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混凝土搅拌车及其托轮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22934 阅读:17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混凝土搅拌车的托轮(25),用于支撑搅拌筒(11)的高端,包括通过搅拌轨道(111)支撑所述搅拌筒(11)的外圈(251),以及可拆装地固定套装于所述外圈(251)内部的内圈(252),所述内圈(252)通过支承轴(23)支撑于所述混凝土搅拌车的副车架(15)。这样,当托轮(25)的外圈(251)由于磨损等原因而达到使用寿命后,单独更换外圈(251),而内圈(252)可以继续使用,避免了托轮(25)材料的浪费,从而显著降低了维护成本。本发明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包括上述托轮(25)的混凝土搅拌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工程机械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混凝土搅拌车的托轮。本专利技术还涉 及一种包括上述托轮的混凝土搅拌车。
技术介绍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市场对于建筑工程机械尤其是搅拌车的需求日益 增大。请参考图1和图2,图1为现有技术中一种混凝土搅拌车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 1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图。搅拌车为用于运送混凝土等材料混合物的建筑用工程机械,通常包括倾斜设置于 混凝土搅拌车底盘14上的搅拌筒11,该搅拌筒11的内壁固定有螺旋曲面状的搅拌叶片 (图中未示出),其低端通过法兰和减速器固定于拖车底盘14上,其高端通过托轮12固定 在混凝土搅拌车的副车架上,该副车架固定连接于底盘上。搅拌筒11的高端设置有进料斗 13,被运送的混凝土等材料通过该进料斗13以及进料斗13下方的卸料溜槽(图中未示出) 进入搅拌筒。在运输过程中搅拌筒11会始终保持转动,以保证所运载的混凝土等材料不会发 生凝固。运送完成后,通常都会用水冲洗搅拌筒11的内部,防止硬化的混凝土等材料占用 空间,从而避免搅拌筒11的有效容积的减小。搅拌筒11的高端一般通过设置于搅拌筒周向上的搅拌轨道支撑于托轮12,在混 凝土搅拌车的使用过程中,由于搅拌筒11的不停转动,搅拌轨道与托轮12之间必然存在无 法消除的摩擦力;托轮12难以得到有效地保护,经过一定的使用周期,托轮12将受到较为 严重的磨损,必须要及时更换;同时,作为支撑件,托轮25不可避免地受到搅拌筒施加于其 上的压应力,从而进一步降低托轮的使用寿命。因此,托轮12就成为混凝土搅拌车中的主 要耗材之一,由于其消耗量较大且换下的托轮12再利用的价值较低,托轮12的频繁更换必 然显著地增加了混凝土搅拌车的使用和维护成本,并造成了资源的不必要浪费。因此,如何减少托轮的消耗,进而降低混凝土搅拌车的使用和维护成本,就成为本 领域的技术人员亟须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混凝土搅拌车的托轮,其在使用过程减少浪费、节约成 本;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包括上述托轮的混凝土搅拌车,其使用和维护的成本较 低。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混凝土搅拌车的托轮,用于支撑搅拌筒的 高端,包括直接支撑所述搅拌筒的外圈,以及可拆装地固定套装于所述外圈内部的内圈,所 述内圈通过支承轴支撑于所述混凝土搅拌车的底盘。优选地,所述内圈的外壁与所述外圈的内壁过盈配合。优选地,所述外圈与所述内圈之间具有防松装置。优选地,所述防松装置为紧定螺钉。优选地,所述外圈的材料为45号优质结构钢。优选地,所述内圈的材料为Q345。优选地,所述外圈的径向厚度为18mm 22mm。优选地,所述外圈的径向厚度为20mm。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混凝土搅拌车,包括上述任一项所述的托轮。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托轮包括外圈和内圈,其中,内圈与外圈可拆装地套装于一体,且 通过轴承与沿托轮轴向延伸的支承轴固定连接,并通过该支承轴支撑于混凝土搅拌车的副 车架上;该托轮具有分体式结构,其外圈可以与内圈相分离。由于混凝土搅拌车在运输过程 中,搅拌轨道主要与托轮的外圈发生摩擦,从而造成外圈的严重磨损而影响外圈的使用寿 命,但是托轮的内圈由于其位于托轮的内部,基本不会受到磨损,这样,当托轮的外圈由于 磨损等原因而达到使用寿命后,单独更换外圈,而内圈可以继续使用,避免了托轮材料的浪 费,从而显著降低了维护成本。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上述外圈可以紧密地套装于内圈的外部,外圈与内圈 同轴设置且内圈的外壁与外圈的内壁过盈配合。这样,由于内外圈之间为过盈配合,需要将 外圈预热后才能套装于内圈外部,对外圈会产生沿其径向向外的预应力,该预应力与托轮 和搅拌筒之间产生的压应力相反,从而改善了外圈表面的应力状态,提高外圈的使用寿命, 进而提高托轮的使用寿命。在另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上述外圈和内圈之间设置有防松装置,这样,避免了 外圈在工作过程中的脱落,提高了托轮的安全性和可靠性。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技术中一种典型的混凝土搅拌车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所提供托轮系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所提供托轮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所提供托轮另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本专利技术的核心是提供一种托轮,其在混凝土搅拌车的使用过程中减少浪费、节约 成本;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核心是提供一种包括上述托轮的混凝土搅拌车,其维护的成本较低。为了使本
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 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请参考图3和图4,图3为本专利技术所提供托轮系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专利技术所提供托轮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托轮25 —般用于混凝土搅拌车中,位于 搅拌筒11的高端的下方并用于通过搅拌轨道对搅拌筒11的高端进行支撑,其外壁在搅拌 车的运输过程中与沿搅拌筒11周向设置的搅拌轨道111相接触。托轮25包括外圈251和4内圈252,上述外圈251和内圈252可拆装地套装于一体,其外圈251通过搅拌轨道111支 撑搅拌筒,外圈251的内部同轴地套装有内圈252,内圈252通过支承轴23支撑于混凝土搅 拌车的副车架,并能够绕上述支承轴23周向转动。上述内圈252可以通过轴承24与沿其轴向延伸的支承轴23连接。上述外圈251不局限于一层,也即上述外圈251还可以进一步包括可拆装地套装 与一体的第一外圈和第二外圈,当位于外部的第一外圈发生磨损后,可以先将该第一外圈 拆下,继续使用至第二外圈也磨损后再更换外圈,这样,可以缩短托轮25的维护时间,从而 提高托轮25的工作效率。相应地,上述内圈也不局限于一层,也即上述内圈也可以进一步包括可拆装地套 装于一体的第一内圈和第二内圈。在不影响使用功能的前提下,上述内圈和外圈也可以包括更多的层数。上述外圈251的材料可以为45号优质结构钢,该种中碳钢材料不仅强度、硬度较 高,且兼有较好的塑性和韧性,具有较为优良的综合性能,该种材料的疲劳寿命较高,且抗 磨损能力较强,进一步提高了托轮25的使用寿命。上述外圈251的材料也可以为其他就有较好综合性能的金属材料,例如40Cr等。上述外圈251应用的45号优质结构钢可以经过表面淬火、喷涂等工艺,以进一步 提高外圈的表面硬度以及耐磨性等,从而提高其综合性能,进而延长外圈251的使用寿命。上述内圈252的材料可以为Q345,该种低合金结构钢的价格相对较为低廉,虽然 其表面硬度等综合力学性能不如45号优质结构钢等材料,但是内圈252对于材料的力学性 能要求较低,使用Q345不仅能够满足内圈252的强度、疲劳寿命等方面的要求,又能够降低 加工费用,提高托轮25的经济性。上述内圈252的材料也可以为其他满足内圈252使用要求的结构钢,例如Q235寸。上述托轮25的数目一般为两个,分别设置与搅拌筒高端的两侧,以便对搅拌筒的 高端平衡的支撑。由于混凝土搅拌车在运输过程中,搅拌轨道主要与托轮25的外圈251发生接触, 从而造成外圈251的严重磨损而影响外圈251的使用寿命,但是托轮25的内圈252由于其 位于托轮25的内部,基本不会受到磨损,这样,当托轮25的外圈251由于磨损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混凝土搅拌车的托轮(25),用于支撑搅拌筒(11)的高端,其特征在于,包括通过搅拌轨道(111)支撑所述搅拌筒(11)的外圈(251),以及可拆装地固定套装于所述外圈(251)内部的内圈(252),所述内圈(252)通过支承轴(23)支撑于所述混凝土搅拌车的副车架(15)。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平刘方兴张克军
申请(专利权)人:三一重工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43[中国|湖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