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电池底槽多腔模具结构制造技术_技高网

一种电池底槽多腔模具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227917 阅读:3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09 23:4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池底槽多腔模具结构,涉及注塑模具技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包括动模和定模;定模包括底座、下隔板、下模板、下垫板和下模座;下隔板上固定有模芯,模芯和设置在下模板、下垫板和下模座内的模仁构成用于电池底槽成型的成型型腔;下模板、下垫板和下模座连接成一整体构件;动模和整体构件之间设置有相互勾搭配合的拉杆A和拉杆B;定模上还设置有与注塑机顶棍对应的顶棍过孔。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将定模设置包括下模板、下垫板和下模座可移动的整体构件,在进行开模时,注塑机带动动模移动一端距离后控制整体构件从定模不可移动部分处脱离,然后再利用注塑机顶棍将整体构件顶出远离定模不可移动部分,进而完成开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注塑模具,特别是涉及一种电池底槽多腔模具结构


技术介绍

1、现有的蓄电池外壳都是通过注塑冷却成型的,冷却成型后需要对其进行脱模,蓄电池壳注塑模具包括动模和定模,其中动模固定在注塑机的动模板上,开合模时随动模板一起运动。

2、如cn201610546833.7公开了一种蓄电池壳体注塑模具,包括第一基板、连接在第一基板上的模腔板、第二基板、连接在第二基板上的安装板、设置在安装板中的模芯、嵌装在模芯中的针阀式热流道注料嘴以及用以限制模腔板与安装板之间开模距离的限位件,模腔板上设有容置腔室,容置腔室、模芯以及安装板共同围成与蓄电池壳体相匹配的成型腔室;其在开模时第二基板、第一安装板、第二安装板以及第三安装作为整体逐渐远离模腔板,与此同时模芯逐渐从蓄电池壳体中抽出,蓄电池壳体随着第一基板和模腔板从第三安装板上分离,当第一限位部抵靠在第一限位台上,第二限位部抵靠在第二限位台上时,完成开模,之后通过机械手将蓄电池壳体从容置腔室中夹出即可;上述完成开模后蓄电池壳体存留在腔室内,这种开模方式,倒置后期不方便从腔室内将蓄电池壳体取出。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池底槽多腔模具结构,通过将定模设置包括下模板、下垫板和下模座可移动的整体构件,在进行开模时,注塑机带动动模移动一端距离后控制整体构件从定模不可移动部分处脱离,然后再利用注塑机顶棍将整体构件顶出远离定模不可移动部分,解决了现有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2、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3、本专利技术为一种电池底槽多腔模具结构,包括动模和定模;所述定模包括底座、下隔板、下模板、下垫板和下模座;所述下隔板上固定有模芯,所述模芯和设置在下模板、下垫板和下模座内的模仁构成用于电池底槽成型的成型型腔;所述下模板、下垫板和下模座连接成一整体构件;所述动模和整体构件之间设置有至少四组拉杆组件;所述拉杆组件包括分别安装在动模和整体构件上的、且相互勾搭配合的拉杆a和拉杆b;所述定模上还设置有与注塑机顶棍对应的顶棍过孔,所述顶棍过孔依次贯穿底座、下隔板、下模板、下垫板,实现所述注塑机顶棍在伸出后其端部抵在下模座靠近下垫板的一侧面。

4、进一步地,同一所述拉杆组件内的拉杆a和拉杆b间隙设置,且二者端部分别设置相互配合的勾搭部a和勾搭部b。

5、进一步地,所述勾搭部a和勾搭部b分别从拉杆a和拉杆b的相对侧突出。

6、进一步地,所述勾搭部a和勾搭部b的相对侧分别设置相互配合的凹槽和凸块;当进行开模时,所述动模朝远离定模的一侧移动,直至勾搭部a和勾搭部b配合勾搭在一起。

7、进一步地,所述动模包括上模座、热流道模板和顶模板;所述拉杆a固定在上模座、热流道模板或顶模板的外侧壁;所述拉杆b固定在下模板、下垫板或下模座的外侧壁。

8、进一步地,当进行开模时,先控制所述动模朝远离定模的一侧移动,直至勾搭部a和勾搭部b配合勾搭在一起后继续移动至完成一次开模;然后再控制注塑机顶棍伸出至端部抵在下模座靠近下垫板的一侧面后继续伸出一段距离完成二次开模。

9、进一步地,所述热流道模板内设置有热流道系统;所述热流道系统包括连通的分流板a和分流板b,所述分流板a上连通注射嘴;所述分流板b的下表面连通设置有出胶热嘴;所述分流板b的数量以及位置与模具内成型型腔对应。

10、进一步地,所述分流板a上表面设置加热器a以及温度传感器a;所述分流板b的上下两表面均设置有加热器b以及温度传感器b。

11、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2、本专利技术通过将定模设置包括下模板、下垫板和下模座可移动的整体构件,在进行开模时,注塑机带动动模移动一端距离后控制整体构件从定模不可移动部分处脱离,然后再利用注塑机顶棍将整体构件顶出远离定模不可移动部分,进而完成开模,此时可通过机械手将产品取出,实现了机械手自动化取件,自动化生产。

13、当然,实施本专利技术的任一产品并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优点。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池底槽多腔模具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动模(10)和定模(2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池底槽多腔模具结构,其特征在于,同一所述拉杆组件内的拉杆A(61)和拉杆B(41)间隙设置,且二者端部分别设置相互配合的勾搭部A(62)和勾搭部B(4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电池底槽多腔模具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勾搭部A(62)和勾搭部B(42)分别从拉杆A(61)和拉杆B(41)的相对侧突出。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电池底槽多腔模具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勾搭部A(62)和勾搭部B(42)的相对侧分别设置相互配合的凹槽和凸块;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池底槽多腔模具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动模(10)包括上模座(6)、热流道模板(7)和顶模板(8);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一种电池底槽多腔模具结构,其特征在于,当进行开模时,先控制所述动模(10)朝远离定模(20)的一侧移动,直至勾搭部A(62)和勾搭部B(42)配合勾搭在一起后继续移动至完成一次开模;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电池底槽多腔模具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热流道模板(7)内设置有热流道系统;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电池底槽多腔模具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板A(71)上表面设置加热器A(712)以及温度传感器A(713);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池底槽多腔模具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动模(10)和定模(2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池底槽多腔模具结构,其特征在于,同一所述拉杆组件内的拉杆a(61)和拉杆b(41)间隙设置,且二者端部分别设置相互配合的勾搭部a(62)和勾搭部b(4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电池底槽多腔模具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勾搭部a(62)和勾搭部b(42)分别从拉杆a(61)和拉杆b(41)的相对侧突出。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电池底槽多腔模具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勾搭部a(62)和勾搭部b(42)的相对侧分别设置相互配合的凹槽和凸块;

5.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治胜周强华胡丹莉黄少云李升华董杰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天能精工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