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水中防撞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水中结构物柔性护墩桩式防撞系统。
技术介绍
现有的通航河道、海道中水中结构物的防撞措施大体可归纳为以下几种 (1)接触附着式防撞系统,使用木方、橡胶、钢材或混凝土构建组成,需要在可能被撞及的水中结构物全部范围内构造防撞体,一般只针对撞击力较小的情况,此外,由于防撞系统附着于水中结构物,当受到船舶撞击时,对水中结构物始终会造成一定的冲击力,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2)非接触式护墩桩式防撞系统,包括单体护墩桩式防撞系统和整体刚性护墩桩 式防撞系统。其中,单体护墩桩式防撞系统局限于通过单桩的破坏达到防撞目的,防撞能力 较低;整体刚性护墩桩式防撞系统的桩顶通过刚性混凝土墩连接,水上混凝土施工复杂,造 价昂贵。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水中结构物柔性护墩桩式防撞系统,尤其适用于高水位落差、与水中结构物相分离、需抵抗大吨位船舶撞击的防撞装置。 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专利技术是在水上结构物外围设置有等距或不等距分布的外圈防撞桩和等距或不 等距分布的内圈防撞桩,外圈防撞桩之间用外圈防撞桩之间的连系梁连接,内圈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水中结构物柔性护墩桩式防撞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水上结构物(7)外围设置有等距或不等距分布的外圈防撞桩(1)和等距或不等距分布的内圈防撞桩(2),外圈防撞桩(1)之间用外圈防撞桩之间的连系梁(4)连接,内圈防撞桩(2)之间用内圈防撞桩之间的连系梁(5)连接,外圈防撞桩(1)和内圈防撞桩(2)之间用交错的内外圈防撞桩之间的连系梁(6)连接,在外圈防撞桩(1)的外围设置间隔布置的数根船舶转向桩(3),船舶转向桩(3)与临近的两根外圈防撞桩(1)之间采用船舶转向桩与外圈防撞桩之间的连系梁(11)连接,所述的外圈防撞桩(1)、内圈防撞桩(2)和船舶转向桩(3)均露出水面。
【技术特征摘要】
一种水中结构物柔性护墩桩式防撞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水上结构物(7)外围设置有等距或不等距分布的外圈防撞桩(1)和等距或不等距分布的内圈防撞桩(2),外圈防撞桩(1)之间用外圈防撞桩之间的连系梁(4)连接,内圈防撞桩(2)之间用内圈防撞桩之间的连系梁(5)连接,外圈防撞桩(1)和内圈防撞桩(2)之间用交错的内外圈防撞桩之间的连系梁(6)连接,在外圈防撞桩(1)的外围设置间隔布置的数根船舶转向桩(3),船舶转向桩(3)与临近的两根外圈防撞桩(1)之间采用船舶转向桩与外圈防撞桩之间的连系梁(11)连接,所述的外圈防撞桩(1)、内圈防撞桩(2)和船舶转向桩(3)均露出水面。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斌,朱天浩,陈仁朋,张浙杭,杨涛,陈云敏,罗军,郭杰锋,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大学,浙江省电力设计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86[中国|杭州]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