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综合管廊通风井盖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208259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09 23:2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综合管廊通风井盖,属于通风井盖技术领域,包括井盖本体、安装于综合管廊井中的采集探测器、控制模组、供电模组和后台监控中心;井盖本体由上盘和下盘组成,下盘中部嵌设有球墨铸造而成的磨盘扇叶,磨盘扇叶与上盘转动连接,磨盘扇叶的底部安装有驱动器,井盖本体的外侧设有电子锁定机构。本发明专利技术可通过设置的不同类型传感器对井内环境监测并反馈至单片机控制器,当井中气体达到一定浓度时,片机控制器可以定时控制驱动器工作,进行换气降低井中气体的爆发点,保证井内空气的新鲜度,避免产生有害气体,发生井内气体爆炸,使用更加安全,保持井中内部环境的良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通风井盖,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综合管廊通风井盖


技术介绍

1、电缆通道、管廊,设备基础位于地面以下,电缆井及通道内一般通风较差,空气湿度较大,浊气等有害气体较多,设备检修或维护时工作人员难以长时间进行井下作业。

2、综合管廊是在城市地下空间中建设的一种综合利用地下空间的工程设施,用于集中埋设城市地下的各类管线如水、电、通信、燃气等,以达到管理、维护、修复和改造等目的。在综合管廊的建设中,通风井盖技术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用于实现对地下空间的通风和排气,保证地下空间的安全运行和使用。

3、通风井盖技术的背景主要是由于综合管廊中的各种管线会产生热量和污染物,并且地下空间通常缺乏自然通风,容易产生积聚的有害气体,对管网设备和操作人员的安全都会造成影响。因此,为了保证管廊内空气的流通和质量,通风井盖技术应运而生。

4、通风井盖技术的主要目标是:实现地下空间的通风和排气,保证管廊内空气的流通和质量;提高管廊设备和操作人员的安全性,减少有害气体的积聚和滞留;减少地下空间的能耗和成本,提高管廊的运行效率和环保性能。因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综合管廊通风井盖,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综合管廊通风井盖,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盘(110)的表面呈扇形分布开设有多个气孔口(111),所述上盘(110)的底部开设有环形轨道(112),所述环形轨道(112)的内部嵌装有轴承(113),所述轴承(113)的内圈与下盘(120)的外侧套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综合管廊通风井盖,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盘(110)的表面边缘开设有多个内凹槽(114)。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综合管廊通风井盖,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器(130)为双头马达,所述驱动器(130)的外侧通过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综合管廊通风井盖,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综合管廊通风井盖,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盘(110)的表面呈扇形分布开设有多个气孔口(111),所述上盘(110)的底部开设有环形轨道(112),所述环形轨道(112)的内部嵌装有轴承(113),所述轴承(113)的内圈与下盘(120)的外侧套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综合管廊通风井盖,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盘(110)的表面边缘开设有多个内凹槽(114)。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综合管廊通风井盖,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器(130)为双头马达,所述驱动器(130)的外侧通过多根l形的连接杆(131)与上盘(110)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驱动器(130)的底部输出轴安装有角度传感器(132),所述角度传感器(132)的壳体与驱动器(130)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角度传感器(132)与单片机控制器(410)电性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综合管廊通风井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锁定机构(140)包括固定嵌装于上盘(110)边侧的多个电磁铁(141),所述电磁铁(14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鑫城马斯斯刘念张晓晨杨康
申请(专利权)人:国网北京市电力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