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工具机系统及工具机系统的控制方法技术方案_技高网

工具机系统及工具机系统的控制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41205317 阅读: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07 22:3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削减无用加工的工具机系统及工具机系统的控制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车床系统(1)能通过能解除固持地固持棒材(W)而在Z1轴方向移动的主轴(25)在棒材(W)的加工中途执行棒材(W)的重新抓取,而由棒材(W)制造比主轴(25)的能移动范围长的长条制品,且具备:进给杆(44),与棒材(W)一起在Z1轴方向上移动;及中途材料缺失判定部(20b),在用来制造长条制品的加工开始之前,判定进给杆(44)是否位于能进行在加工中途执行的重新抓取的位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通过能解除固持地固持棒材并在所述棒材的轴心方向移动的主轴在所述棒材的加工中途执行所述棒材的重新抓取,而能由所述棒材制造比所述主轴的能移动范围长的长条制品的工具机系统及工具机系统的控制方法


技术介绍

1、以往,工具机系统具备设置着主轴或刀架的加工装置、与对加工装置供给长条状棒材的给材机(例如参考专利文献1)。加工装置的主轴能解除固持地固持棒材而旋转。主轴构成为在固持着棒材的状态及解除固持的状态的任一个状态下都能在棒材的轴心方向上移动。在加工装置组入着第1控制装置。第1控制装置依照由工具机系统的操作员等制作的程序(nc程序)或使用设置在加工装置的操作面板的输入操作,控制安装着加工工具的刀架或主轴等的动作。通过第1控制装置依照加工程序控制刀架或主轴的动作,而将棒材的前端部分加工成期望的形状,将经加工的已加工部分切离。

2、给材机与加工装置排列设置在比加工装置更靠棒材的后端侧。给材机具备进给杆、使进给杆在棒材的轴心方向上移动的进给杆驱动机构、及控制进给杆驱动机构的动作的第2控制装置。进给杆在前端具备指状卡盘。通过所述指状卡盘抓住棒材的后端部分,进给杆与棒材连结。并且,通过进给杆驱动机构将进给杆向棒材的前端侧送出,由此将投入到给材机的棒材供给到加工装置。进给杆在加工装置进行加工时,以规定的载荷从棒材的后端侧向棒材的前端侧对棒材施力。所述载荷设定为主轴固持着棒材时在棒材与主轴间不会产生滑动的相对较微弱的载荷。此外,给材机将通过加工而变短的棒材也就是剩余材从加工装置抽出并排出。

3、要制造超出主轴的能移动距离的长条制品的情况下,有时在制造1个长条制品的1个循环的加工中途重新抓取棒材。重新抓取时,解除主轴对棒材的固持,主轴后退到棒材的后端侧后,主轴再固持棒材。此外,重新抓取也在1个循环的加工的开头进行。另外,1个循环是指电源接入后或生产线准备好后切掉棒材的前端后,或前一个的循环中,切离棒材的已加工部分后,从最初的重新抓取动作到切离棒材的已加工部分为止的动作。加工装置每执行1个循环的动作,制造1个制品。

4、图7是表示由以往的工具机系统制造长条制品的动作的流程图。

5、如图7所示,以往的工具机系统中,首先执行最初的重新抓取(步骤s101)。然后,重新抓取后开始加工(步骤s102)。如果需要下一次重新抓取之前的加工未完成(步骤s103中否(no)),那么进入步骤s107。如果需要下一次重新抓取之前的加工完成(步骤s103中是(yes)),那么判定进给杆是否未到达规定的材料缺失位置(步骤s104)。材料缺失位置设定在重新抓取中主轴后退时进给杆与主轴不干涉的位置。另外,此处所提的主轴也包含与主轴一起后退的构成部件。

6、如果进给杆未到达材料缺失位置(步骤s104中是),那么执行下一次重新抓取(步骤s105)。然后,下一次重新抓取后重新开始加工(步骤s106),进入步骤s107。如果1个循环的加工未全部完成(步骤s107中否),那么回到步骤s103。如果1个循环的加工全部完成(步骤s107中是),那么判定指定的循环数的加工是否完成(步骤s108),如果指定的循环数的加工已完成(步骤s108中是),那么结束动作。如果指定的循环数的加工未完成(步骤s108中否),那么回到步骤s101。另外,步骤s101之前,与步骤s104同样,判定进给杆是否未到达材料缺失位置,到达的情况下更换棒材,但此处省略说明。

7、步骤s104中,如果进给杆到达材料缺失位置(步骤s104中否),那么在下一次重新抓取之前,执行将目前为止加工的加工中途的棒材的已加工部分切离并废弃的中途材料缺失处理(步骤s109)。之后,执行抽出剩余的剩余材,供给新棒材的棒材更换(步骤s110)。棒材更换完成后,切掉棒材的前端,回到步骤s101。

8、[
技术介绍
文献]

9、[专利文献]

10、[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05-313267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1、[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

2、以往的工具机系统中,如果判定为在制造长条制品的1个循环的加工中途重新抓取棒材时,进给杆到达材料缺失位置,那么执行切离目前为止加工的加工中途的棒材的已加工部分并废弃的材料缺失处理,将加工中途的棒材排出。由于所述已加工部分无法作为制品使用而成为废材,所以以往的工具机系统中,有目前为止的加工所需的动力或时间浪费的问题。

3、本专利技术是鉴于所述问题而完成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削减无用加工的工具机系统及工具机系统的控制方法。

4、[解决问题的技术手段]

5、解决所述问题的本专利技术的工具机系统能通过能解除固持地固持棒材而在所述棒材的轴心方向移动的主轴在所述棒材的加工中途执行所述棒材的重新抓取,而由所述棒材制造比所述主轴的能移动范围长的长条制品,其特征在于具备:

6、进给杆,与所述棒材一起在所述轴心方向上移动;及

7、中途材料缺失判定部,在用来制造所述长条制品的加工开始之前,判定所述进给杆是否位于能进行在加工中途执行的所述重新抓取的位置。

8、根据所述工具机系统,由于所述中途材料缺失判定部在长条制品的加工开始之前判定加工中途是否无法执行所述重新抓取,所以能削减无用的加工。

9、此处,所述中途材料缺失判定部也可基于加工中途执行的所述重新抓取中所述进给杆是否到达无法进行所述重新抓取的位置而判定。换句话说,所述中途材料缺失判定部也可基于在加工中途执行的所述重新抓取之前,所述进给杆是否到达材料缺失位置而判定。此外,所述中途材料缺失判定部也可在1个循环中的最初的重新抓取开始之前进行判定。而且,所述中途材料缺失判定部也可在前一个循环的加工结束时到下一个循环中的最初的重新抓取开始的期间进行判定。而且,所述中途材料缺失判定部也可具备机械控制部,在判定为所述进给杆不在能进行在加工中途执行的所述重新抓取的位置的情况下,将所述棒材更换为新的棒材。

10、所述工具机系统中,

11、所述中途材料缺失判定部也可基于加工程序中指定的指定距离,判定所述进给杆是否位于能进行在加工中途执行的所述重新抓取的位置。

12、由此,能设定任意的距离作为所述指定距离。

13、此处,所述中途材料缺失判定部也可通过比较所述棒材的剩余有效加工长度与所述指定距离,判定所述进给杆是否位于能进行在加工中途执行的所述重新抓取的位置。

14、所述工具机系统中,

15、所述中途材料缺失判定部也可基于通过运算加工程序中的所述主轴的移动距离而得的运算距离,判定所述进给杆是否位于能进行在加工中途执行的所述重新抓取的位置。

16、通过所述中途材料缺失判定部基于运算距离进行判定,能进行正确的判定。另外,加工程序中的所述主轴的移动距离在加工中途执行多次所述重新抓取的情况下,也可为除最后的重新抓取外的将加工动作中所述主轴的移动距离合计而得的距离。

17、此处,所述中途材料缺失判定部也可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工具机系统,其能通过能解除固持地固持棒材而在所述棒材的轴心方向移动的主轴在所述棒材的加工中途执行所述棒材的重新抓取,而由所述棒材制造比所述主轴的能移动范围长的长条制品,且特征在于,具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具机系统,其中所述中途材料缺失判定部基于加工程序中指定的指定距离,判定所述进给杆是否位于能进行在加工中途执行的所述重新抓取的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具机系统,其中所述中途材料缺失判定部基于通过运算加工程序中所述主轴的移动距离而得的运算距离,判定所述进给杆是否位于能进行在加工中途执行的所述重新抓取的位置。

4.一种工具机系统的控制方法是通过能解除固持地固持棒材而在所述棒材的轴心方向移动的主轴在所述棒材的加工中途执行所述棒材的重新抓取,而由所述棒材制造比所述主轴的能移动范围长的长条制品者,且特征在于具有以下步骤: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工具机系统,其能通过能解除固持地固持棒材而在所述棒材的轴心方向移动的主轴在所述棒材的加工中途执行所述棒材的重新抓取,而由所述棒材制造比所述主轴的能移动范围长的长条制品,且特征在于,具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具机系统,其中所述中途材料缺失判定部基于加工程序中指定的指定距离,判定所述进给杆是否位于能进行在加工中途执行的所述重新抓取的位置。

3.根据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厚原昌太
申请(专利权)人:星精密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