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中温变换炉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217178 阅读:4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09 23:38
本技术涉及化工技术领域,并公开了一种中温变换炉,包括中温炉体,中温炉体内从上至下依次设置有上隔板和下隔板,上隔板与下隔板将中温炉体从上之下依次分隔为中温催化腔、隔热腔和低温催化腔,上隔板上设置有第一催化剂层,低温催化腔的底部设置有第二催化剂层,中温炉体内设置有导气管,导气管的一端穿过第一催化剂层连通中温催化腔,导气管的另一端连通低温催化腔,导气管的顶部设置有堵块,堵块沿着导气管的轴向移动,用于封堵或打开导气管的顶部开口。通过二次催化,显著的提高了转化的反应速率,使的转换更加完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化工,具体为一种中温变换炉


技术介绍

1、目前,为提高氢气产能,通常在中温变换炉内添加催化剂,然后将转化气投入中温变换炉中进行反应。合成氨的生产主要分为:原料气的制取;原料气的净化与合成。粗原料气中含有大量的c,由于co是合成氨催化剂的毒物,所以必须进行进化处理,通常,先经过co变换反应,使其转化为易于清除的co2和氨合成所需要的h2。因此,co变换既是原料气的净化过程,又是原料气造气的继续。最后,少量的co用液氨洗涤法,或是低温变换串联甲烷法加以脱除。变换工段是指co与水蒸气反应生成co2和h2的过程。在合成氨的工艺流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目前常用中温变换炉对co进行变换,在催化剂的作用下,使其生成co2和h2。但现有的中温变换炉通常都只有一层催化变换,催化不完全的气体要继续道低温变换炉中进行二次变换,反应速率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中温变换炉;解决了现有技术所存在的转化反应速率较低的问题。

2、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中温变换炉,包括中温炉体,所述中温炉体内从上至下依次设置有上隔板和下隔板,所述上隔板与下隔板将所述中温炉体从上之下依次分隔为中温催化腔、隔热腔和低温催化腔,所述上隔板上设置有第一催化剂层,所述低温催化腔的底部设置有第二催化剂层,所述中温炉体内设置有导气管,所述导气管的一端穿过所述第一催化剂层连通所述中温催化腔,所述导气管的另一端连通所述低温催化腔,所述导气管的顶部设置有堵块,所述堵块沿着所述导气管的轴向移动,用于封堵或打开所述导气管的顶部开口。

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中温炉体的顶部连接有进气管,所述中温炉体的底部连接有出气管,所述出气管的顶端连通所述低温催化腔,且位于所述第二催化剂层的下方。

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导气管包括同轴连接的大直径管与小直径管,所述大直径管位于所述小直径管的上方,所述堵块位于所述大直径管内,所述堵块的形状为圆台形,所述堵块与所述小直径管同轴设置,所述堵块的小端直径小于所述小直径管的内径,所述堵块的大端直径大于所述小直径管的内径,所述堵块的大端直径小于所述大直径管的内径。

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小直径管的侧壁固定穿设有条形块,所述条形块的顶部转动连接有丝杠,所述丝杠上螺纹套装有升降套,所述升降套的顶部连接所述堵块的小端。

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条形块内转动设置有驱动轴,所述驱动轴靠近所述丝杠的一端设置有第一锥齿轮,所述丝杠上设置有第二锥齿轮,所述第一锥齿轮啮合所述第二锥齿轮,所述中温炉体的外壁设置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传动连接所述驱动轴。

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小直径管的侧壁开设有滑槽,所述升降套的侧壁固定有滑条,所述滑条滑动适配在所述滑槽内。

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驱动轴的外壁与所述条形块内壁之间设置有密封圈。

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中温催化腔内设置有除沫器,所述除沫器位于所述第一催化剂层的上方。

1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隔热腔内填充有隔热材料。

11、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12、1、通过二次催化,显著的提高了转化的反应速率,使的转换更加完全。

13、2、通过堵块的升降完成对导气管顶部开口的封堵与打开,使气体在中温催化腔内反应一段时间后再将气体通过导气管通入低温催化腔内进行二次催化,保证气体能在中温催化腔内催化足够的时间后进入到低温催化腔内,其次,使中温催化腔内的催化环境与低温催化腔内的催化环境互不影响,加快了反应速率与催化反应效果。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中温变换炉,其特征在于,包括中温炉体(1),所述中温炉体(1)内从上至下依次设置有上隔板(2)和下隔板(3),所述上隔板(2)与下隔板(3)将所述中温炉体(1)从上之下依次分隔为中温催化腔(4)、隔热腔(5)和低温催化腔(6),所述上隔板(2)上设置有第一催化剂层(7),所述低温催化腔(6)的底部设置有第二催化剂层(8),所述中温炉体(1)内设置有导气管(9),所述导气管(9)的一端穿过所述第一催化剂层(7)连通所述中温催化腔(4),所述导气管(9)的另一端连通所述低温催化腔(6),所述导气管(9)的顶部设置有堵块(10),所述堵块(10)沿着所述导气管(9)的轴向移动,用于封堵或打开所述导气管(9)的顶部开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中温变换炉,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温炉体(1)的顶部连接有进气管(11),所述中温炉体(1)的底部连接有出气管(12),所述出气管(12)的顶端连通所述低温催化腔(6),且位于所述第二催化剂层(8)的下方。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中温变换炉,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气管(9)包括同轴连接的大直径管(13)与小直径管(14),所述大直径管(13)位于所述小直径管(14)的上方,所述堵块(10)位于所述大直径管(13)内,所述堵块(10)的形状为圆台形,所述堵块(10)与所述小直径管(14)同轴设置,所述堵块(10)的小端直径小于所述小直径管(14)的内径,所述堵块(10)的大端直径大于所述小直径管(14)的内径,所述堵块(10)的大端直径小于所述大直径管(13)的内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中温变换炉,其特征在于,所述小直径管(14)的侧壁固定穿设有条形块(15),所述条形块(15)的顶部转动连接有丝杠(16),所述丝杠(16)上螺纹套装有升降套(17),所述升降套(17)的顶部连接所述堵块(10)的小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中温变换炉,其特征在于,所述条形块(15)内转动设置有驱动轴(18),所述驱动轴(18)靠近所述丝杠(16)的一端设置有第一锥齿轮(19),所述丝杠(16)上设置有第二锥齿轮(20),所述第一锥齿轮(19)啮合所述第二锥齿轮(20),所述中温炉体(1)的外壁设置有电机(21),所述电机(21)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传动连接所述驱动轴(18)。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中温变换炉,其特征在于,所述小直径管(14)的侧壁开设有滑槽(22),所述升降套(17)的侧壁固定有滑条(23),所述滑条(23)滑动适配在所述滑槽(22)内。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中温变换炉,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轴(18)的外壁与所述条形块(15)内壁之间设置有密封圈(24)。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中温变换炉,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温催化腔(4)内设置有除沫器(25),所述除沫器(25)位于所述第一催化剂层(7)的上方。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中温变换炉,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腔(5)内填充有隔热材料。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中温变换炉,其特征在于,包括中温炉体(1),所述中温炉体(1)内从上至下依次设置有上隔板(2)和下隔板(3),所述上隔板(2)与下隔板(3)将所述中温炉体(1)从上之下依次分隔为中温催化腔(4)、隔热腔(5)和低温催化腔(6),所述上隔板(2)上设置有第一催化剂层(7),所述低温催化腔(6)的底部设置有第二催化剂层(8),所述中温炉体(1)内设置有导气管(9),所述导气管(9)的一端穿过所述第一催化剂层(7)连通所述中温催化腔(4),所述导气管(9)的另一端连通所述低温催化腔(6),所述导气管(9)的顶部设置有堵块(10),所述堵块(10)沿着所述导气管(9)的轴向移动,用于封堵或打开所述导气管(9)的顶部开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中温变换炉,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温炉体(1)的顶部连接有进气管(11),所述中温炉体(1)的底部连接有出气管(12),所述出气管(12)的顶端连通所述低温催化腔(6),且位于所述第二催化剂层(8)的下方。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中温变换炉,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气管(9)包括同轴连接的大直径管(13)与小直径管(14),所述大直径管(13)位于所述小直径管(14)的上方,所述堵块(10)位于所述大直径管(13)内,所述堵块(10)的形状为圆台形,所述堵块(10)与所述小直径管(14)同轴设置,所述堵块(10)的小端直径小于所述小直径管(14)的内径,所述堵块(10)的大端直径大于所述小直径管(14)的内径,所述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文远忠赵国洪满拥军杨东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兰天化工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