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利用平均速度识别地震资料中断层阴影的方法技术_技高网

一种利用平均速度识别地震资料中断层阴影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1196434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07 22:2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的是一种利用平均速度识别地震资料中断层阴影的方法,其包括:根据研究区地震数据资料、井曲线资料对所有井进行合成地震记录制作及标定;根据井标定结果,在时间域地震剖面上,以井分层位置为参考,对研究区目的层顶、底界面进行层位解释;以层位为约束通过多井速度插值方法建立空间速度体;对空间速度体提取沿目的层顶界面层位的速度切片,获得由地震基准面至目的层顶界面的平均速度,编绘地震基准面到目的层顶面的平均速度图;分析平均速度图的速度变化趋势,识别断层阴影;根据速度变化以及地震反射特征确定断层阴影的影响范围。本发明专利技术避免了地震资料的多解性,具有客观、易操作、识别敏锐的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石油天然气地球物理勘探领域,具体为一种利用平均速度识别地震资料中断层阴影的方法,应用于指导海洋勘探开发。


技术介绍

1、地震资料是由地表激发的地震波向下传播、遇到地下地质体界面后反射至地表,并被接受器记录下来构成的数据体,其计量单位是双程反射时间。一般情况下,地层速度相对均匀,地质体时间域与深度域的构造形态大致相当,时间域地震资料的解释成果可以反映深度域的构造形态。通过对地震资料进行解释工作,可用于揭示地下地层、断层等地质体的展布信息。

2、若地层中存在速度异常层(如厚层泥岩、岩浆岩等),且存在大断距断层将其错断,那么速度异常层的厚度将会发生突变,地层的平均速度也随之发生突变。由于平均速度的变化,在地震资料采集时,地表激发的地震波到达某一深度地层的时间也会发生变化。此时,地震资料揭示的地质体形态(时间域形态)与真实形态(深度域形态)将不一致。该现象是由断层错断速度异常层引起的,在地震资料中表现为断层下方三角形区域内地震同相轴出现“上拉、下拉”以及同相轴错断的异常特征,这种现象被称为“断层阴影”。“上拉、下拉”的意思是,其中上拉就是局部同相轴异常变高,下拉就是同相轴异常变低。

3、近年来我国在海洋领域发现了大量的油气资源,但是由于海洋勘探开发风险大,对地震资料解释成果的准确性要求更高,精准识别“断层阴影”显得尤为重要。

4、孙维昭等在《断层阴影的正演模拟、识别与校正:以尼日尔termit盆地为例》对“断层阴影”的形成原理已开展过研究,并指出“断层阴影”现象在各含油气盆地中普遍存在,在解释过程中容易将其解释为主断层伴生小断层,或者解释为背斜构造而部署钻探。“断层阴影”严重影响了圈闭评价及部署井位的准确性,正确识别“断层阴影”对地震解释工作具有重要意义。前人从多个角度对“断层阴影”现象进行了系统研究,有效指导了地震解释工作,如《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年公开了刘南在“模型正演在断层阴影带内构造研究中的作用”,指出模型正演可以对构造畸变进行恢复。《地球物理学进展》2020年公开了宋亚民等的“恩平凹陷南部斜坡断层阴影带构造恢复方法研究”,指出断层断距影响地震同相轴畸变程度,断层倾角影响畸变范围。《石油地球物理勘探》2019年公开了姜岩等的“大庆长垣油田断层阴影地震正演模拟及校正方法”,指出可以利用三维空变速度场对“断层阴影”进行校正。总结而言,前人对“断层阴影”现象的识别主要依据以下特征:在时间域地震资料中,断层下方地层地震同相轴出现局部“上拉、下拉”;断层下方地层地震同相轴出现垂向错断;相干体平面上断层下盘出现与主断层几乎平行的断层。

5、但是由于地震资料存在多解性,仅依靠上述特征来识别“断层阴影”是不可靠的,如何有效证明断层下方三角形区域内地震成像畸变是“断层阴影”还是客观存在的地质构造,仍是需要解决的问题。一种准确识别地震资料中“断层阴影”的方法有待建立。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利用平均速度识别地震资料中断层阴影的方法,这种利用平均速度识别地震资料中断层阴影的方法用于解决由于地震资料存在多解性,现有技术中识别断层阴影不可靠的问题。

2、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这种利用平均速度识别地震资料中断层阴影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3、步骤一、根据研究区地震数据资料、井曲线资料对所有井进行合成地震记录制作及标定;

4、步骤二、根据井标定结果,在时间域地震剖面上,以井分层位置为参考,对研究区目的层顶、底界面进行层位解释;

5、步骤三、以层位为约束通过多井速度插值方法建立空间速度体;

6、步骤四、对空间速度体提取沿目的层顶界面层位的速度切片,获得由地震基准面至目的层顶界面的平均速度,编绘地震基准面到目的层顶面的平均速度图;

7、步骤五、分析平均速度图的速度变化趋势,识别断层阴影,具体为:实际地质条件下,断层5公里范围内的构造起伏、地层厚度、沉积环境变化忽略不计,则从地震基准面至目的层的平均速度变化忽略不计,因此,在平均速度图上,如果在大断距断层下盘出现速度异常,则判断为断层阴影现象;

8、步骤六、根据速度变化以及地震反射特征确定断层阴影的影响范围。

9、上述方案中步骤五中速度异常的特征为:若上覆地层存在低速带被正断层错断,断层下伏目的层顶面的平均速度会异常增大;若上覆地层存在高速带被正断层错断,断层下伏目的层顶面的平均速度会异常减小;若被逆断层错断,速度变化规律则相反。

10、上述方案步骤六具体为:对研究区地震资料提取相干体,获得沿目的层顶界面层位的相干体切片;根据平均速度图中速度异常初步确定断层阴影范围,再根据相干体切片上主断层下盘伪断层位置、剖面上地震同相轴垂向错断位置和“上拉、下拉”范围进行调整,获得准确的断层阴影的影响范围。“上拉、下拉”的意思是,其中上拉就是局部同相轴异常变高,下拉就是同相轴异常变低。

11、上述方案步骤一具体为:使用声波时差曲线和密度曲线制作合成地震记录,根据合成地震记录和井旁地震数据的相似性进行位置标定,确保井震达到最佳匹配效果,获得单井的时深关系及速度;对研究区所有井进行合成地震记录制作及标定,明确井上深度域与地震时间域的关系。

12、上述方案中步骤三具体为:以所有井时深关系为基础,井间以目的层顶、底界面层位为约束插值建立空间速度体,确保井间速度变化趋势符合一般地质规律。

13、有益效果

14、1、本专利技术有助于准确识别地震资料中“断层阴影”现象,提高地震资料解释的准确性,避免了地震资料的多解性,是一种客观的识别方法,适用于海洋及陆地石油天然气勘探领域地震资料解释工作。

15、2、本专利技术易于操作且较为敏锐,可以识别小断距下的“断层阴影”。

16、3、本专利技术可以获得“断层阴影”的影响范围。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利用平均速度识别地震资料中断层阴影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2.根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平均速度识别地震资料中断层阴影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五中速度异常的特征为:若上覆地层存在低速带被正断层错断,断层下伏目的层顶面的平均速度会异常增大;若上覆地层存在高速带被正断层错断,断层下伏目的层顶面的平均速度会异常减小;若被逆断层错断,速度变化规律则相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利用平均速度识别地震资料中断层阴影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六具体为:对研究区地震资料提取相干体,获得沿目的层顶界面层位的相干体切片;根据平均速度图中速度异常初步确定断层阴影范围,再根据相干体切片上主断层下盘伪断层位置、剖面上地震同相轴垂向错断位置和“上拉、下拉”范围进行调整,获得准确的断层阴影的影响范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利用平均速度识别地震资料中断层阴影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一具体为:使用声波时差曲线和密度曲线制作合成地震记录,根据合成地震记录和井旁地震数据的相似性进行位置标定,确保井震达到最佳匹配效果,获得单井的时深关系及速度;对研究区所有井进行合成地震记录制作及标定,明确井上深度域与地震时间域的关系。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利用平均速度识别地震资料中断层阴影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三具体为:以所有井时深关系为基础,井间以目的层顶、底界面层位为约束插值建立空间速度体,确保井间速度变化趋势符合一般地质规律。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利用平均速度识别地震资料中断层阴影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2.根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平均速度识别地震资料中断层阴影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五中速度异常的特征为:若上覆地层存在低速带被正断层错断,断层下伏目的层顶面的平均速度会异常增大;若上覆地层存在高速带被正断层错断,断层下伏目的层顶面的平均速度会异常减小;若被逆断层错断,速度变化规律则相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利用平均速度识别地震资料中断层阴影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六具体为:对研究区地震资料提取相干体,获得沿目的层顶界面层位的相干体切片;根据平均速度图中速度异常初步确定断层阴影范围,再根据相干体切片上主断层下盘伪断层位置、剖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晓文刘宗堡何春波于婕张世祺张海鑫代征华
申请(专利权)人:东北石油大学三亚海洋油气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