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压顶举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113851 阅读:20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液压顶举装置。其解决了现有液压顶举装置工作稳定性差的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措施是:在本液压顶举装置中的平衡缸上设有与油箱相通的溢油管和与油泵相通的回油管,溢油管和回油管在平衡缸上的连接位置位于平衡塞的运动范围内,平衡塞上设有可沟通回油管和溢油管的沟通结构。(*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顶举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利用液压作为传动介质的液压顶举装置O
技术介绍
在现实中的一些场合,如卡车的车头部分需要被维修或加机油时,驾驶室的掀起 需要人力进行。载重的卡车头部在边远地区发生故障需要维修时,有时需要把车头部分和 拖挂部分分开,以便车头部分轻便地行驶到维修地点,在作上述分开操作前需要对拖挂部 分的前端部进行支撑,现在通行的做法是在卡车拖挂部分前端部所设的支撑杆的下端部进 行垫块,这一方面操作速度慢,另一方面也因不易使支撑杆支撑到位,而影响到车头部分和 拖挂部分之间的分离作业。现在也出现了一种小型的液压顶举装置,该顶举装置可以为上 述作业提供方便。这种小型的液压顶举装置的结构包括顶举机构和动力机构,顶举机构包 括油缸和设于油缸内的活塞,活塞把油缸分成伸出油腔和缩进油腔,活塞上连接有顶杆,顶 杆穿过伸出油腔伸出到油缸的外侧;所述的动力机构包括油泵,油泵与油箱相通;在顶举 机构与动力机构之间设有平衡缸,平衡缸内设有可在平衡缸内轴向活动的平衡塞,在平衡 缸内于平衡塞的两端分别设有用于单向封堵液压油的封堵结构,平衡塞把平衡缸分成左腔 和右腔,左腔通过输油管与缩进油腔相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液压顶举装置,包括顶举机构和动力机构,顶举机构包括油缸和设于油缸内的活塞,活塞把油缸分成伸出油腔和缩进油腔,活塞上连接有顶杆,顶杆穿过缩进油腔伸出到油缸的外侧;所述的动力机构包括油泵,油泵与油箱相通;在顶举机构与动力机构之间设有平衡缸,平衡缸内设有可在平衡缸内轴向活动的平衡塞,在平衡缸内于平衡塞的两端分别设有用于单向封堵液压油的封堵结构,平衡塞把平衡缸分成左腔和右腔,左腔通过输油管与伸出油腔相通,右腔通过输油管与缩进油腔相通,左腔和右腔均与油泵相通,其特征在于,在平衡缸(25)上设有与油箱相通的溢油管(26)和与油泵(23)相通的回油管(29),溢油管(26)和回油管(29)在平衡缸(25...

【技术特征摘要】
一种液压顶举装置,包括顶举机构和动力机构,顶举机构包括油缸和设于油缸内的活塞,活塞把油缸分成伸出油腔和缩进油腔,活塞上连接有顶杆,顶杆穿过缩进油腔伸出到油缸的外侧;所述的动力机构包括油泵,油泵与油箱相通;在顶举机构与动力机构之间设有平衡缸,平衡缸内设有可在平衡缸内轴向活动的平衡塞,在平衡缸内于平衡塞的两端分别设有用于单向封堵液压油的封堵结构,平衡塞把平衡缸分成左腔和右腔,左腔通过输油管与伸出油腔相通,右腔通过输油管与缩进油腔相通,左腔和右腔均与油泵相通,其特征在于,在平衡缸(25)上设有与油箱相通的溢油管(26)和与油泵(23)相通的回油管(29),溢油管(26)和回油管(29)在平衡缸(25)上的连接位置位于平衡塞的运动范围内,平衡塞上设有可沟通回油管(29)和溢油管(26)的沟通结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压顶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沟通结构为形成在平衡 塞外周面上的环形凹槽(27),所述的溢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华军
申请(专利权)人:台州市泺原汽车部件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3[中国|浙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