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横穿道路既有管道保护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226582 阅读:3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09 23:44
本技术的一种横穿道路既有管道保护结构,该管道保护结构包括水泥搅拌桩、保护基层和设置在管道底部的混凝土墩,水泥搅拌桩设置在管道之间,且水泥搅拌桩的顶部之间设置有土工格栅,保护基层设置在土工格栅上。本技术的一种横穿道路既有管道保护结构,首先在既有管道之间的施打水泥搅拌桩,对既有管道周边现状土进行加固,其中设计路基和路面层采用虚桩。并在水泥搅拌桩顶采用土工格栅满铺,可预防路面产生反射裂缝。土工格栅以上采用1.5m厚的轻质泡沫混凝土保护层,可减少管道顶部荷载。轻质泡沫混凝土保护层以上采用0.44m连续配筋混凝土路面,既可减少路面荷载传递到管道顶部,还能预防管顶以上路面发生不均匀沉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路面施工,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横穿道路既有管道保护结构


技术介绍

1、现如今,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新建城市道路也越来越多,在施工过程中时常会遇到道路与城市既有管道发生交叉或部分重叠的情形。而在城市道路建设过程中,既有管道敷设在新建道路下,其管道时常由于路基的建设,其路基的压路机及土壤的宕实作用下,使其浅层铺设的埋地管道在压力变化下遭受严重的影响,同时部分开挖路段也极易造成管路的破损。

2、例如,城市中城市道路的长线连续施工,大概率会涉及与城市既有管道交叉。多数城市既有管道都与周边企事业单位、居民的正常工作及生活息息相关,因此,在施工中要确保管线的正常运行显得尤为重要。在城市既有管线中,原水管道是城市居民生活不可中断的重要供水管道,其保护标准愈发严格,根据原水管保护要求,其变形控制标准为:最大沉降及隆起量为≤5mm;接头处差异变形≤2.5mm。又由于原水管道直径较大(通常为2-4米),保护工作更是愈发困难。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提供一种横穿道路既有管道保护结构,以解决现有埋地管道位于道路施工路面下的部分管路,其受到较大压力以及外部的挖掘,使其极易出现损坏破裂的问题。

2、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横穿道路既有管道保护结构,该结构设置在新建道路以下既有管道处,并连接两侧的基础路段,该管道保护结构包括水泥搅拌桩、保护基层和设置在管道底部的混凝土墩,所述水泥搅拌桩设置在所述管道之间,且所述水泥搅拌桩的顶部之间设置有土工格栅,所述保护基层设置在所述土工格栅上,所述保护基层包括依次由下及上设置的泡沫轻质混凝土保护层、连续配筋混凝土路面、粗粒式沥青路面和细粒式改性沥青路面,所述保护基层的两侧与所述基础路段相连。

3、在上述方案基础上优选,所述基础路段包括地梁和设置在所述地梁上的路基面,所述路基面包括依次由下及上设置的连续配筋混凝土路面、粗粒式沥青路面和细粒式改性沥青路面,且所述路基面与所述保护基层的连续配筋混凝土路面、粗粒式沥青路面和细粒式改性沥青路面为一体成型设置。

4、在上述方案基础上优选,所述地梁的高度与所述泡沫轻质混凝土保护层的厚度相同。

5、在上述方案基础上优选,所述管道的最高点与所述土工格栅之间的高度差为500mm。

6、在上述方案基础上优选,所述泡沫轻质混凝土保护层的厚度大于1.5m。

7、本技术的一种横穿道路既有管道保护结构,首先在既有管道之间的施打水泥搅拌桩,对既有管道周边现状土进行加固,其中设计路基和路面层采用虚桩。并在水泥搅拌桩顶采用土工格栅满铺,可预防路面产生反射裂缝。土工格栅以上采用1.5m厚的轻质泡沫混凝土保护层,可减少管道顶部荷载。轻质泡沫混凝土保护层以上采用0.44m连续配筋混凝土路面,既可减少路面荷载传递到管道顶部,还能预防管顶以上路面发生不均匀沉降。而在受保护管道以外两头区域,分别采用三道地梁形成锚固段,对既有管道以上区域的路面形成一定的承托力,减少路面荷载传递至管道。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横穿道路既有管道保护结构,设置在新建道路以下既有管道处,并连接两侧的基础路段,其特征在于,该管道保护结构包括水泥搅拌桩、保护基层和设置在管道底部的混凝土墩,所述水泥搅拌桩设置在所述管道之间,且所述水泥搅拌桩的顶部之间设置有土工格栅,所述保护基层设置在所述土工格栅上,所述保护基层包括依次由下及上设置的泡沫轻质混凝土保护层、连续配筋混凝土路面、粗粒式沥青路面和细粒式改性沥青路面,所述保护基层的两侧与所述基础路段相连。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横穿道路既有管道保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础路段包括地梁和设置在所述地梁上的路基面,所述路基面包括依次由下及上设置的连续配筋混凝土路面、粗粒式沥青路面和细粒式改性沥青路面,且所述路基面与所述保护基层的连续配筋混凝土路面、粗粒式沥青路面和细粒式改性沥青路面为一体成型设置。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横穿道路既有管道保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地梁的高度与所述泡沫轻质混凝土保护层的厚度相同。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横穿道路既有管道保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管道的最高点与所述土工格栅之间的高度差为500mm。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横穿道路既有管道保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泡沫轻质混凝土保护层的厚度大于1.5m。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横穿道路既有管道保护结构,设置在新建道路以下既有管道处,并连接两侧的基础路段,其特征在于,该管道保护结构包括水泥搅拌桩、保护基层和设置在管道底部的混凝土墩,所述水泥搅拌桩设置在所述管道之间,且所述水泥搅拌桩的顶部之间设置有土工格栅,所述保护基层设置在所述土工格栅上,所述保护基层包括依次由下及上设置的泡沫轻质混凝土保护层、连续配筋混凝土路面、粗粒式沥青路面和细粒式改性沥青路面,所述保护基层的两侧与所述基础路段相连。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横穿道路既有管道保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础路段包括地梁和设置在所述地梁上的路基面,所述路基面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坤殷正刚袁俊嵩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生态环境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