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169045 阅读:4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4-30 18:33
为了克服现有软包电池密封性差、导热性差的问题,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电池;包括极芯组件、集成式盖板组件以及金属壳体组件,集成式盖板组件位于金属壳体组件的一侧,集成式盖板组件包括盖板本体,盖板本体上设置正极端子和负极端子,盖板本体分别与正极端子和负极端子绝缘连接,正极端子和负极端子分别与极芯组件连接;金属壳体组件包括两个金属壳体,两个金属壳体相对设置形成有用于容纳极芯组件的第一容纳腔,两个金属壳体的外缘均设置有焊接裙边,每一焊接裙边均设置有容纳集成式盖板组件的凹槽,两个焊接裙边之间密封焊接。本申请提供的电池,提高密封性、较好的导热散热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储能,具体涉及一种电池


技术介绍

1、目前锂电池作为主要的能量载体和动力来源,被广泛的应用在各种行业中,随着新能源技术的快速发展,对锂电池的性能要求和使用寿命也越来越高。现有的锂电池依据壳体的不同,主要分为方形电池、圆柱电池和软包电池。方形电池的体积大,制备的电池放电容量比圆柱电池高的多,但是方形电池的方形铝壳壳体的厚度较厚(0.4mm~0.5mm),较厚的方形铝壳加工成本高,且电池的整体重量较重,电池的能量密度低。方形铝壳是一端开口的壳体结构,在极芯入壳时,极芯从开口端入壳,极芯容易碰伤,良率降低。软包电池使用的壳体是经过冲压成坑的铝塑膜,入壳时直接将极芯放置到一侧铝塑膜的坑中,然后将另一侧铝塑膜经过折叠边折叠,两个坑相对设置形成容置极芯的容纳腔,之后通过热熔的方式将极芯组件熔融在铝塑膜形成的容纳腔内,与极芯组件相连的连接片也通过热熔的方式与铝塑膜连接;采用铝塑膜且通过热熔的方式进行密封,存在铝塑膜的密封性差、导热性差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软包电池密封性差、导热性差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电池。

2、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电池,包括极芯组件、集成式盖板组件以及金属壳体组件,所述集成式盖板组件位于所述金属壳体组件的一侧,所述集成式盖板组件包括盖板本体,所述盖板本体上设置有正极端子和负极端子,所述盖板本体分别与所述正极端子和所述负极端子绝缘连接,所述正极端子和所述负极端子分别与所述极芯组件连接;

3、所述金属壳体组件包括两个金属壳体,两个所述金属壳体密封连接,两个金属壳体相对设置形成有用于容纳极芯组件的第一容纳腔,两个所述金属壳体的外缘均设置有焊接裙边,两个所述焊接裙边之间密封焊接,每一所述焊接裙边均设置有用于容纳所述集成式盖板组件的凹槽,两个所述凹槽相对设置形成有用于容纳所述集成式盖板组件的第二容纳腔。

4、优选的,所述盖板本体包括主体部和两个延伸部,所述主体部设置在两个所述延伸部之间,所述延伸部的厚度自所述主体部向远离主体部的方向逐渐减小;所述正极端子和所述负极端子设置在所述主体部上。

5、优选的,所述延伸部包括过渡段和直线段,所述过渡段连接于所述主体部与所述直线段之间;

6、两个所述凹槽均包括底壁和两个侧壁,所述底壁设置在两个侧壁之间,所述底壁与所述主体部焊接,所述侧壁分别与所述过渡段和所述直线段焊接。

7、优选的,两个所述金属壳体均设置有第一容纳槽,所述焊接裙边设置在所述第一容纳槽的开口端的外周,且所述焊接裙边自所述第一容纳槽的开口端向远离所述第一容纳槽的方向延伸,两个所述第一容纳槽相对设置形成所述第一容纳腔。

8、优选的,所述金属壳体组件还包括第一连接边,所述第一连接边连接于两个所述金属壳体之间,且沿所述金属壳体的宽度方向或长度方向延伸;至少一个所述金属壳体设置有第二容纳槽,所述第二容纳槽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接边一侧,两个所述金属壳体分别以与所述第一连接边的连接处为轴对折后形成所述第一容纳腔。

9、优选的,所述盖板本体还设置有第一金属焊接面和第二金属焊接面,所述第一金属焊接面与一个所述金属壳体的所述焊接裙边密封焊接,所述第二金属焊接面与另一个所述金属壳体的所述焊接裙边密封焊接。

10、优选的,两个所述焊接裙边之间密封焊接形成有围绕所述极芯组件的焊接区,所述焊接区包括加强区和至少一个薄弱区,所述薄弱区的两端与所述加强区连接。

11、优选的,所述电池还包括内绝缘膜组件,所述内绝缘膜组件设置在所述极芯组件与所述金属壳体组件之间,所述内绝缘膜组件包覆在所述极芯组件和所述集成式盖板组件的外周。

12、优选的,所述电池还包括外绝缘膜组件,所述外绝缘膜组件设置在所述金属壳体组件背离所述极芯组件的一侧,所述外绝缘膜组件包覆在所述金属壳体组件的外周。

13、优选的,所述外绝缘膜组件包括第二连接边和两个外绝缘膜,所述第二连接边连接于两个外绝缘膜之间,且沿所述外绝缘膜的宽度方向或长度方向延伸;至少一个所述外绝缘膜设置有第三容纳槽,所述第三容纳槽设置于所述第二连接边一侧,两个所述外绝缘膜分别以与所述第二连接边的连接处为轴对折后相对设置形成用于容纳所述金属壳体组件的第三容纳腔;两个所述外绝缘膜的外缘均设置有延长边,两个所述延长边用于包覆所述焊接裙边。

14、有益效果:

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提供的电池,主要有以下效果:

16、一是电池采用集成式盖板组件,与采用两个盖板组件相比,减少了焊接裙边与盖板组件的焊接位点,焊接难度降低,提高焊接效率,降低电池生产成本。

17、二是电池采用集成式盖板组件,电池的体积降低,占用空间减小,有利于电池模组的组装。

18、三是两个金属壳体都设置有焊接裙边,焊接裙边密封焊接,提高电池的密封性;同时焊接裙边的设置也提高电池的导热散热性,降低电池的充放电温升,延长电池使用寿命。

19、四是集成式盖板组件焊接在两个焊接裙边之间,集成式盖板组件与焊接裙边的焊接面积增大,焊接工艺要求降低,电池的制备成本降低。

20、五是电池采用金属壳体组件,在保证壳体刚性和结构强度的基础上,壳体的冲压深度减小,壳体的壁厚减小,提高电池的能量密度。壳体厚度可以做的更薄,降低加工成本,同时相较于传统的方形壳体来说,本申请提供的金属壳体组件成本更低,更容易实现。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极芯组件、集成式盖板组件以及金属壳体组件,所述集成式盖板组件位于所述金属壳体组件的一侧,所述集成式盖板组件包括盖板本体,所述盖板本体上设置有正极端子和负极端子,所述盖板本体分别与所述正极端子和所述负极端子绝缘连接,所述正极端子和所述负极端子分别与所述极芯组件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本体包括主体部和两个延伸部,所述主体部设置在两个所述延伸部之间,所述延伸部的厚度自所述主体部向远离主体部的方向逐渐减小;所述正极端子和所述负极端子设置在所述主体部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延伸部包括过渡段和直线段,所述过渡段连接于所述主体部与所述直线段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金属壳体均设置有第一容纳槽,所述焊接裙边设置在所述第一容纳槽的开口端的外周,且所述焊接裙边自所述第一容纳槽的开口端向远离所述第一容纳槽的方向延伸,两个所述第一容纳槽相对设置形成所述第一容纳腔。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壳体组件还包括第一连接边,所述第一连接边连接于两个所述金属壳体之间,且沿所述金属壳体的宽度方向或长度方向延伸;至少一个所述金属壳体设置有第二容纳槽,所述第二容纳槽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接边一侧,两个所述金属壳体分别以与所述第一连接边的连接处为轴对折后形成所述第一容纳腔。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本体还设置有第一金属焊接面和第二金属焊接面,所述第一金属焊接面与一个所述金属壳体的所述焊接裙边密封焊接,所述第二金属焊接面与另一个所述金属壳体的所述焊接裙边密封焊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焊接裙边之间密封焊接形成有围绕所述极芯组件的焊接区,所述焊接区包括加强区和至少一个薄弱区,所述薄弱区的两端与所述加强区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还包括内绝缘膜组件,所述内绝缘膜组件设置在所述极芯组件与所述金属壳体组件之间,所述内绝缘膜组件包覆在所述极芯组件和所述集成式盖板组件的外周。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还包括外绝缘膜组件,所述外绝缘膜组件设置在所述金属壳体组件背离所述极芯组件的一侧,所述外绝缘膜组件包覆在所述金属壳体组件的外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绝缘膜组件包括第二连接边和两个外绝缘膜,所述第二连接边连接于两个外绝缘膜之间,且沿所述外绝缘膜的宽度方向或长度方向延伸;至少一个所述外绝缘膜设置有第三容纳槽,所述第三容纳槽设置于所述第二连接边一侧,两个所述外绝缘膜分别以与所述第二连接边的连接处为轴对折后相对设置形成用于容纳所述金属壳体组件的第三容纳腔;两个所述外绝缘膜的外缘均设置有延长边,两个所述延长边用于包覆所述焊接裙边。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极芯组件、集成式盖板组件以及金属壳体组件,所述集成式盖板组件位于所述金属壳体组件的一侧,所述集成式盖板组件包括盖板本体,所述盖板本体上设置有正极端子和负极端子,所述盖板本体分别与所述正极端子和所述负极端子绝缘连接,所述正极端子和所述负极端子分别与所述极芯组件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本体包括主体部和两个延伸部,所述主体部设置在两个所述延伸部之间,所述延伸部的厚度自所述主体部向远离主体部的方向逐渐减小;所述正极端子和所述负极端子设置在所述主体部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延伸部包括过渡段和直线段,所述过渡段连接于所述主体部与所述直线段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金属壳体均设置有第一容纳槽,所述焊接裙边设置在所述第一容纳槽的开口端的外周,且所述焊接裙边自所述第一容纳槽的开口端向远离所述第一容纳槽的方向延伸,两个所述第一容纳槽相对设置形成所述第一容纳腔。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壳体组件还包括第一连接边,所述第一连接边连接于两个所述金属壳体之间,且沿所述金属壳体的宽度方向或长度方向延伸;至少一个所述金属壳体设置有第二容纳槽,所述第二容纳槽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接边一侧,两个所述金属壳体分别以与所述第一连接边的连接处为轴对折后形成所述第一容纳腔。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蒋露霞沈晞陈晓君刘璋勇吴光麟王晶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懋略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