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用于校正叠后地震资料中断层阴影的方法技术_技高网

一种用于校正叠后地震资料中断层阴影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1149857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4-30 18:1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的是一种用于校正叠后地震资料中断层阴影的方法,它包括:对研究区所有井进行合成地震记录制作及标定,并开展层位解释;确定断层阴影区的影响范围;建立时间域构造畸变量计算公式,求取时间域构造畸变量;将断层阴影区的解释层位根据时间域构造畸变量进行调整,获得校正后的时间域解释层位;根据校正后的时间域解释层位,修改断层阴影区井的合成记录标定位置,建立合理的空间速度场;利用空间速度场对校正后的时间域解释层位进行时深转换,得到真实的深度域层位。本发明专利技术建立了畸变量求取公式,直接对时间域解释成果进行校正,操作简单,准确度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石油天然气地球物理勘探领域,具体为一种用于校正叠后地震资料中断层阴影的方法,应用于指导海洋勘探开发。


技术介绍

1、地震资料是由地表激发的地震波向下传播、遇到地下地质体界面后反射至地表,并被接受器记录下来构成的数据体,其计量单位是双程反射时间。一般情况下,地层速度相对均匀,地质体时间域与深度域的构造形态大致相当,时间域地震资料的解释成果可以反映深度域的构造形态。通过对地震资料进行解释工作,可用于揭示地下地层、断层等地质体的展布信息。若地层中存在速度异常层(如厚层泥岩、岩浆岩等),且存在大断距断层将其错断,那么速度异常层的厚度将会发生突变,地层的平均速度也随之发生突变。由于平均速度的变化,在地震资料采集时,地表激发的地震波到达某一深度地层的时间也会发生变化。此时,地震资料揭示的地质体形态(时间域形态)与真实形态(深度域形态)将不一致。该现象是由断层错断速度异常层引起的,在地震资料中表现为断层下方三角形区域内地震同相轴出现“上拉、下拉”以及同相轴错断的异常特征,这种现象被称为“断层阴影”。

2、孙维昭等在《断层阴影的正演模拟、识别与校正:以尼日尔termit盆地为例》对“断层阴影”的形成原理已开展过研究,并指出“断层阴影”现象在各含油气盆地中普遍存在,在地震解释过程中容易将其解释为主断层伴生的小断层,或者解释为背斜构造而部署钻探,严重影响了圈闭评价及部署井位的准确性。近年来我国在海洋领域发现了大量的油气资源,但是由于海洋勘探开发风险大,对地震资料解释成果的准确性要求更高,精准识别因此对“断层阴影”现象进行校正显得尤为重要。

3、前人针对“断层阴影”现象也曾提出过多种预防与校正方法。如专利技术专利cn202110745589.8中公开的一种断层阴影区crp道集获取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对信噪比横向一致性较为稳定的地震数据建立精细叠前偏移速度模型,获得一致性得到改善的数据体。《石油物探》2022年公开了白海军等的“珠江口盆地珠一坳陷断层阴影带成像技术与实践”,指出基于断层控制和层位约束的层析速度建模可以改善断层阴影带构造成像质量。《地球物理学进展》2022年公开了孙维昭等的“断层阴影的正演模拟、识别与校正:以尼日尔termit盆地为例”,指出通过拟合获得时间域构造畸变量散点数据,进而插值获得网格校正值的走时定量补偿校正技术可以对时间域地震同相轴进行校正。

4、由于受到实际地区采集条件的约束,对于叠前地震数据的处理效果可能并不理想。导致许多地区的叠后地震资料中仍存在“断层阴影”现象。而前人对叠后地震资料中“断层阴影”现象的校正方法相对繁琐,且没有提出能够准确计算校正量的理论公式。一种准确度高、可操作性强的用于校正叠后地震资料中“断层阴影”方法有待提出。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校正叠后地震资料中断层阴影的方法,这种用于校正叠后地震资料中断层阴影的方法用于现有技术中对叠后地震资料中“断层阴影”现象的校正方法相对繁琐,且准确度不够高的问题。

2、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这种用于校正叠后地震资料中断层阴影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3、步骤一、对研究区所有井进行合成地震记录制作及标定,并开展层位解释;

4、步骤二、确定断层阴影区的影响范围;

5、步骤三、建立时间域构造畸变量计算公式,求取时间域构造畸变量;

6、时间域构造畸变量计算公式:

7、

8、式中: δt是时间域畸变量,为双程时间,ms; d是速度异常层的断失厚度,m; v 1是异常速度层的速度,m/s; v 2是异常层邻近的正常地层的速度,m/s;  d由地震解释结合井数据获得:若异常层被完全错断,则断失厚度为地层厚度;若异常层被部分错断,则断失厚度为垂直断距;  v 1和 v 2由钻井声波时差曲线求取;

9、步骤四、将断层阴影区的解释层位根据时间域构造畸变量进行调整,获得校正后的时间域解释层位;

10、步骤五、根据校正后的时间域解释层位,修改断层阴影区井的合成记录标定位置,建立合理的空间速度场;

11、步骤六、利用空间速度场对校正后的时间域解释层位进行时深转换,得到真实的深度域层位。

12、上述方案中步骤一具体为:

13、利用声波时差曲线和密度曲线对研究区所有井进行合成地震记录的制作,根据合成地震记录与井旁真实地震记录的相似性进行匹配与标定,建立各井的时深关系,明确地质层位在时间域地震剖面上的对应位置;根据井分层在地震剖面上标定的位置,对全区进行地震资料层位解释。

14、上述方案中步骤四具体为:

15、若断层阴影区地震同相轴上拉,则将解释层位根据畸变量大小向下移;若断层阴影区地震同相轴下拉,则将解释层位根据畸变量大小向上移,使断层阴影区的层位和正常地层的层位趋势一致,如此开展全研究区解释,获得校正后的时间域解释层位。

16、上述方案中步骤五具体为:

17、根据校正后的时间域解释层位,修改阴影区内钻井合成记录标定的位置,使合成地震记录的井分层与校正后的解释层位进行匹配,获得与正常地层一致的地层平均速度,以解释层位为约束建立空间速度场。

18、有益效果

19、1、本专利技术提出了畸变量求取公式,直接对时间域解释成果进行校正,操作简单,准确度高,在海相及陆相盆地的各种复杂地质条件下均可应用。

20、2、本专利技术对叠后地震资料中“断层阴影”现象的校正方法简单,且提出能够准确计算校正量的计算公式,是准确度高、可操作性强的用于校正叠后地震资料中“断层阴影”方法,有助于获得断层下伏地层的真实构造形态。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校正叠后地震资料中断层阴影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2.根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校正叠后地震资料中断层阴影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一具体为: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校正叠后地震资料中断层阴影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四具体为: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校正叠后地震资料中断层阴影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五具体为: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校正叠后地震资料中断层阴影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2.根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校正叠后地震资料中断层阴影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一具体为:

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于婕刘晓文张诏毓张世祺张海鑫宋林轩代征华
申请(专利权)人:东北石油大学三亚海洋油气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