装接料斗(8)和第三螺旋输料装置(9),第三螺旋输料装置(9)斜向上设置,其底部与接料斗(8)连接,且第三螺旋输料装置(9)底部的第一进料口(901)位于接料斗(8)内;第三螺旋输料装置(9)的顶部设有斜向下设置的连接斗(10),连接斗(10)可以伸入储灰箱(2)的物料添加口(203)内;接料斗(8)可转动的安装在移动机架(7)上,第三螺旋输料装置(9)通过伸缩支撑单元(11)呈三角形支撑。p>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除尘灰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输料装置包括水平设置的第一输料管(401),第一输料管(401)的输出端连接r型三通(402),r型三通(402)斜向右下延伸出连接支管(403);第一输料管(401)内设置第一螺旋叶片(404),第一螺旋叶片(404)连接在中央的第一中心轴(405)上,第一中心轴(405)驱动端连接第一输料管(401)外的第一驱动电机(406)。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除尘灰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除尘设备(3)包括除尘箱体(303),除尘箱体(303)底部连接灰斗(304),灰斗(304)底部出料口连接螺旋输料装置,除尘箱内设置多孔板(306),多孔板(306)将除尘箱内部分隔为上部的净气室和下部的过滤室,多孔板(306)下方悬挂安装若干滤袋(307);除尘箱顶部设置净气出口,净气出口通过管道连接风机;净气室内设置喷吹管(308),喷吹管(308)的一端穿出除尘箱体(303)连接储气罐(309)。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除尘灰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储灰箱(2)设置两个以上,所述螺旋上料装置(5)安装万向轮(12)或安装在地轨(30)上移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除尘灰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地轨(30)包括支撑箱体(31),支撑箱体(31)上表面设置两条平行的第一导轨(32),两条第一导轨(32)中间安装第一齿条(33),两条第一导轨(32)上通过滑块架设移动支撑座(34),移动支撑座(34)上设置第四驱动电机(35),第四驱动电机(35)的驱动轴上设置第一齿轮(36)与第一齿条(33)啮合,通过第四驱动电机(35)驱动移动支撑座(34)沿着第一导轨(32)移动,移动支撑座(34)上表面安装螺旋上料装置(5)。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除尘灰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料斗(8)顶部开口呈五边形,接料斗(8)向下逐渐缩小,接料斗(8)后侧两个面中间连接在第三螺旋输料装置(9)的第一进料口(901)两侧;所述接料斗(8)的左右侧面对称设置两个第一转轴(801),两个第一转轴(801)可转动的连接在移动机架(7)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除尘灰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机架(7)包括前侧的第一支撑板(701)和后侧相对设置的两个第一支撑架(702),第一支撑架(702)包括矩形框架(702.1)、四根角钢(702.2)、四个第一减震器(702.3)、第一转轴支撑座(702.4);矩形框架(702.1)内部对角线上设置四根角钢(702.2),四根角钢(702.2)向矩形框架(702.1)对角线交点延伸,四根角钢(702.2)上各连接一个第一减震器(702.3),四个第一减震器(702.3)向矩形框架(702.1)对角线交点延伸,并连接在第一转轴支撑座(702.4)上;所述第一转轴支撑座(702.4)整体呈八棱柱状,中间为转轴连接孔,第一转轴(801)可转动的安装在第一转轴支撑座(702.4)内;所述第一转轴支撑座(702.4)由上下两个卡座(702.5)组成,两个卡座(702.5)之间通过第一拉簧(702.6)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除尘灰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料斗(8)顶部边缘向上延伸形成朝前开口的挡板(16),挡板(16)朝前开口侧设置向下倾斜的滑槽(17),挡板(16)内设置可以向前翻转的网孔板(18)。

9.一种除尘灰分离提取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8任一所...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除尘灰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作业平台(1),所述作业平台(1)上安装储灰箱(2)和除尘设备(3),所述储灰箱(2)和除尘设备(3)通过通风管道(6)连通;所述储灰箱(2)和除尘设备(3)底部连接螺旋输料装置;所述储灰箱(2)顶部设有顶盖,顶盖上设置竖向伸入储灰箱(2)内的第二螺旋搅拌器(201),第二螺旋搅拌器(201)的顶端连接第二驱动电机(202);所述储灰箱(2)顶盖侧面设有物料添加口(203),所述储灰箱(2)配置有螺旋上料装置(5),所述螺旋上料装置(5)包括移动机架(7)、接料斗(8)、第三螺旋输料装置(9)、连接斗(10)、伸缩支撑单元(11);移动机架(7)上安装接料斗(8)和第三螺旋输料装置(9),第三螺旋输料装置(9)斜向上设置,其底部与接料斗(8)连接,且第三螺旋输料装置(9)底部的第一进料口(901)位于接料斗(8)内;第三螺旋输料装置(9)的顶部设有斜向下设置的连接斗(10),连接斗(10)可以伸入储灰箱(2)的物料添加口(203)内;接料斗(8)可转动的安装在移动机架(7)上,第三螺旋输料装置(9)通过伸缩支撑单元(11)呈三角形支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除尘灰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输料装置包括水平设置的第一输料管(401),第一输料管(401)的输出端连接r型三通(402),r型三通(402)斜向右下延伸出连接支管(403);第一输料管(401)内设置第一螺旋叶片(404),第一螺旋叶片(404)连接在中央的第一中心轴(405)上,第一中心轴(405)驱动端连接第一输料管(401)外的第一驱动电机(406)。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除尘灰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除尘设备(3)包括除尘箱体(303),除尘箱体(303)底部连接灰斗(304),灰斗(304)底部出料口连接螺旋输料装置,除尘箱内设置多孔板(306),多孔板(306)将除尘箱内部分隔为上部的净气室和下部的过滤室,多孔板(306)下方悬挂安装若干滤袋(307);除尘箱顶部设置净气出口,净气出口通过管道连接风机;净气室内设置喷吹管(308),喷吹管(308)的一端穿出除尘箱体(303)连接储气罐(309)。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除尘灰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储灰箱(2)设置两个以上,所述螺旋上料装置(5)安装万向轮(12)或安装在地轨(30)上移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除尘灰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地轨(30)包括支撑箱体(31),支撑箱体(31)上表面设置两条平行的第一导轨(32),两条第一导轨(32)中间安装第一齿条(33),两条第一导轨(32)上通过滑块架设移动支撑座(34),移动支撑座(34)上设置第四驱动电机(35),第四驱动电机(35)的驱动轴上设置第一齿轮(36)与第一齿条(33)啮合,通过第四驱动电机(35)驱动移动支撑座(34)沿着第一导轨(32)移动,移动支撑座(3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颖许晨阳王艺慈孙磊朱家辉赵璇
申请(专利权)人:包钢集团节能环保科技产业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