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尾翼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143979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4-30 18:12
本技术涉及一种汽车尾翼,包括尾翼本体和支撑架,所述尾翼本体包括对称结构的左、右部和套筒,所述左、右部通过套筒活动连接,可实现左、右部相向或相背移动。本技术可通过移动调节尾翼本体左、右部,实现尾翼整体宽度的调节,可匹配不同宽度车型,通用性强,同时也可匹配现有车型达到自动化收缩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汽车零部件,具体涉及一种汽车尾翼


技术介绍

1、汽车尾翼,专业术语为扰流板,属于汽车空气动力套件中的一部分,多见于运动型轿车和跑车上,除了美观的作用外,其主要作用是了减少车辆尾部的升力,有效控制气流下压力使风阻系数相应减小增加汽车高速行驶的稳定性。

2、常见汽车尾翼宽度都是单一匹配的,即尾翼整体宽度无法调节,对于一款尾翼只能适用于一款车型上,通用性差。

3、目前市场上尾翼大多无法自动化收缩隐藏,可自动收缩的尾翼最常见的是三段式尾翼,三段结构都是独立控制伸缩升降,控制结构复杂且成本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专利技术目的在于:为解决以上问题提供一种通用性强,且可配合自动化收缩系统使用的汽车尾翼。

2、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这样的:

3、汽车尾翼,包括尾翼本体和支撑架,所述尾翼本体包括对称结构的左、右部和套筒,所述左、右部通过套筒活动连接,可实现左、右部相向或相背移动;在所述套筒上设置对左、右部移动后定位的限位装置。

4、进一步地,所述尾翼本体左、右部沿宽度方向设置限位孔,所述套筒上穿过限位孔设置螺栓或限位杆。

5、进一步地,对应所述尾翼本体左、右部分别连接设置支撑架。

6、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7、本技术可通过移动调节尾翼本体左、右部,实现尾翼整体宽度的调节定位,可匹配不同宽度车型,通用性强,同时也可匹配现有车型达到自动化收缩的效果,控制系统只需要分别控制左、右部两段,结构相对简单且生产成本低。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汽车尾翼,包括尾翼本体和支撑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尾翼本体包括对称结构的左、右部和套筒,所述左、右部通过套筒活动连接,可实现左、右部相向或相背移动;在所述套筒上设置对左、右部移动后定位的限位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尾翼,其特征在于:所述尾翼本体左、右部沿宽度方向设置限位孔,所述套筒上穿过限位孔设置螺栓或限位杆。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尾翼,其特征在于:对应所述尾翼本体左、右部分别连接设置支撑架。

【技术特征摘要】

1.汽车尾翼,包括尾翼本体和支撑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尾翼本体包括对称结构的左、右部和套筒,所述左、右部通过套筒活动连接,可实现左、右部相向或相背移动;在所述套筒上设置对左、右部移动后定位的限位装置。

2.根据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杰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威尔达车辆配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