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浙江林学院专利>正文

一种制备生物燃油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116240 阅读:19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制备生物燃油的方法。其目的是使生物质与塑料在高压及中低温条件下裂解和溶解,将固体生物质分解转化为低分子量的燃油。解决该问题的技术方案是:包括以下步骤:a.在反应装置中加入重量百分比为30~95%的甲醇或乙醇、重量百分比为0~3%的催化剂,其余为粉碎至20~100目(粒径为0.18~0.9mm)的生物质与塑料混合料;b.将反应装置中的原料搅拌均匀后,升温升压,温度控制在250~350℃,压力控制在8~18MPa,并保持此状态0.5~6小时;c.待反应结束后,冷却反应装置至常温常压下,进行过滤,将制备得到的反应物固液分离,得到液体状生物燃油。本发明专利技术可作为汽车发动机的燃料。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主要用于生物质原料的再生利用和 废旧塑料的无害化处理与循环利用。技术背景纤维素一木质素类生物质是指含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为主的生物质, 主要来源有木材、竹子、农作物秸秆、果壳等。其转化汽车燃油的技术具有广 阔的发展前景,是新能源发展战略中的核心技术之一,超临界液化是一种热化 学转化方式。废旧塑料不及时处理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与生物质共液化中能实现无 害化再利用,并在液化过程中提高生物质原料的液化转化率,同时提高了生物 燃油的热值。超临界流体技术(Supercritical Fluid)是最近十多年发展起来的绿色化学技 术。超临界流体作为反应介质,具有高溶解力、高扩散性、可有效控制反应活 性和选择性。将这种技术应用于生物质热解,能在较低的温度下达到高液化率 的目的。以低碳醇为介质,具有成本低廉、液化率较高等优点。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以甲醇或乙 醇为反应介质,在压力容器中加热并控制压力使其达到超临界状态,使生物质 与塑料在高压及中低温条件下裂解和溶解,将固体生物质分解转化为低分子量 的燃油,作为汽车发动机的燃料。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制备生物燃油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a、 在反应装置中加入重量百分比为30 95%的甲醇或乙醇、重量百分比 为0~3%的催化剂,其余为粉碎至20 100目(粒径为0.18 0.9mm)的生物质与 塑料混合料;b、 将反应装置中的原料搅拌均匀后,升温升压,温度控制在250 35(TC,3压力控制在8 18MPa,并保持此状态0.5 6小时;c、待反应结束后,冷却反应装置至常温常压下,进行过滤,将制备得到 的反应物固液分离,得到液体状生物燃油。所述甲醇或乙醇的浓度为80 99v/v%,因甲醇或乙醇本身可作为汽车代用 燃料,故不必对反应后的混合物后作严格的液相分离,可混合使用,若需要对 反应后的混合物进行分离,则分离后的甲醇或乙醇可反复使用。所述催化剂为碳酸钾、氢氧化钠、碳酸钠、氢氧化钾中的一种或任意几种 的混合物。所述生物质与塑料的混合原料中,塑料的重量百分比为5 30%。所述生物质原料为纤维素和木质素的混合体,其原料包括木材、竹子、农 作物秸秆、果壳中的一种或任意几种的混合物。所述塑料为聚乙烯、聚丙烯、聚苯乙烯、聚氯乙烯、橡胶、聚酰胺中的一 种或任意几种的混合物。所述生物质颗粒度范围优选30 80目,温度范围优选260°C 320°C,压力 范围优选10 16MPa,反应时间范围优选1-5小时。所述生物质颗粒度范围最优选40 60目,温度范围最优选27(TC 30(TC, 压力范围最优选12 14MPa,反应时间范围最优选2-4小时。所述反应装置指耐压在20Mpa的压力容器,其压力可以调节或控制, 一般 可用高压反应釜。采用外部电加热法或内部电加热法。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专利技术选用超临界甲醇或乙醇作为反应介质,具 有较低的临界温度和临界压力,即反应条件较低,甲醇或乙醇本身可作为汽车 代用燃料,故不必对反应后的混合物后作严格的液相分离,可混合使用,且相 对于其它醇类还具有价格较低的优势;2、本专利技术反应条件温和、对设备材料性 能要求较低,生物制原料的液化率可达45 92%; 3、生成的燃油主要成分为十 个碳以下的醇类、醚类和酯类,与汽油成分相当,且燃油成分大多带环状或支 链结构,其热稳定性好,自燃温度高,适合作为点燃式发动机的燃料,若与汽 油混合使用,具有较高的辛垸值,是良好的抗爆剂,燃油含氮量、含硫量和含 磷量很低,具有环境友好性;4、实现了废旧塑料的无害化处理,以及生物 原 料的再生利用,并获得了一定的经济价值。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以超临界乙醇为介质、以碳酸钾作为催化剂的毛竹和聚乙烯液 化燃油将50g过20目干燥后的毛竹锯末和0g聚乙烯保鲜膜、2.5g碳酸钾、300ml 浓度为98%的乙醇加入高压釜,密封后升温至28(TC,升压至12.4MPa,并在 该状态保持6小时,冷却降压至常温常压后进行过滤,固液分离,液体比反应 前增加了37.5g,液化率62.5%。余下的固体部分为固体碳、灰份(含催化剂) 和少量未分解生物质,其余为气体。所得到的液体为生物燃油与乙醇的混合物,因乙醇本身可作为汽车代用燃 料,故不必对反应后的混合物后作严格的液相分离,可混合使用,若需要对反 应后的混合物进行分离,则分离后的乙醇可反复使用。实施例2:以超临界乙醇为介质的毛竹和聚苯乙烯液化生物燃油将50g过20目干燥后的毛竹锯末和3.5g聚苯乙烯颗粒、300ml浓度为98% 的乙醇加入高压釜,密封后升温至290°C,升压至14MPa,并在该状态保持6 小时,冷却降压至常温常压后进行过滤,固液分离,液体质量259.5g,液体比 反应前增加了21g,液化率39.3%。余下的固体部分为固体碳、灰份和少量未分 解生物质,其余为气体。实施例3:以超临界甲醇为介质、以氢氧化钠为催化剂的毛竹和橡胶液化 燃油。将50g经干燥、且颗粒度为20目的毛竹锯末,5g废旧轮胎橡胶粉末,2.5g 氢氧化钠,300ml浓度为96y。的甲醇加入容积为1L的高压反应釜中,搅拌均匀 后密封升温至28(TC,升压至15.2MPa,并在该状态保持2小时,冷却降压至常 温常压后利用常规装置进行过滤,固液分离,得到的液体质量为267.6 g,液体 比反应前增加了 35.75g,液化率达65.0%。余下的固体部分为固体碳、灰份(含 催化剂)和少量未分解生物质,其余为气体。所得到的液体为生物燃油与甲醇的混合物,因甲醇本身可作为汽车代用燃 料,故不必对反应后的混合物后作严格的液相分离,可混合使用,若需要对反 应后的混合物进行分离,则分离后的甲醇可反复使用。实施例4:以超临界甲醇为介质、以碳酸钠为催化剂的稻草秸秆、花生壳、聚丙烯混合后液化燃油将664.05g经干燥、且颗粒度为20目的稻草秸秆和花生壳混合物(稻草秸 秆和花生壳的重量比为l: 1)、 34.95g的聚丙烯、lg碳酸钠、300g浓度为80。/c 的甲醇加入高压反应釜中,搅拌均匀后密封升温至25(TC,升压至8MPa,并在 该状态保持0.5小时,然后冷却降压至常温常压后利用常规装置进行过滤,固 液分离。实施例5:以超临界甲醇为介质,以碳酸钾为催化剂的杉木、聚酰胺混合 物液化燃油将50g经干燥且颗粒度为80目的杉木锯末、15g聚酰胺、2.5g碳酸钾、300ml 浓度为96%的甲醇加入高压反应釜中,搅拌均匀后密封升温至280'C,升压至 14.0MPa,并在该状态保持4小时,冷却后利用常规装置进行过滤,固液分离。 实施例6:以超临界甲醇为介质,以氢氧化钾为催化剂的杉木、聚氯乙烯 混合物液化燃油将g经干燥且颗粒度为100目的杉木锯末、6g聚氯乙烯、30g氢氧化钾、 950g浓度为99。/。的甲醇加入高压反应釜中,搅拌均匀后密封升温至35(TC,升 压至18MPa,并在该状态保持6小时,冷却后利用常规装置进行过滤,固液分 离。实施例7:以超临界甲醇为介质,以氢氧化钠为催化剂的毛竹、聚氯乙烯 混合物液化燃油将50g经干燥、且颗粒度为60目的毛竹锯末,3g聚氯乙烯,2.5g氢氧化 钠,300ml浓度为96%的甲醇加入高压反应釜中,搅拌均匀后密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制备生物燃油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a、在反应装置中加入重量百分比为30~95%的甲醇或乙醇、重量百分比为0~3%的催化剂,其余为粉碎至20~100目的生物质与塑料混合料;  b、将反应装置中的原料搅拌均匀后,升温升压,温度控制在250~350℃,压力控制在8~18MPa,并保持此状态0.5~6小时;  c、待反应结束后,冷却反应装置至常温常压下,进行过滤,将制备得到的反应物固液分离,得到液体状生物燃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制备生物燃油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a、在反应装置中加入重量百分比为30~95%的甲醇或乙醇、重量百分比为0~3%的催化剂,其余为粉碎至20~100目的生物质与塑料混合料;b、将反应装置中的原料搅拌均匀后,升温升压,温度控制在250~350℃,压力控制在8~18MPa,并保持此状态0.5~6小时;c、待反应结束后,冷却反应装置至常温常压下,进行过滤,将制备得到的反应物固液分离,得到液体状生物燃油。2、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制备生物燃油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甲醇或 乙醇的浓度为80~99v/v%。3、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制备生物燃油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催化剂 为碳酸钾、氢氧化钠、碳酸钠、氢氧化钾中的一种或任意几种的混合物。4、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制备生物燃油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质与塑料的混合原料中,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邵千钧彭锦星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林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3[中国|浙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