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生态补水与水质保障系统与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_技高网

一种生态补水与水质保障系统与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1204604 阅读:3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07 22:3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生态补水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生态补水与水质保障系统,包括生态补水系统、水质保障系统以及控制系统,相较于传统的人工水处理系统,运行成本更低,能耗更低,可持续性更好,生态补水系统设置在水质保障系统的上方,在重力作用下水体自动从生态补水系统流向水质保障系统,节约了抽水的成本。本发明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大型分体式生态过滤装置,包括多个漂浮式生态过滤单元,大型分体式生态过滤装置通过物理过滤和生物净化的双重作用,实现了对水体的高效净化,灵活性高,可在各种类型的水面上安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生态补水,具体为一种生态补水与水质保障系统与装置


技术介绍

1、补水与水质保障是一个密切相关的生态工程,其目的在于确保水资源的充足供应和水体质量的稳定。补水是维护生态系统稳定、保障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措施。通过补水,可以缓解水资源短缺问题,改善水环境,促进生物多样性的恢复和保持。同时,水质保障也是至关重要的,因为水质的优劣直接关系到人类健康和生态系统的平衡。

2、目前,在补水与水质保障领域中,面临着诸多挑战,如水资源短缺、水污染严重、生态破坏等。为了应对这些挑战,往往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建立储水系统以及污水处理系统,成本高且能耗高,不具备良好的可持续性。

3、因此,亟需一种新型的生态补水与水质保障系统与装置,针对现有技术缺陷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生态补水与水质保障系统与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生态补水与水质保障系统,包括生态补水系统、水质保障系统以及控制系统,所述生态补水系统包括水源保障单元、杂物过滤单元、补水路径单元、流量控制单元,所述水源保障单元包括自然水源和人工水源,所述水质保障系统包括大型分体式生态过滤装置和人工水处理装置,所述控制系统包括水质监测与调控单元、实时监测单元、生态效益评估单元;

4、生态补水系统用于收集和储存水源,水质保障系统对生态补水系统储存的水体进行净化,控制系统用于控制生态补水系统盒水质保障系统的平衡运行。

5、进一步地,所述生态补水系统设置在地形较高的位置,所述水质保障系统设置在地形较低的位置,在重力作用下水体自动从生态补水系统流向水质保障系统。

6、一种大型分体式生态过滤装置,包括多个漂浮式生态过滤单元:所述漂浮式生态过滤单元包括漂浮箱、分水箱和过滤净化箱,所述分水箱和过滤净化箱固定安装在漂浮箱的上方,所述分水箱内设置有分水腔,所述分水腔与其上方的过滤净化箱的底部相连通,所述分水腔侧壁通过进水管与供水管相连通,所述供水管上安装有进水电磁阀,所述分水腔的底部还连接有排污管,所述排污管上安装有排污电磁阀,所述过滤净化箱为上下贯通结构;

7、所述漂浮式生态过滤单元漂浮安装在低位水池中,所述进水管与供水管下端相连通,所述供水管上端与高位水池相连通;

8、所述过滤净化箱从下至上依次设有混合过滤层、生态净化层和水生植物,所述混合过滤层用于吸附水体杂质,所述生态净化层内填充种植介质,水生植物的根部在生态净化层中生长,生态净化层利用水生植物的根部系统水体有害物质。

9、进一步地,所述混合过滤层的底部安装有硬质支撑网格,所述混合过滤层与生态净化层之间安装有介质承托网格,所述生态净化层的顶部安装有植物固定网格。

10、进一步地,所述分水腔设置为扁圆柱状结构。

11、进一步地,所述进水管伸入分水腔的一端设置有与分水腔圆周内壁相切的管头。

12、进一步地,所述分水腔的圆周侧壁上对应排污管管口的位置上设置有漏斗状的集污口。

13、进一步地,所述集污口与管头之间设置有挡板。

14、进一步地,所述过滤净化箱的四周外壁上安装有挂环,所述挂环与拉索连接,拉索两端固定在低位水池岸边。

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16、1、本专利技术中,生态补水与水质保障系统通过生态补水系统、水质保障系统和控制系统的协同工作,实现了对水源的有效收集、储存、净化和补水,为保障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的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本专利技术相较于传统的人工水处理系统,运行成本更低,能耗更低,可持续性更好。生态补水系统设置在水质保障系统的上方,在重力作用下水体自动从生态补水系统流向水质保障系统,节约了抽水的成本。

17、2、本专利技术中,大型分体式生态过滤装置通过物理过滤和生物净化的双重作用,实现了对水体的高效净化,灵活性高,可在各种类型的水面上安装。

18、3、本专利技术中,大型分体式生态过滤装置分水腔设置为扁圆柱状结构,进水在分水腔设内易形成旋流,分水效果更好。与分水腔圆周内壁相切的管头使进水方向紧贴分水腔内壁,可进一步提升分水腔内水体的旋流效果。

19、4、本专利技术中,大型分体式生态过滤装置在下雨的天气可停止作业,雨水形成水流可对混合过滤层进行反冲洗,冲洗出的杂质通过集污口经过排污管排出。在反冲洗时可小量向分水腔进水以便旋流产生,旋流可带动杂质向集污口流动,排污挡板截留杂质。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生态补水与水质保障系统,包括生态补水系统、水质保障系统以及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态补水与水质保障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生态补水系统设置在地形较高的位置,所述水质保障系统设置在地形较低的位置,在重力作用下水体自动从生态补水系统流向水质保障系统。

3.一种大型分体式生态过滤装置,应用于利要求1或2中所述的一种生态补水与水质保障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漂浮式生态过滤单元(4):所述漂浮式生态过滤单元(4)包括漂浮箱(5)、分水箱(6)和过滤净化箱(7),所述分水箱(6)和过滤净化箱(7)固定安装在漂浮箱(5)的上方,所述分水箱(6)内设置有分水腔(13),所述分水腔(13)与其上方的过滤净化箱(7)的底部相连通,所述分水腔(13)侧壁通过进水管(9)与供水管(3)相连通,所述供水管(3)上安装有进水电磁阀(10),所述分水腔(13)的底部还连接有排污管(11),所述排污管(11)上安装有排污电磁阀(12),所述过滤净化箱(7)为上下贯通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大型分体式生态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过滤层(18)的底部安装有硬质支撑网格(17),所述混合过滤层(18)与生态净化层(20)之间安装有介质承托网格(19),所述生态净化层(20)的顶部安装有植物固定网格(21)。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大型分体式生态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水腔(13)设置为扁圆柱状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大型分体式生态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管(9)伸入分水腔(13)的一端设置有与分水腔(13)圆周内壁相切的管头(14)。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大型分体式生态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水腔(13)的圆周侧壁上对应排污管(11)管口的位置上设置有漏斗状的集污口(16)。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大型分体式生态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污口(16)与管头(14)之间设置有挡板(15)。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大型分体式生态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净化箱(7)的四周外壁上安装有挂环(22),所述挂环(22)与拉索连接,拉索两端固定在低位水池(2)岸边。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生态补水与水质保障系统,包括生态补水系统、水质保障系统以及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态补水与水质保障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生态补水系统设置在地形较高的位置,所述水质保障系统设置在地形较低的位置,在重力作用下水体自动从生态补水系统流向水质保障系统。

3.一种大型分体式生态过滤装置,应用于利要求1或2中所述的一种生态补水与水质保障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漂浮式生态过滤单元(4):所述漂浮式生态过滤单元(4)包括漂浮箱(5)、分水箱(6)和过滤净化箱(7),所述分水箱(6)和过滤净化箱(7)固定安装在漂浮箱(5)的上方,所述分水箱(6)内设置有分水腔(13),所述分水腔(13)与其上方的过滤净化箱(7)的底部相连通,所述分水腔(13)侧壁通过进水管(9)与供水管(3)相连通,所述供水管(3)上安装有进水电磁阀(10),所述分水腔(13)的底部还连接有排污管(11),所述排污管(11)上安装有排污电磁阀(12),所述过滤净化箱(7)为上下贯通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大型分体式生态过滤装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婕李思诺宗珊
申请(专利权)人:河北省唐山水文勘测研究中心河北省唐山水平衡测试中心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