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气缸缸筒的辅助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200353 阅读:3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07 22:27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气缸缸筒的辅助结构,包括缸筒、两个端盖、两个连接孔、两个输气管和活塞杆,两个端盖分别固定连接于缸筒的前侧与后侧,两个所述连接孔分别开设于两个端盖的顶部,两个输气管设置于连接孔的内腔,所述活塞杆设置于缸筒的前侧,所述输气管的表面开设有固位槽,所述输气管的两侧均设置有壳体。通过设置固位槽、壳体、固位组件、第一通口、第二通口和控位组件的配合使用,向着前侧与后侧相对的方向按压按键,带动前侧与后侧控位杆向着相对的方向移动,控位杆带动传动杆及传动柱移动,解决了现有输气管通常通过螺纹在连接孔内进行连接,螺纹长久使用后易产生滑丝,对输气管连接的稳定性产生影响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气缸,尤其涉及一种气缸缸筒的辅助结构


技术介绍

1、气缸是指引导活塞在缸内进行直线往复运动的圆筒形金属机件,空气在发动机气缸中通过膨胀将热能转化为机械能,气体在压缩机气缸中接受活塞压缩而提高压力,气缸是由缸筒、端盖、活塞杆等组成,综上所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是:现有输气管通常通过螺纹在连接孔内进行连接,螺纹长久使用后易产生滑丝,对输气管连接的稳定性产生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气缸缸筒的辅助结构,具备可对输气管的连接进行辅助固定的优点,解决了现有输气管通常通过螺纹在连接孔内进行连接,螺纹长久使用后易产生滑丝,对输气管连接的稳定性产生影响的问题。

2、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气缸缸筒的辅助结构,包括缸筒、两个端盖、两个连接孔、两个输气管和活塞杆,两个端盖分别固定连接于缸筒的前侧与后侧,两个所述连接孔分别开设于两个端盖的顶部,两个输气管设置于连接孔的内腔,所述活塞杆设置于缸筒的前侧,所述输气管的表面开设有固位槽,所述输气管的两侧均设置有壳体,所述输气管的两侧均设置有固位组件,两侧壳体相对的一侧均开设有第一通口,所述壳体的前侧与后侧均开设有第二通口,所述第二通口的内腔设置有控位组件。

3、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所述固位组件包括固位曲杆和连接杆,所述连接杆固定连接于固位曲杆远离输气管的一侧,所述连接杆远离固位曲杆一侧的前侧与后侧均固定连接有弹簧,所述连接杆前侧与后侧的顶部均固定连接有传动件。

4、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所述控位组件包括控位杆和传动杆,所述传动杆固定连接于前侧与后侧所述控位杆相对的一侧,所述传动杆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与传动件配合使用的传动柱。

5、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所述壳体的底部与端盖顶部的表面固定连接。

6、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所述控位杆远离壳体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按键。

7、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所述固位曲杆靠近固位槽内壁的一侧与固位槽的内壁相接触,所述连接杆靠近第一通口内壁的一侧与第一通口的内壁相接触,所述弹簧远离连接杆的一侧与壳体的内壁固定连接。

8、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所述控位杆靠近第二通口内壁的一侧与第二通口的内壁相接触,所述传动杆的顶部与传动件底部的表面相接触,所述传动柱靠近传动件内壁的一侧与传动件的内壁相接触。

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10、1、本技术通过设置固位槽、壳体、固位组件、第一通口、第二通口和控位组件的配合使用,向着前侧与后侧相对的方向按压按键,带动前侧与后侧控位杆向着相对的方向移动,控位杆带动传动杆及传动柱移动,解决了现有输气管通常通过螺纹在连接孔内进行连接,螺纹长久使用后易产生滑丝,对输气管连接的稳定性产生影响的问题。

11、2、本技术通过设置固位组件,能够配合固位槽使用,当固位曲杆进入固位槽的内腔后,对输气管进行辅助固定。

12、3、本技术通过设置控位组件,能够带动固位曲杆脱离固位槽的内腔,解除对输气管的辅助固定。

13、4、本技术通过设置壳体,能够对连接杆和控位杆的位置进行限制。

14、5、本技术通过设置按键,能够方便使用者对控位杆进行按压。

15、6、本技术通过设置固位曲杆,能够对配合固位槽使用,当固位曲杆进入固位槽的内腔后,对输气管进行辅助固定,通过设置连接杆,能够带动固位曲杆进行移动,通过设置第一通口,能够对连接杆的位置进行限制,通过设置弹簧,能够在弹簧受到连接杆挤压后产生推力,对连接杆及固位曲杆起到复位作用。

16、7、本技术通过设置控位杆,能够带动传动杆进行移动,通过设置第二通口,能够对控位杆的位置进行限制,通过设置传动杆,能够带动传动柱进行移动,通过设置传动柱,能够带动传动件进行移动,通过设置传动件,能够带动连接杆进行移动。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气缸缸筒的辅助结构,包括缸筒(1)、两个端盖(2)、两个连接孔(3)、两个输气管(4)和活塞杆(5),两个端盖(2)分别固定连接于缸筒(1)的前侧与后侧,两个所述连接孔(3)分别开设于两个端盖(2)的顶部,两个输气管(4)设置于连接孔(3)的内腔,所述活塞杆(5)设置于缸筒(1)的前侧,其特征在于:所述输气管(4)的表面开设有固位槽(6),所述输气管(4)的两侧均设置有壳体(7),所述输气管(4)的两侧均设置有固位组件(8),两侧壳体(7)相对的一侧均开设有第一通口(9),所述壳体(7)的前侧与后侧均开设有第二通口(10),所述第二通口(10)的内腔设置有控位组件(11),所述固位组件(8)包括固位曲杆(801)和连接杆(802),所述连接杆(802)固定连接于固位曲杆(801)远离输气管(4)的一侧,所述连接杆(802)远离固位曲杆(801)一侧的前侧与后侧均固定连接有弹簧(803),所述连接杆(802)前侧与后侧的顶部均固定连接有传动件(804)。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气缸缸筒的辅助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控位组件(11)包括控位杆(1101)和传动杆(1102),所述传动杆(1102)固定连接于前侧与后侧所述控位杆(1101)相对的一侧,所述传动杆(1102)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与传动件(804)配合使用的传动柱(1103)。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气缸缸筒的辅助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7)的底部与端盖(2)顶部的表面固定连接。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气缸缸筒的辅助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控位杆(1101)远离壳体(7)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按键(12)。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气缸缸筒的辅助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位曲杆(801)靠近固位槽(6)内壁的一侧与固位槽(6)的内壁相接触,所述连接杆(802)靠近第一通口(9)内壁的一侧与第一通口(9)的内壁相接触,所述弹簧(803)远离连接杆(802)的一侧与壳体(7)的内壁固定连接。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气缸缸筒的辅助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控位杆(1101)靠近第二通口(10)内壁的一侧与第二通口(10)的内壁相接触,所述传动杆(1102)的顶部与传动件(804)底部的表面相接触,所述传动柱(1103)靠近传动件(804)内壁的一侧与传动件(804)的内壁相接触。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气缸缸筒的辅助结构,包括缸筒(1)、两个端盖(2)、两个连接孔(3)、两个输气管(4)和活塞杆(5),两个端盖(2)分别固定连接于缸筒(1)的前侧与后侧,两个所述连接孔(3)分别开设于两个端盖(2)的顶部,两个输气管(4)设置于连接孔(3)的内腔,所述活塞杆(5)设置于缸筒(1)的前侧,其特征在于:所述输气管(4)的表面开设有固位槽(6),所述输气管(4)的两侧均设置有壳体(7),所述输气管(4)的两侧均设置有固位组件(8),两侧壳体(7)相对的一侧均开设有第一通口(9),所述壳体(7)的前侧与后侧均开设有第二通口(10),所述第二通口(10)的内腔设置有控位组件(11),所述固位组件(8)包括固位曲杆(801)和连接杆(802),所述连接杆(802)固定连接于固位曲杆(801)远离输气管(4)的一侧,所述连接杆(802)远离固位曲杆(801)一侧的前侧与后侧均固定连接有弹簧(803),所述连接杆(802)前侧与后侧的顶部均固定连接有传动件(804)。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气缸缸筒的辅助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控位组件(11)包括控位杆(1101)和传动杆(1102),所述传动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陆泽洪刘凯文刘佳东
申请(专利权)人:凯润科技常州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