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蜗杆蜗轮式电动转向器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230731 阅读:3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09 23:46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蜗杆蜗轮式电动转向器结构,涉及汽车转向系统技术领域,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循环球滚珠丝杆结构,丝杠需要抵抗轴向载荷和径向载荷,使得循环球电动转向无法做更大的输出载荷的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壳体内部滑动连接传动杆,壳体下方有减速机构,减速机构包括电机控制器,电机控制器的输出轴上有主动轮,减速机构上转动连接从动轮,从动轮与传动杆啮合,皮带连接主动轮和从动轮,传动杆与蜗轮啮合,蜗轮另一侧与手力端蜗杆啮合,手力端蜗杆上有角度传感器,本技术通过主动轮从动轮和皮带将伺服电机输出的扭矩减速增扭,齿条与第二齿牙啮合再次实现减速增扭,从而规避了丝杠不能同时抵抗大的轴向、径向载荷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汽车转向系统,具体为一种蜗杆蜗轮式电动转向器结构


技术介绍

1、在ev化、智能驾驶的大趋势下,商用车有eps化的需求,可解决传统液压助力转向系统现存的自由间隙大、高速发飘、指向性差的顽疾,并支持高级驾驶功能拓展,如扩展lka车道保持、apa自动泊车、无人驾驶等。

2、若要获得 “额外”功能,eps系统是必须的,在循环球式机械方向机上集成电机控制单元实现助力,然而因循环球滚珠丝杆结构,丝杠不仅需要抵抗轴向载荷的同时还需抵抗径向载荷,使得循环球电动转向无法做更大的输出载荷。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的缺陷,提供一种蜗杆蜗轮式电动转向器结构,可以有效解决
技术介绍
中的问题。

2、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公开了一种蜗杆蜗轮式电动转向器结构,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部滑动连接传动杆,所述壳体下方有减速机构,所述减速机构包括电机控制器,所述电机控制器包括伺服电机,所述电机控制器的输出轴上有主动轮,所述减速机构上转动连接从动轮,所述从动轮为滚珠丝杠带轮,所述从动轮内径与所述传动杆啮合,所述主动轮和所述从动轮通过皮带相连,所述传动杆上方与蜗轮啮合,所述蜗轮通过摇臂轴与摇臂相连,所述摇臂轴转动连接至所述壳体内部,所述蜗轮另一侧与手力端蜗杆啮合,所述手力端蜗杆与输入端相连,实现减速增扭,所述输入端与所述手力端蜗杆之间有角度传感器,所述角度传感器固定至所述壳体上,所述角度传感器和所述电机控制器电性相连,通过所述角度传感器采集的角度信号传输给所述电机控制器,所述电机控制器根据车速信号和所述角度传感器传输的信号来进行扭矩的输出。

3、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蜗轮包括第一齿牙和第二齿牙,所述传动杆包括齿条和丝杠,所述传动杆一端为所述齿条,所述传动杆另一端为所述丝杠,用于传递所述电机控制器提供的动力。

4、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齿牙和所述手力端蜗杆啮合,所述第二齿牙和所述齿条啮合,实现旋转力和直线力的转换。

5、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壳体上有第一支承套和第二支承套,所述第一支承套和所述第二支承套的内径与所述传动杆滑动连接,所述第一支承套和所述第二支承套的外径固定至所述壳体内部,所述减速机构内部有第三支承套,所述第三支承套外径固定至所述减速机构内部,所述第三支承套内径与所述丝杠滑动连接,所述第一支承套、所述第二支承套和所述第三支承套用于提供导向和支撑所述传动杆的作用。

6、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传动杆两端有防护套,所述防护套分别固定至所述壳体和所述减速机构上,所述防护套用于防止灰尘附着至所述传动杆上从而影响正常运行。

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通过主动轮从动轮和皮带将伺服电机输出的扭矩减速增扭,并将扭矩通过从动轮和丝杠传递给齿条,齿条与第二齿牙啮合再次实现减速增扭,从而规避了丝杠不能同时抵抗大的轴向、径向载荷问题。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蜗杆蜗轮式电动转向器结构,包括壳体(16),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6)内部滑动连接传动杆(4),所述壳体(16)下方有减速机构(15),所述减速机构(15)包括电机控制器(9),所述电机控制器(9)包括伺服电机,所述电机控制器(9)的输出轴上有主动轮(14),所述减速机构(15)上转动连接从动轮(13),所述从动轮(13)内径与所述传动杆(4)啮合,所述主动轮(14)和所述从动轮(13)通过皮带(10)相连,所述传动杆(4)上方与蜗轮(7)啮合,所述蜗轮(7)通过摇臂轴(6)与摇臂(601)相连,所述摇臂轴(6)转动连接至所述壳体(16)内部,所述蜗轮(7)另一侧与手力端蜗杆(2)啮合,所述手力端蜗杆(2)与输入端(1)相连,所述输入端(1)与所述手力端蜗杆(2)之间有角度传感器(5),所述角度传感器(5)固定至所述壳体(16)上,所述角度传感器(5)和所述电机控制器(9)电性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蜗杆蜗轮式电动转向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蜗轮(7)包括第一齿牙(701)和第二齿牙(702),所述传动杆(4)包括齿条(401)和丝杠(402),所述传动杆(4)一端为所述齿条(401),所述传动杆(4)另一端为所述丝杠(40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蜗杆蜗轮式电动转向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齿牙(701)和所述手力端蜗杆(2)啮合,所述第二齿牙(702)和所述齿条(401)啮合。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蜗杆蜗轮式电动转向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6)上有第一支承套(3)和第二支承套(8),所述第一支承套(3)和所述第二支承套(8)的内径与所述传动杆(4)滑动连接,所述第一支承套(3)和所述第二支承套(8)的外径固定至所述壳体(16)内部,所述减速机构(15)内部有第三支承套(11),所述第三支承套(11)外径固定至所述减速机构(15)内部,所述第三支承套(11)内径与所述丝杠(402)滑动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蜗杆蜗轮式电动转向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杆(4)两端有防护套(12),所述防护套(12)分别固定至所述壳体(16)和所述减速机构(15)上。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蜗杆蜗轮式电动转向器结构,包括壳体(16),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6)内部滑动连接传动杆(4),所述壳体(16)下方有减速机构(15),所述减速机构(15)包括电机控制器(9),所述电机控制器(9)包括伺服电机,所述电机控制器(9)的输出轴上有主动轮(14),所述减速机构(15)上转动连接从动轮(13),所述从动轮(13)内径与所述传动杆(4)啮合,所述主动轮(14)和所述从动轮(13)通过皮带(10)相连,所述传动杆(4)上方与蜗轮(7)啮合,所述蜗轮(7)通过摇臂轴(6)与摇臂(601)相连,所述摇臂轴(6)转动连接至所述壳体(16)内部,所述蜗轮(7)另一侧与手力端蜗杆(2)啮合,所述手力端蜗杆(2)与输入端(1)相连,所述输入端(1)与所述手力端蜗杆(2)之间有角度传感器(5),所述角度传感器(5)固定至所述壳体(16)上,所述角度传感器(5)和所述电机控制器(9)电性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蜗杆蜗轮式电动转向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蜗轮(7)包括第一齿牙(701)和第二齿牙(702),所述传...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阳谢俊卿余浩轩
申请(专利权)人:豫北转向系统新乡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