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学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41208744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09 23:3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光学系统,其自后侧至前侧依次包含:光圈;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圆起偏器;影像面;所述圆起偏器贴设于所述影像面的后侧;所述第一透镜的前侧面或所述第二透镜的后侧面设有复合膜;所述复合膜包括反射偏振膜和四分之一波片,所述反射偏振膜设于所述四分之一波片的后侧;所述光学系统的焦距为f,所述第二透镜的焦距为f2,所述第一透镜的后侧面的中心曲率半径为R1,所述第一透镜的前侧面的中心曲率半径为R2,所述第三透镜的后侧面的中心曲率半径为R5,所述第三透镜的前侧面的中心曲率半径为R6,所述光学系统中各透镜的最大有效半径为SDmax,满足下列关系式:5.00≤f2/f≤9.00;1.30≤(R1+R2)/(R1‑R2)≤4.80;0.90≤R5/R6≤2.80;SDmax≤23.00m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近眼显示,特别涉及一种光学系统


技术介绍

1、随着智能头戴装置的相关科技于今年来快速发展,配备光学镜头的电子装置的应用更加广泛,对于光学镜头的要求也更加多样化,在虚拟现实、增强现实与混合现实等领域的应用快速成长,从用户体验出发,对兼具小体积和优良成像方式的光学系统的需求十分迫切。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光学系统,其具有良好光学性能的同时,满足小型化、轻量化的设计要求。

2、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自后侧至前侧依次包含:光圈,位于所述光学系统的后侧;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圆起偏器;影像面;其中,所述圆起偏器贴设于所述影像面的后侧面;所述第一透镜的前侧面或所述第二透镜的后侧面或设有复合膜;所述复合膜包括反射偏振膜和四分之一波片,所述反射偏振膜设于所述四分之一波片的后侧;所述光学系统的焦距为f,所述第二透镜的焦距为f2,所述第一透镜的后侧面的中心曲率半径为r1,所述第一透镜的前侧面的中心曲率半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自后侧至前侧依次包含: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系统的眼盒尺寸为eyebox,满足eyebox≥12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人眼到所述第一透镜后侧面的轴上距离为eyerelief,满足eyerelief≤16.50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的后侧面到所述影像面的轴上距离为TL,满足TL≤18.40m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系统的光学总长为TTL,满足TTL≤34.80mm。...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自后侧至前侧依次包含: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系统的眼盒尺寸为eyebox,满足eyebox≥12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人眼到所述第一透镜后侧面的轴上距离为eyerelief,满足eyerelief≤16.50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的后侧面到所述影像面的轴上距离为tl,满足tl≤18.40m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系统的光学总长为ttl,满足ttl≤34.80m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的后侧面和前侧面、所述第二透镜的后侧面和前侧面、所述第三透镜的后侧面和前侧面均为非球面。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系统的视场角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姜思远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市瑞泰光电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