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落料模具领域,特别是涉及到了一种下模组件。
技术介绍
1、在车辆制造领域中,有很多部件都是需要先进行冲裁,而后经过拉延工艺成型的。对部件的冲裁需要用到落料模具。典型的落料模具的构成部分有上模组件和下模组件,其中上模组件包括了上模座和上模刀块,下模组件包括了下模座和下模刀块。工作时通过压力机驱动上模组件向下模组件运动,通过上模刀块和下模刀块实现对板材或带材的冲裁。其中上模刀块与下模刀块的冲裁间隙是决定模具所能冲裁的材料厚度的决定性因素。
2、而传统的模具中,上模刀块与下模刀块的冲裁间隙往往为固定值,这导致模具仅能针对特定料厚的板料进行生产,仅允许在小幅变化的料厚区间进行冲裁,否则冲裁质量难以保证。要实现宽幅料厚范围的板料冲裁需要开多套模具;不仅增加模具成本且生产过程中需要切换不同的模具生产不同料厚的板料,投入成本高,生产效率较低。
3、面对上述问题,授权公告号为cn204052533u、公告日为2014年12月31日的中国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落料模具,该落料模具包括上模组件和下模组件,其中下模组件的下模刀块与下模座之间设置了间隙调整部分,其中下模刀块滑动安装在下模座上,间隙调整部分包括v形机构(实际上为楔块式改向配合结构),通过v形机构的两楔块之间的相对运动来驱使下模刀块滑动以增大冲裁间隙,通过下模刀块另一侧的弹簧实现下模刀块的复位,以减小冲裁间隙,从而实现了落料模具可冲裁材料的料厚范围的扩大。
4、上述落料模具虽然扩大了落料模具可冲裁材料的料厚范围,但是由于下模刀块的一侧是通过弹簧支撑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下模组件,以解决现有冲裁间隙可调的模具存在的下模刀块位置不可靠的问题。
2、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的下模组件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下模组件,包括下模座和滑动安装在所述下模座上的下模刀块,所述下模刀块配置有驱动装置,所述下模刀块还配置有用于在其滑动方向上对其进行限位的限位块,所述限位块有多个且在所述滑动方向上的厚度不同,或者所述下模座上沿所述滑动方向布置有位置不同的限位块固定孔。
3、有益效果:本技术的下模组件的技术方案为改进型专利技术创造。具体地,本技术的下模组件为其下模刀块配置了在其滑动方向上对其进行限位的限位块,并且所述限位块有多个且在所述滑动方向上的厚度不同,或者所述下模座上沿所述滑动方向布置有位置不同的限位块固定孔,因此在使用的过程中,每次通过驱动装置驱动下模刀块对冲裁间隙调整完成后,可通过相应厚度的限位块或者改变限位块的相应位置来对下模刀块进行刚性限位,从而解决了现有冲裁间隙可调的模具存在的下模刀块位置不可靠的问题。
4、更进一步地,所述驱动装置为推拉驱动装置,所述推拉驱动装置为推拉气缸或推拉油缸。推拉驱动装置可以实现对下模刀块的双向驱动,从而可省却现有的弹簧,简化驱动装置的结构,并且在推拉驱动装置的作用下,下模刀块的位置调整将会更加准确。
5、更进一步地,所述驱动装置有两个以上,各驱动装置沿与所述滑动方向垂直的方向间隔布置。多个按照上述方式布置的驱动装置能够对下模刀块进行多点驱动,从而保证其运行的稳定性。
6、更进一步地,所述下模刀块的垂直于所述滑动方向的两端布置有与下模座导向配合的导向竖板。导向竖板可以起到在垂直于下模刀块滑动方向上对下模刀块限位的作用,保证其位置精度及运动可靠性。
7、更进一步地,所述下模刀块的垂直于所述滑动方向的两端顶部布置有与下模座导向配合的导向平板。导向平板可以与下模刀块的底部相结合,起到承重的作用,保证下模刀块的强度。
8、更进一步地,所述下模座与下模刀块的底部之间设置有导轨。导轨可便于实现对下模刀块的布置及保证其运动的平稳性。
9、更进一步地,所述导轨至少包括了一个横截面为v形的v形导轨。v形导轨可起到防止下模刀块在运功过程中发生偏摆的作用。
10、更进一步地,所述下模座上设置有安全螺栓,所述下模刀块上设置有与所述安全螺栓对应的沿活动方向延伸的长孔,在安全螺栓上设有用于将下模刀块抵顶在下模座上的弹性抵顶装置。安全螺栓及弹性抵顶装置的布置使得下模刀块在能够自由活动的同时,保证v性导轨不会与下模刀块左右分离,从而保证其工作的可靠性。
11、更进一步地,所述安全螺栓上设置有上垫片和下垫片,上、下垫片分别位于所述弹性抵顶装置的上、下端处。上、下垫片可起到保护弹性抵顶装置的作用。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下模组件,包括下模座和滑动安装在所述下模座上的下模刀块,所述下模刀块配置有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刀块还配置有用于在其滑动方向上对其进行限位的限位块,所述限位块有多个且在所述滑动方向上的厚度不同,或者所述下模座上沿所述滑动方向布置有位置不同的限位块固定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下模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装置为推拉驱动装置,所述推拉驱动装置为推拉气缸或推拉油缸。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下模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装置有两个以上,各驱动装置沿与所述滑动方向垂直的方向间隔布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下模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刀块的垂直于所述滑动方向的两端布置有与下模座导向配合的导向竖板。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下模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刀块的垂直于所述滑动方向的两端顶部布置有与下模座导向配合的导向平板。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下模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座与下模刀块的底部之间设置有导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下模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轨至少包括了一个横截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下模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座上设置有安全螺栓,所述下模刀块上设置有与所述安全螺栓对应的沿活动方向延伸的长孔,在安全螺栓上设有用于将下模刀块抵顶在下模座上的弹性抵顶装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下模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安全螺栓上设置有上垫片和下垫片,上、下垫片分别位于所述弹性抵顶装置的上、下端处。
...【技术特征摘要】
1.下模组件,包括下模座和滑动安装在所述下模座上的下模刀块,所述下模刀块配置有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刀块还配置有用于在其滑动方向上对其进行限位的限位块,所述限位块有多个且在所述滑动方向上的厚度不同,或者所述下模座上沿所述滑动方向布置有位置不同的限位块固定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下模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装置为推拉驱动装置,所述推拉驱动装置为推拉气缸或推拉油缸。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下模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装置有两个以上,各驱动装置沿与所述滑动方向垂直的方向间隔布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下模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刀块的垂直于所述滑动方向的两端布置有与下模座导向配合的导向竖板。
5.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宏龙,张清淼,李鹏飞,马雄,
申请(专利权)人:郑州豫诚模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