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锅筒倾斜式余热锅炉及其供热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41228328 阅读: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09 23:45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双锅筒倾斜式余热锅炉及其供热系统,该余热锅炉包括锅炉本体及下锅筒、上锅筒、受热面管组、下降管及节能器;锅炉本体沿着烟气流向依次设有进口烟道、第一换热烟道、第二换热烟道及出口烟道;下受热面管组布置在第一换热烟道内且为倾斜设置;上锅筒与下锅筒通过受热面管组、下降管相连;节能器布置在第二换热烟道内。上述余热锅炉通过锅炉本体、下锅筒、上锅筒、受热面管组和下降管等部件,采用在工厂内将各部件组装成模块后出厂,集成度较高,可大大减少了安装现场的工作量,同时,上锅筒与下锅筒通过倾斜的受热面管组相连,可以降低换热管上的积灰,可保证较好的换热效果,烟气的排出阻力也较低,不会对生产造成影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余热锅炉,具体涉及一种双锅筒倾斜式余热锅炉及其供热系统


技术介绍

1、余热锅炉是一种利用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热来加热水或产生蒸汽的设备,其工作原理是通过余热回收技术将废气、废水、废油等工业生产过程中的废热收集起来,经过预处理后送入余热锅炉进行加热或蒸发,再通过换热器将余热传递给水或其他介质,使其达到预定温度或压力。这样既可以满足工业生产需要,又可以节约能源和降低环境污染。

2、目前,余热锅炉由锅炉本体、换热管、蒸气发生器、省煤器、汽包、上升管、下降管、汽水管路阀门以及配套辅机组成。配套辅机包括锅炉钢构平台扶梯防雨棚、软化水箱、全自动软化水装置、锅炉给水泵、除氧泵、热力除氧器、磷酸盐加药装置、取样冷却器、排污扩容器、烟道系统等,以及配套电气系统。热流体的热量由换热管传给放热端水套管内的水(水由下降管输入),并使其汽化,所产汽水混合物经蒸汽上升管到达汽包,经集中分离以后再经蒸汽主控阀输出。这样由于热管不断将热量输入水套管内的水,并通过外部汽—水管道的上升及下降完成基本的汽—水循环,达到将热流体降温,并转化为蒸汽的目的。

3、在现有技术中,锅炉本体、汽包等配件单独分开,到现场后再重新组装在一起,但这样的设计易增加现场安装的工作量,同时,由于烟气在锅炉本体内的冲刷是经从前端到后端、转弯后又向前端、再从前端向后端的流动流程,这样的烟气流动流程都是在平面内进行的,易于在换热管上积灰,影响换热管的换热效率,另外,烟气在锅炉本体内的阻力也较大,不易于排出,进而会影响生产设备的正常运转。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双锅筒倾斜式余热锅炉,解决上述传统的问题,其采用在工厂内将各部件组装成一个模块后出厂,集成度较高,可大大减少了安装现场的工作量,同时,采用上下锅筒的结构,并通过倾斜结构的换热管及下降管连接,可以降低换热管上的积灰,可保证较好的换热效果,烟气的排出阻力也较低,不会对生产造成影响。

2、本技术目的之二在于提供一种采用该双锅筒倾斜式余热锅炉的供热系统。

3、本技术目的之一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4、一种双锅筒倾斜式余热锅炉,包括锅炉本体及安装在所述锅炉本体上的下锅筒、上锅筒、受热面管组、下降管及节能器;所述锅炉本体沿着烟气流向依次设有进口烟道、连接所述进口烟道的第一换热烟道、第二换热烟道及出口烟道;所述下锅筒布置在所述第一换热烟道的下部,所述上锅筒布置在所述第一换热烟道的上部;所述受热面管组布置在所述第一换热烟道内且所述受热面管组为倾斜设置;所述上锅筒与所述下锅筒通过所述受热面管组、下降管相连;所述节能器布置在所述第二换热烟道内。

5、优选地,所述上锅筒与所述下锅筒为错位设置,所述上锅筒的直径大于所述下锅筒的直径,所述上锅筒内安装有汽水分离装置。

6、优选地,所述受热面管组与垂直方向所形成角度为30°-40°。

7、优选地,所述受热面管组与垂直方向所形成角度为30°。

8、优选地,所述受热面管组由若干换热管组成,所述换热管为开齿形螺旋翅片管。

9、优选地,各所述换热管从外到内呈错列布设。

10、优选地,所述第一换热烟道呈l状设置,所述第二换热烟道呈垂直设置。

11、优选地,所述节能器包括节能换热管组,所述节能换热管组与所述第二换热烟道采用抽屉式结构设置。

12、优选地,所述节能换热管组为错列布设的开齿形螺旋翅片管组。

13、本技术目的之二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14、一种供热系统,包括上述所述的双锅筒倾斜式余热锅炉。

15、相比现有技术,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16、1、本技术的双锅筒倾斜式余热锅炉通过设有锅炉本体、下锅筒、上锅筒、受热面管组、下降管及节能器等结构,锅炉本体、下锅筒、上锅筒、受热面管组和下降管等部件采用在工厂内将各部件组装成一个模块后出厂,集成度较高,可大大减少了安装现场的工作量,同时,上锅筒与下锅筒通过倾斜的受热面管组相连,可以降低换热管上的积灰,可保证较好的换热效果,烟气的排出阻力也较低,不会对生产造成影响。

17、2、上锅筒与下锅筒通过倾斜的换热管及下降管连接,组成一个整体,换热管采用开齿形螺旋翅片管错列布置,提供换热效果,与传统未开齿的相比,开齿形螺旋翅片管的传热系数可提高15%,极大程度的提高余热锅炉的换热效率,采用螺旋翅片管这样的扩展受热面形式,可大大降低整体设备的重量、占地、制造成本,换热管直接与上锅筒相连,省去了常规原有余热锅炉的汽水引出管,使设备结构更紧凑,灵活。

18、3、高温烟气沿进口烟道水平进入烟道内,再通过第一换热烟道,与倾斜的受热面管组换热后,垂直导出至第二换热烟道内,实现了烟气在烟道内的转向,也降低了出烟气的阻力,并且通过节能器的作用,降低排放后的烟气温度,达到更佳的烟气热量回收效率。

19、4、节能器布置与烟道壳体上部,减少余热锅炉整体占地,节能器换热管同样采用开齿形螺旋翅片管错列布置,提供换热效果,可大大降低节能器设备的外形尺寸,降低制造成本,同时节能器换热管组与壳体之间采用抽屉式结构设计,便于后期换热管组的清理、检修及更换。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双锅筒倾斜式余热锅炉,其特征在于,包括锅炉本体及安装在所述锅炉本体上的下锅筒、上锅筒、受热面管组、下降管及节能器;所述锅炉本体沿着烟气流向依次设有进口烟道、连接所述进口烟道的第一换热烟道、第二换热烟道及出口烟道;所述下锅筒布置在所述第一换热烟道的下部,所述上锅筒布置在所述第一换热烟道的上部;所述受热面管组布置在所述第一换热烟道内且所述受热面管组为倾斜设置;所述上锅筒与所述下锅筒通过所述受热面管组、下降管相连;所述节能器布置在所述第二换热烟道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锅筒倾斜式余热锅炉,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锅筒与所述下锅筒为错位设置,所述上锅筒的直径大于所述下锅筒的直径,所述上锅筒内安装有汽水分离装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锅筒倾斜式余热锅炉,其特征在于,所述受热面管组与垂直方向所形成角度为30°-40°。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锅筒倾斜式余热锅炉,其特征在于,所述受热面管组与垂直方向所形成角度为30°。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锅筒倾斜式余热锅炉,其特征在于,所述受热面管组由若干换热管组成,所述换热管为开齿形螺旋翅片管。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双锅筒倾斜式余热锅炉,其特征在于,各所述换热管从外到内呈错列布设。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锅筒倾斜式余热锅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换热烟道呈L状设置,所述第二换热烟道呈垂直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锅筒倾斜式余热锅炉,其特征在于,所述节能器包括节能换热管组,所述节能换热管组与所述第二换热烟道采用抽屉式结构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双锅筒倾斜式余热锅炉,其特征在于,所述节能换热管组为错列布设的开齿形螺旋翅片管组。

10.一种供热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双锅筒倾斜式余热锅炉。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锅筒倾斜式余热锅炉,其特征在于,包括锅炉本体及安装在所述锅炉本体上的下锅筒、上锅筒、受热面管组、下降管及节能器;所述锅炉本体沿着烟气流向依次设有进口烟道、连接所述进口烟道的第一换热烟道、第二换热烟道及出口烟道;所述下锅筒布置在所述第一换热烟道的下部,所述上锅筒布置在所述第一换热烟道的上部;所述受热面管组布置在所述第一换热烟道内且所述受热面管组为倾斜设置;所述上锅筒与所述下锅筒通过所述受热面管组、下降管相连;所述节能器布置在所述第二换热烟道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锅筒倾斜式余热锅炉,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锅筒与所述下锅筒为错位设置,所述上锅筒的直径大于所述下锅筒的直径,所述上锅筒内安装有汽水分离装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锅筒倾斜式余热锅炉,其特征在于,所述受热面管组与垂直方向所形成角度为30°-40°。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锅筒倾斜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全虎刘李陈秋雨
申请(专利权)人:迪森常州能源装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