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计量的反应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41153775 阅读: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4-30 18:19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带计量的反应系统,包括支撑装置、反应装置及计量装置,反应装置包括依次连通的第一进料管、第一软管、第二进料管、反应容器、第一出料管、第二软管及第二出料管,反应容器与支撑装置沿竖直方向滑动连接;计量装置连接支撑装置及反应容器,用于支撑反应容器,并计量反应容器的重量。本技术能够精准测量进入反应容器内的物料的重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反应称重,尤其涉及一种带计量的反应系统


技术介绍

1、常见的反应装置有机械搅拌式反应器、釜式反应器及塔式反应器等,通过将原料通入反应装置内进行反应,以获取所需的物料,但是在反应的过程中,需要精确计量通入反应装置中的物料的重量,以控制反应的速率、反应产物等。

2、公告号cn202962479u公开了一种管道反应系统,它包括有进料管、与进料管出口连接的混合装置、与混合装置连接的管道反应装置以及控制进料管进料量的两个供料装置,所述进料管的入口设有两个流体进口,两流体进口与进料管形成y字型结构,每个供料装置包括有齿轮计量泵、驱动电机、原料池,驱动电机的输出端驱动连接齿轮计量泵,齿轮计量泵的吸入口通过管道连通原料池,两流体进口分别通过管道与两个供料装置的齿轮计量泵的排出口连通。

3、上述的反应系统中,通过齿轮计量泵计量通入反应容器中的物流的量,但是齿轮计量泵只能计量通过齿轮计量泵本身的物料量,该部分物料如果部分残留在管道中,不一定完全通入了反应系统中,导致进入反应系统中的物流与齿轮计量泵计量出的物料量之间存在误差,无法精确计量进入反应系统中的物料的重量。


技术实现思路

1、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带计量的反应系统,解决现有技术中无法精确计量进入反应系统中的物料的重量的技术问题。

2、为达到上述技术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提供一种带计量的反应系统,包括:

3、支撑装置;

4、反应装置,包括依次连通的第一进料管、第一软管、第二进料管、反应容器、第一出料管、第二软管及第二出料管,所述反应容器与所述支撑装置沿竖直方向滑动连接;及

5、计量装置,连接所述支撑装置及所述反应容器,用于支撑所述反应容器,并计量所述反应容器的重量。

6、在其中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撑装置沿竖直方向开设有安装孔,所述反应容器可滑动插设于所述安装孔。

7、在其中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反应容器的周壁形成有至少一个支撑部,所述反应容器经所述支撑部连接所述计量装置。

8、在其中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撑部及所述计量装置的数量均为多个,多个所述计量装置及多个所述支撑部沿所述反应容器的周向间隔分布。

9、在其中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反应装置还包括多个第三进料管,多个所述第三进料管的出料端与所述第一进料管均相连通。

10、在其中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反应装置还包括多个第一阀门,多个所述第一阀门一一对应设置于多个第三进料管,用于控制所述第三进料管的连通与闭合。

11、在其中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三进料管外设置有保温层。

12、在其中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软管水平设置。

13、在其中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软管水平设置。

14、在其中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出料管包括第一管体、第二阀门、第三阀门、第二管体及第四阀门,所述第一管体竖直设置,且所述第一管体的进料端连通所述反应容器,所述第二阀门及所述第三阀门间隔设置于所述第一管体,所述第三阀门相对所述第二阀门远离所述反应容器,所述第二管体水平设置,且所述第二管体的一端连通所述第一管体,且连通处位于所述第三阀门与所述第二阀门之间,所述第二管体的另一端连通所述第二软管,所述第四阀门设置于所述第二管体。

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包括:上述的带计量的反应系统在工作时,原料经第一进料管、第一软管及第二进料管进入反应容器内,原料在反应容器内进行反应;由于反应容器与支撑装置之间沿竖直方向滑动连接,反应容器的重量经计量装置作用于支撑装置,计量装置能够支撑反应容器,并时刻计量进入反应容器内的原料的重量,由于直接计量反应容器的重量,计量的重量等于实际产于反应的原料的重量,避免了通入量和实际反应量之间存在的误差,能够精确计量进入反应系统中的物料的重量;由于反应容器与支撑装置之间滑动连接,而第一进料管、第二出料管需要固定,本申请中,通过设置第一软管及第二软管,使得第二进料管能够相对第一进料管活动,第一出料管能够相对第二出料管活动,当反应容器因为添加的物料的重量变化而移动时,反应容器能够带动第二进料管及第一出料管移动,而且,第一软管和第二软管设置后,实现了反应容器与刚性结构的分离,避免第一进料管、第二出料管的重力作用于反应容器,避免第一进料管、第二出料管等固定的结构影响计量装置对反应容器测量的精准度。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带计量的反应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计量的反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装置沿竖直方向开设有安装孔,所述反应容器可滑动插设于所述安装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带计量的反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容器的周壁形成有至少一个支撑部,所述反应容器经所述支撑部连接所述计量装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带计量的反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及所述计量装置的数量均为多个,多个所述计量装置及多个所述支撑部沿所述反应容器的周向间隔分布。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计量的反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装置还包括多个第三进料管,多个所述第三进料管的出料端与所述第一进料管均相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带计量的反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装置还包括多个第一阀门,多个所述第一阀门一一对应设置于多个第三进料管,用于控制所述第三进料管的连通与闭合。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带计量的反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进料管外设置有保温层。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计量的反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软管水平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计量的反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软管水平设置。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带计量的反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出料管包括第一管体、第二阀门、第三阀门、第二管体及第四阀门,所述第一管体竖直设置,且所述第一管体的进料端连通所述反应容器,所述第二阀门及所述第三阀门间隔设置于所述第一管体,所述第三阀门相对所述第二阀门远离所述反应容器,所述第二管体水平设置,且所述第二管体的一端连通所述第一管体,且连通处位于所述第三阀门与所述第二阀门之间,所述第二管体的另一端连通所述第二软管,所述第四阀门设置于所述第二管体。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计量的反应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计量的反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装置沿竖直方向开设有安装孔,所述反应容器可滑动插设于所述安装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带计量的反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容器的周壁形成有至少一个支撑部,所述反应容器经所述支撑部连接所述计量装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带计量的反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及所述计量装置的数量均为多个,多个所述计量装置及多个所述支撑部沿所述反应容器的周向间隔分布。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计量的反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装置还包括多个第三进料管,多个所述第三进料管的出料端与所述第一进料管均相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带计量的反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装置还包括多个第一阀门,多个所述第一阀门一一对应设置于多个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都广武史篇陈卫文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海力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