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风门运输过单轨吊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195214 阅读: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07 22:24
本新型涉及一种风门运输过单轨吊结构,包括承载导轨、承载座、协同防护风门机构,承载导轨通过若干承载座与巷道顶部连接,协同防护风门机构位于巷道内风门上方,并分别与巷道内风门顶部及巷道顶部和巷道侧壁连接,协同防护风门机构包括承载门框、阻风门板、开合驱动机构。本新型集成化和模块化程度高,使用灵活方便,环境适应性强,可有效适应多种巷道结构配套使用的需要,同时在有效实现物资进行快速连续转运输送作业的同时,另可有效防止连续物料输送时对巷道内风门防护结构构成的破环而发生漏风隐患,从而克服了传统巷道内物资输送时因风门而导致物料输送连续差、输送效率低,以及因此造成的物料输送时设备操控作业复杂的缺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风门运输过单轨吊结构及使用,属煤矿设备。


技术介绍

1、随着智能化矿井建设不断的推进,矿井运输不断进行升级改造。单轨吊运输逐渐普及,而在井下运输路线上会设有很多风门,从而导致巷道被分割为若干相对独立的巷道段,因此在进行货物输送中,需要频繁进行风门开合操作,且往往需要在货物到达前提前打开风门,从而极易造成巷道内风流短路,风流混乱等,从而导致巷道作业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

2、同时,当前这种多段且频繁进行风门开合满足物资输送作业的方式,也导致物资输送设备操控较为复杂,且控制系统也较为复杂,给设备的日常操控和维护造成了极大的不便。

3、因此,基于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缺陷,对现有的问题予以研究改良,提供了一种风门运输过单轨吊结构,旨在解决一些现存的装备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上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风门运输过单轨吊结构,该新型集成化和模块化程度高,使用灵活方便,环境适应性强,可有效适应多种巷道结构配套使用的需要,同时在有效实现物资进行快速连续转运输送作业的同时,另可有效防止连续物料输送时对巷道内风门防护结构构成的破环而发生漏风隐患,从而克服了传统巷道内物资输送时因风门而导致物料输送连续差、输送效率低,以及因此造成的物料输送时设备操控作业复杂的缺陷。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

3、一种风门运输过单轨吊结构,包括承载导轨、承载座、协同防护风门机构,其中承载导轨通过若干承载座与巷道顶部连接,并与巷道轴线平行分布,协同防护风门机构数量与巷道内风门数量一致,且每个协同防护风门机构均与一个巷道内风门构成一个工作组,且同一工作组中的协同防护风门机构位于巷道内风门上方,并分别与巷道内风门顶部及巷道顶部和巷道侧壁连接,承载导轨轴线与协同防护风门机构板面垂直分布并依次穿过各协同防护风门机构,协同防护风门机构包括承载门框、阻风门板、开合驱动机构,其中承载门框为矩形框架结构,承载门框下端面与巷道内风门上端面连接,上端面及外侧面均与巷道顶部及侧壁内表面连接,承载导轨轴线与承载门框竖直方向中线垂直分布并相交,承载导轨穿过承载门框并与承载门框顶部之间间距为0至承载门框高度的10%,阻风门板共两个,嵌于承载门框内并对称分布在承载导轨轴线两侧,阻风门板前端面间间距为0至承载门框长度的90%,阻风门板后半部嵌于承载门框侧壁内,其上端面及下端面分别与承载门框上部及顶部间滑动连接,同时所述阻风门板后端面均与开合驱动机构连接,并通过开合驱动机构与承载门框侧壁连接。

4、进一步的,所述承载导轨为横断面呈“工”字形的槽状结构,所述承载导轨上端面与承载座间连接,下端面设至少1—5条与其轴线平行分布的辅助滑槽。

5、进一步的,所述阻风门板包括伸缩承载龙骨、弹性承载衬板、连接衬板、弹性密封条,所述伸缩承载龙骨前端面及后端面分别与弹性承载衬板连接,且弹性承载衬板前端面及后端面连接的弹性承载衬板间平行分布,且弹性承载衬板外侧面均超出伸缩承载龙骨外至少5厘米,同时两弹性承载衬板之间另通过至少四条连接衬板相互连接,所述连接衬板分别包覆在伸缩承载龙骨外,并与弹性承载衬板垂直分布,所述连接衬板与其所连接的两弹性承载衬板间构成横断面呈“凵”字形的滑槽,其中位于伸缩承载龙骨顶部及底部的滑槽分别包覆在承载门框顶部及底部外并与承载门框顶部及底部间滑动连接;位于伸缩承载龙骨后端面的滑槽包覆在开合驱动机构外,且开合驱动机构与伸缩承载龙骨和承载门框后端面连接;位于伸缩承载龙骨前端面的滑槽包覆在弹性密封条后半部外,所述弹性密封条前端面设密封槽,且当承载门框内的两阻风门板前端面间距为0时,阻风门板通过密封槽包覆在承载导轨外。

6、进一步的,所述伸缩承载龙骨为剪叉臂结构,所述伸缩承载龙骨前端面及后端面通过若干承载弹簧与连接衬板间连接,且承载弹簧与连接衬板间垂直分布,所述伸缩承载龙骨上端面及下端面分别通过弹性铰链与连接衬板间连接,且弹性铰链旋转轴与连接衬板轴线垂直分布并相交。

7、进一步的,所述承载门框包括承载框、承载横担、翻转机构、连接轴、轴套,所述的承载框为“冂”字形框架结构,所述承载框左侧壁和右侧壁下端面分别与一条承载横担间通过翻转机构铰接,所述承载横担共两条,对称分布在承载框中线两侧,且承载横担轴线与承载框左侧壁、右侧壁间垂直分布,并通过翻转机构环绕承载框左侧壁和右侧壁轴线进行0°—135°范围旋转,且当两承载横担旋转角度为0°时,两承载横担间分布在同一直线方向上并同轴分布,同时与承载框构成矩形的闭合框架结构,所述承载横担外侧面另设一个与其轴线垂直分布的轴套,所述轴套内设一条与其同轴分布的连接轴,其中所述连接轴上端面位于轴套上端面外,下半部位于轴套下端面外,并与巷道内风门外侧面相抵,且连接轴与轴套及巷道内风门外侧面间滑动连接;同时承载框的左侧壁、右侧壁内设收纳槽,所述阻风门板后端面及开合驱动机构均位于收纳槽内。

8、进一步的,所述开合驱动机构为电动伸缩杆、液压伸缩杆、气压伸缩杆及基于电动机、液压马达、气压马达中任意一种为动力系统的驱动机构。

9、进一步的,所述承载座为横断面呈等腰梯形的正棱台结构,所述承载座宽度为承载导轨宽度的至少2倍,同时,所述承载座左侧面和右侧面另分别设一块弹性防护板,所述弹性防护板为横断面呈矩形的板状结构,其上端面通过铰链与承载座侧表面铰接,且弹性防护板板面与承载座下端面呈0°—90°夹角。

10、本新型集成化和模块化程度高,使用灵活方便,环境适应性强,可有效适应多种巷道结构配套使用的需要,同时在有效实现物资进行快速连续转运输送作业的同时,另可有效防止连续物料输送时对巷道内风门防护结构构成的破环而发生漏风隐患,从而克服了传统巷道内物资输送时因风门而导致物料输送连续差、输送效率低,以及因此造成的物料输送时设备操控作业复杂的缺陷。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风门运输过单轨吊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门运输过单轨吊结构包括承载导轨、承载座、协同防护风门机构,其中所述承载导轨通过若干承载座与巷道顶部连接,并与巷道轴线平行分布,所述协同防护风门机构数量与巷道内风门数量一致,且每个协同防护风门机构均与一个巷道内风门构成一个工作组,且同一工作组中的协同防护风门机构位于巷道内风门上方,并分别与巷道内风门顶部及巷道顶部和巷道侧壁连接,所述承载导轨轴线与协同防护风门机构板面垂直分布并依次穿过各协同防护风门机构,所述协同防护风门机构包括承载门框、阻风门板、开合驱动机构,其中所述承载门框为矩形框架结构,承载门框下端面与巷道内风门上端面连接,上端面及外侧面均与巷道顶部及侧壁内表面连接,所述承载导轨轴线与承载门框竖直方向中线垂直分布并相交,承载导轨穿过承载门框并与承载门框顶部之间间距为0至承载门框高度的10%,所述阻风门板共两个,嵌于承载门框内并对称分布在承载导轨轴线两侧,所述阻风门板前端面间间距为0至承载门框长度的90%,阻风门板后半部嵌于承载门框侧壁内,其上端面及下端面分别与承载门框上部及顶部间滑动连接,同时所述阻风门板后端面均与开合驱动机构连接,并通过开合驱动机构与承载门框侧壁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风门运输过单轨吊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导轨为横断面呈“工”字形的槽状结构,所述承载导轨上端面与承载座间连接,下端面设至少1—5条与其轴线平行分布的辅助滑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风门运输过单轨吊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阻风门板包括伸缩承载龙骨、弹性承载衬板、连接衬板、弹性密封条,所述伸缩承载龙骨前端面及后端面分别与弹性承载衬板连接,且弹性承载衬板前端面及后端面连接的弹性承载衬板间平行分布,且弹性承载衬板外侧面均超出伸缩承载龙骨外至少5厘米,同时两弹性承载衬板之间另通过至少四条连接衬板相互连接,所述连接衬板分别包覆在伸缩承载龙骨外,并与弹性承载衬板垂直分布,所述连接衬板与其所连接的两弹性承载衬板间构成横断面呈“凵”字形的滑槽,其中位于伸缩承载龙骨顶部及底部的滑槽分别包覆在承载门框顶部及底部外并与承载门框顶部及底部间滑动连接;位于伸缩承载龙骨后端面的滑槽包覆在开合驱动机构外,且开合驱动机构与伸缩承载龙骨和承载门框后端面连接;位于伸缩承载龙骨前端面的滑槽包覆在弹性密封条后半部外,所述弹性密封条前端面设密封槽,且当承载门框内的两阻风门板前端面间距为0时,阻风门板通过密封槽包覆在承载导轨外。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风门运输过单轨吊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承载龙骨为剪叉臂结构,所述伸缩承载龙骨前端面及后端面通过若干承载弹簧与连接衬板间连接,且承载弹簧与连接衬板间垂直分布,所述伸缩承载龙骨上端面及下端面分别通过弹性铰链与连接衬板间连接,且弹性铰链旋转轴与连接衬板轴线垂直分布并相交。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风门运输过单轨吊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门框包括承载框、承载横担、翻转机构、连接轴、轴套,所述的承载框为“冂”字形框架结构,所述承载框左侧壁和右侧壁下端面分别与一条承载横担间通过翻转机构铰接,所述承载横担共两条,对称分布在承载框中线两侧,且承载横担轴线与承载框左侧壁、右侧壁间垂直分布,并通过翻转机构环绕承载框左侧壁和右侧壁轴线进行0°—135°范围旋转,且当两承载横担旋转角度为0°时,两承载横担间分布在同一直线方向上并同轴分布,同时与承载框构成矩形的闭合框架结构,所述承载横担外侧面另设一个与其轴线垂直分布的轴套,所述轴套内设一条与其同轴分布的连接轴,其中所述连接轴上端面位于轴套上端面外,下半部位于轴套下端面外,并与巷道内风门外侧面相抵,且连接轴与轴套及巷道内风门外侧面间滑动连接;同时承载框的左侧壁、右侧壁内设收纳槽,所述阻风门板后端面及开合驱动机构均位于收纳槽内。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风门运输过单轨吊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合驱动机构为电动伸缩杆、液压伸缩杆、气压伸缩杆及基于电动机、液压马达、气压马达中任意一种为动力系统的驱动机构。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风门运输过单轨吊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座为横断面呈等腰梯形的正棱台结构,所述承载座宽度为承载导轨宽度的至少2倍,同时,所述承载座左侧面和右侧面另分别设一块弹性防护板,所述弹性防护板为横断面呈矩形的板状结构,其上端面通过铰链与承载座侧表面铰接,且弹性防护板板面与承载座下端面呈0°—90°夹角。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风门运输过单轨吊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门运输过单轨吊结构包括承载导轨、承载座、协同防护风门机构,其中所述承载导轨通过若干承载座与巷道顶部连接,并与巷道轴线平行分布,所述协同防护风门机构数量与巷道内风门数量一致,且每个协同防护风门机构均与一个巷道内风门构成一个工作组,且同一工作组中的协同防护风门机构位于巷道内风门上方,并分别与巷道内风门顶部及巷道顶部和巷道侧壁连接,所述承载导轨轴线与协同防护风门机构板面垂直分布并依次穿过各协同防护风门机构,所述协同防护风门机构包括承载门框、阻风门板、开合驱动机构,其中所述承载门框为矩形框架结构,承载门框下端面与巷道内风门上端面连接,上端面及外侧面均与巷道顶部及侧壁内表面连接,所述承载导轨轴线与承载门框竖直方向中线垂直分布并相交,承载导轨穿过承载门框并与承载门框顶部之间间距为0至承载门框高度的10%,所述阻风门板共两个,嵌于承载门框内并对称分布在承载导轨轴线两侧,所述阻风门板前端面间间距为0至承载门框长度的90%,阻风门板后半部嵌于承载门框侧壁内,其上端面及下端面分别与承载门框上部及顶部间滑动连接,同时所述阻风门板后端面均与开合驱动机构连接,并通过开合驱动机构与承载门框侧壁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风门运输过单轨吊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导轨为横断面呈“工”字形的槽状结构,所述承载导轨上端面与承载座间连接,下端面设至少1—5条与其轴线平行分布的辅助滑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风门运输过单轨吊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阻风门板包括伸缩承载龙骨、弹性承载衬板、连接衬板、弹性密封条,所述伸缩承载龙骨前端面及后端面分别与弹性承载衬板连接,且弹性承载衬板前端面及后端面连接的弹性承载衬板间平行分布,且弹性承载衬板外侧面均超出伸缩承载龙骨外至少5厘米,同时两弹性承载衬板之间另通过至少四条连接衬板相互连接,所述连接衬板分别包覆在伸缩承载龙骨外,并与弹性承载衬板垂直分布,所述连接衬板与其所连接的两弹性承载衬板间构成横断面呈“凵”字形的滑槽,其中位于伸缩承载龙骨顶部及底部的滑槽分别包覆在承载门框顶部及底部外并与承载门框顶部及底部间滑动连接;位于伸缩承载龙骨后端面的滑槽包覆在开合驱动机构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祖辉张喜传师公斌耿同伟石鹏于洪李红军赵麦来吴少锋段海龙杨磊郭应利马金峰张军正许艳梅董恩慧刘世鹏郭长成周育学董福荣周辉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宝雨山煤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