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227044 阅读:3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09 23:44
一种支架,其包括第一支撑部、第二支撑部以及连接所述第一支撑部和所述第二支撑部的顶壁,所述第一支撑部和所述第二支撑部用以固定于壳体,所述支架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一支撑部和所述第二支撑部之间的空间,所述顶壁向所述空间中延伸以在所述顶壁上形成用以至少部分收容管体的凹槽,所述第一支撑部设有第一开口以及自所述第一开口的边缘向所述空间中延伸的第一凸片,所述第二支撑部设有第二开口以及自所述第二开口的边缘向所述空间中延伸的第二凸片,所述第一开口以及所述第二开口用以让扎带穿过以对所述管体进行捆扎。如此设置,本技术的支架结构简单且易于对所述管体进行固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支架,属于发动机尾气后处理周边零部件。


技术介绍

1、相关技术中的发动机尾气后处理通常安装有若干检测器件,例如各种传感器,而传感器设有线束以与后处理系统的控制器相连。为了对线束进行固定,相关技术中通常采用多个组合式的零件所形成的支架,然而,这种支架结构复杂,装配效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且易于对管体进行固定的支架。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支架,其包括第一支撑部、第二支撑部以及连接所述第一支撑部和所述第二支撑部的顶壁,所述第一支撑部和所述第二支撑部用以固定于壳体,所述支架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一支撑部和所述第二支撑部之间的空间,所述顶壁向所述空间中延伸以在所述顶壁上形成用以至少部分收容管体的凹槽,所述第一支撑部设有第一开口以及自所述第一开口的边缘向所述空间中延伸的第一凸片,所述第二支撑部设有第二开口以及自所述第二开口的边缘向所述空间中延伸的第二凸片,所述第一开口以及所述第二开口用以让扎带穿过以对所述管体进行捆扎。

3、作为本技术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凸片是自所述第一支撑部向内冲压而成的,所述第一开口为冲压形成所述第一凸片而留下的开口。

4、作为本技术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二凸片是自所述第二支撑部向内冲压而成的,所述第二开口为冲压形成所述第二凸片而留下的开口。

5、作为本技术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凸片设有用以贴合所述扎带的第一弧形面,所述第二凸片设有用以贴合所述扎带的第二弧形面。

6、作为本技术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支撑部设有位于其底部的第一焊接脚,所述第二支撑部设有位于其底部的第二焊接脚,所述第一焊接脚向远离所述第二支撑部的方向折弯,所述第二焊接脚向远离所述第一支撑部的方向折弯。

7、作为本技术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支撑部的顶部还设有用以限位所述扎带的第一限位槽,所述第二支撑部的顶部还设有用以限位所述扎带的第二限位槽。

8、作为本技术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限位槽进一步延伸至所述顶壁的一侧,所述第二限位槽进一步延伸至所述顶壁的另一侧。

9、作为本技术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凹槽呈弧形或者v型。

10、作为本技术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管体为线束软管。

11、作为本技术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支撑部和所述第二支撑部呈八字型,其中所述第一支撑部和所述第二支撑部的上端部分窄、下端部分宽。

12、相较于现有技术,本技术的支架的顶壁设有用以至少部分收容管体的凹槽,所述第一支撑部设有第一开口以及自所述第一开口的边缘向所述空间中延伸的第一凸片,所述第二支撑部设有第二开口以及自所述第二开口的边缘向所述空间中延伸的第二凸片,所述第一开口以及所述第二开口用以让扎带穿过以对所述管体进行捆扎;如此设置,本技术的支架结构简单且易于对所述管体进行固定。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支撑部、第二支撑部以及连接所述第一支撑部和所述第二支撑部的顶壁,所述第一支撑部和所述第二支撑部用以固定于壳体,所述支架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一支撑部和所述第二支撑部之间的空间,所述顶壁向所述空间中延伸以在所述顶壁上形成用以至少部分收容管体的凹槽,所述第一支撑部设有第一开口以及自所述第一开口的边缘向所述空间中延伸的第一凸片,所述第二支撑部设有第二开口以及自所述第二开口的边缘向所述空间中延伸的第二凸片,所述第一开口以及所述第二开口用以让扎带穿过以对所述管体进行捆扎。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片是自所述第一支撑部向内冲压而成的,所述第一开口为冲压形成所述第一凸片而留下的开口。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凸片是自所述第二支撑部向内冲压而成的,所述第二开口为冲压形成所述第二凸片而留下的开口。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片设有用以贴合所述扎带的第一弧形面,所述第二凸片设有用以贴合所述扎带的第二弧形面。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部设有位于其底部的第一焊接脚,所述第二支撑部设有位于其底部的第二焊接脚,所述第一焊接脚向远离所述第二支撑部的方向折弯,所述第二焊接脚向远离所述第一支撑部的方向折弯。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部的顶部还设有用以限位所述扎带的第一限位槽,所述第二支撑部的顶部还设有用以限位所述扎带的第二限位槽。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槽进一步延伸至所述顶壁的一侧,所述第二限位槽进一步延伸至所述顶壁的另一侧。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呈弧形或者V型。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体为线束软管。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部和所述第二支撑部呈八字型,其中所述第一支撑部和所述第二支撑部的上端部分窄、下端部分宽。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支撑部、第二支撑部以及连接所述第一支撑部和所述第二支撑部的顶壁,所述第一支撑部和所述第二支撑部用以固定于壳体,所述支架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一支撑部和所述第二支撑部之间的空间,所述顶壁向所述空间中延伸以在所述顶壁上形成用以至少部分收容管体的凹槽,所述第一支撑部设有第一开口以及自所述第一开口的边缘向所述空间中延伸的第一凸片,所述第二支撑部设有第二开口以及自所述第二开口的边缘向所述空间中延伸的第二凸片,所述第一开口以及所述第二开口用以让扎带穿过以对所述管体进行捆扎。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片是自所述第一支撑部向内冲压而成的,所述第一开口为冲压形成所述第一凸片而留下的开口。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凸片是自所述第二支撑部向内冲压而成的,所述第二开口为冲压形成所述第二凸片而留下的开口。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片设有用以贴合所述扎带的第一弧形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士麟王宣峰
申请(专利权)人:天纳克富晟长春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