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梯轿厢导引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1219236 阅读: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09 23:39
本技术涉及电梯技术领域,尤其是指一种电梯轿厢导引装置,包括电梯,电梯的表面安装有固定机构,第一连接板的右侧表面与电梯的左侧表面固定连接,第一连接板的内壁安装有连接机构,阻尼器的一端与第一连接板的内壁固定连接,阻尼器的末端固定连接有第四连接板,第四连接板的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转轴,第二转轴的表面活动连接有第一滚轮,第一滚轮的表面安装有支撑机构,支撑机构包括支撑架,支撑架安装在第一滚轮的左侧,支撑架的表面开设有连接槽,连接槽的内壁与第一滚轮的表面相贴合。本技术,利用阻尼器为第一滚轮减震,从而降低噪音,减少电梯晃动感,延长了装置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电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梯轿厢导引装置


技术介绍

1、电梯是指服务于建筑物内若干特定的楼层,其轿厢运行在至少两列垂直于水平面或与铅垂线倾斜角小于15°的刚性轨道运动的永久运输设备,服务于规定楼层的固定式升降设备,垂直升降电梯具有一个轿厢,运行在至少两列垂直的或倾斜角小于15°的刚性导轨之间。

2、在导引装置中,常使用滚轮与支撑架滚动连接来保证电梯与支撑架的连接,使得电梯能够顺着支撑架的方向上升或下降,市面上常见的电梯轿厢导引装置,在轿厢受到左右移动的力时,滚轮与支撑架的表面相撞,使得电梯运行产生噪音,并且对固定滚轮的装置造成损伤,降低了装置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电梯轿厢导引装置。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梯轿厢导引装置,包括电梯,所述电梯的表面安装有固定机构,所述固定机构包括第一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的右侧表面与电梯的左侧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板的内壁安装有连接机构,所述连接机构包括阻尼器,所述阻尼器的一端与第一连接板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阻尼器的末端固定连接有第四连接板,所述第四连接板的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转轴,所述第二转轴的表面活动连接有第一滚轮,所述第一滚轮的表面安装有支撑机构,所述支撑机构包括支撑架,所述支撑架安装在第一滚轮的左侧,所述支撑架的表面开设有连接槽,所述连接槽的内壁与第一滚轮的表面相贴合。

3、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4、所述支撑架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底板,所述支撑架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顶板。

5、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6、所述第一连接板的正面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二连接板的左侧固定连接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的表面开设有连接孔,所述连接孔的内部活动连接有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的表面活动连接有第三连接板。

7、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8、所述第三连接板的背面与第一连接板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板的表面开设有凹槽,所述第一连接板的背面安装有压板,所述压板的正面固定连接有凸块,所述凸块位于凹槽的内部。

9、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10、所述顶板的上表面安装有润滑机构,所述润滑机构包括储藏盒,所述储藏盒的底部与顶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储藏盒的内底部开设有通孔,所述储藏盒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连接管,所述连接管的末端固定连接有毛刷,所述毛刷的表面与连接槽的表面相贴合。

11、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12、所述电梯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支架,所述支架的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滚轮。

13、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14、所述顶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曳引机,所述顶板的上表面安装有第三滚轮,所述第三滚轮位于曳引机的右侧。

15、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6、1、与现有技术相比,该一种电梯轿厢导引装置,通过阻尼器、第二转轴、第四连接板、第一滚轮,在使用中,第一滚轮的表面与支撑架上开设的连接槽的内壁相接触,当电梯轿厢发生左右移动时,第一滚轮将力传递给与第一滚轮活动连接的第二转轴,第二转轴的表面固定连接有第四连接板,最终将力传递到阻尼器中,阻尼器为装置减震,使得电梯轿厢中乘坐的人几乎感受不到电梯的晃动,且由于第一滚轮与支撑架之间产生的压力较小,不会产生噪音,常规的电梯轿厢导引装置,在轿厢受到左右移动的力时,滚轮与支撑架的表面相撞,使得电梯运行产生噪音,并且对固定滚轮的装置造成损伤,降低了装置的使用寿命,该装置能够利用阻尼器为第一滚轮减震,从而降低噪音,减少电梯晃动感,延长了装置的使用寿命。

17、2、与现有技术相比,该一种电梯轿厢导引装置,通过储藏盒、通孔、连接管、毛刷,在使用中,向储藏盒内加入润滑油,润滑油从储藏盒内底部开设的通孔内部流入储藏盒底部固定的连接管内,连接管的末端固定连接有毛刷,流出的润滑油最终从毛刷中流进与毛刷的表面相接触的支撑架表面开设的连接槽内,连接槽内的润滑油能够使得第一滚轮在连接槽内运动的更加顺滑,不容易发出噪音。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梯轿厢导引装置,包括电梯(1),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梯(1)的表面安装有固定机构(3),所述固定机构(3)包括第一连接板(301),所述第一连接板(301)的右侧表面与电梯(1)的左侧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板(301)的内壁安装有连接机构(4),所述连接机构(4)包括阻尼器(401),所述阻尼器(401)的一端与第一连接板(301)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阻尼器(401)的末端固定连接有第四连接板(403),所述第四连接板(403)的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转轴(402),所述第二转轴(402)的表面活动连接有第一滚轮(404),所述第一滚轮(404)的表面安装有支撑机构(2),所述支撑机构(2)包括支撑架(202),所述支撑架(202)安装在第一滚轮(404)的左侧,所述支撑架(202)的表面开设有连接槽(204),所述连接槽(204)的内壁与第一滚轮(404)的表面相贴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梯轿厢导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202)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底板(203),所述支撑架(202)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顶板(20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梯轿厢导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板(301)的正面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板(302),所述第二连接板(302)的左侧固定连接有连接块(303),所述连接块(303)的表面开设有连接孔(309),所述连接孔(309)的内部活动连接有第一转轴(305),所述第一转轴(305)的表面活动连接有第三连接板(304)。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电梯轿厢导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连接板(304)的背面与第一连接板(301)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板(301)的表面开设有凹槽(306),所述第一连接板(301)的背面安装有压板(307),所述压板(307)的正面固定连接有凸块(308),所述凸块(308)位于凹槽(306)的内部。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电梯轿厢导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板(201)的上表面安装有润滑机构(5),所述润滑机构(5)包括储藏盒(501),所述储藏盒(501)的底部与顶板(20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储藏盒(501)的内底部开设有通孔(502),所述储藏盒(50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连接管(503),所述连接管(503)的末端固定连接有毛刷(504),所述毛刷(504)的表面与连接槽(204)的表面相贴合。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梯轿厢导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梯(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支架(6),所述支架(6)的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滚轮(7)。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电梯轿厢导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板(20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曳引机(8),所述顶板(201)的上表面安装有第三滚轮(9),所述第三滚轮(9)位于曳引机(8)的右侧。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梯轿厢导引装置,包括电梯(1),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梯(1)的表面安装有固定机构(3),所述固定机构(3)包括第一连接板(301),所述第一连接板(301)的右侧表面与电梯(1)的左侧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板(301)的内壁安装有连接机构(4),所述连接机构(4)包括阻尼器(401),所述阻尼器(401)的一端与第一连接板(301)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阻尼器(401)的末端固定连接有第四连接板(403),所述第四连接板(403)的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转轴(402),所述第二转轴(402)的表面活动连接有第一滚轮(404),所述第一滚轮(404)的表面安装有支撑机构(2),所述支撑机构(2)包括支撑架(202),所述支撑架(202)安装在第一滚轮(404)的左侧,所述支撑架(202)的表面开设有连接槽(204),所述连接槽(204)的内壁与第一滚轮(404)的表面相贴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梯轿厢导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202)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底板(203),所述支撑架(202)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顶板(20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梯轿厢导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板(301)的正面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板(302),所述第二连接板(302)的左侧固定连接有连接块(303),所述连接块(303)的表面开设有连接孔(309),所述连接孔(309)的内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聂海新周建国韩宇李振全陈林杰
申请(专利权)人:富士通广东电梯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