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用自救扩张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60496 阅读:2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车用自救扩张器,包括用于扩张变形车体的支撑机构和用于给所述支撑机构提供扩张动力的动力机构,所述动力机构是由便携式的气泵和用于给气泵供电的蓄电池构成;所述支撑机构下端可滑动的设置于缸体内,在支撑机构的底面与缸体的底面之间设有气囊,动力机构内的气泵通过输气管给气囊充气;所述支撑机构包括用于支撑变形车体的支撑块,所述支撑块可伸缩的设置于支撑机构的上端。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扩张器行程由螺旋传动行程和气囊推动行程组成,行程较大、具有稳定的动力源支持、体积小、重量轻而且制造工艺简单、安装拆卸方便,成本也较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发生车祸后使用的救援装置,尤其是一种用于车内人员进行自救的扩张器,该扩张器主要用于在救援人员到来前为车内人员支撑扩张出逃生的空间。
技术介绍
汽车是最主要的交通工具之一,在行驶过程中由于驾驶员的违章驾驶、道路湿滑以及行人不遵守交通规则等经常会造成交通事故,而重大的交通事故很可能会使车内人员被变形的座椅或车架压住,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车内人员不能在短时间内逃生,不仅会延误救治的时机,甚至还会发生二次受伤,因此,需要一种应对汽车发生事故时的自救装置。目前,现有的用于汽车事故的自救装置普遍存在一定缺陷,如常用的一种气囊式千斤顶,它包括气囊和动力源,动力源内为高压气体并由专用的供气装置供气,使用时将气囊设置在变形的车架或座椅一侧,通过动力源输入高压气体使气囊扩张,从而将汽车变形位置的车架或座椅顶开,使人体的脚部以及身体能够不再受压,并从车体中脱离出来。但是,由于人的腿部或身体被压制后其间隙非常小,必须将变形的车体顶开足够大的空间后才能使人被解救,而这种气囊式千斤顶的行程非常小,其充气后气垫的高度无法支撑起足够大的逃生空间,而且其附带的供气装置过于笨重,当车内人员被卡住后,根本无法正常使用这些设备,因此它不能满足自救的要求。又如另一种汽车自救气囊,它是在汽车底盘下设置了充气气囊,气囊的进气口与汽车的尾气出口相连,其原理是利用汽车排出的尾气把气囊充饱,进而气囊把汽车支撑起来。但是,当发生重大车祸后,汽车很可能已经无法正常启动发动机,这样气囊就无法得到可靠的动力源支持,也无法实现扩张车架的目的,因此也不能达到救援的要求。另外还有一些用于救援的设备,如大型起重气囊,这种气囊是利用超大面积的支撑面来实现起重功能,但是其体积太大,重量又很重,只能用于起重大型的轮船、建筑等,并不适合汽车使用;还有一种救援设备,为解决动力源的问题,它在汽车上设置了高压气瓶,由高压气瓶为气囊充气,但是这种高压气瓶长时间放置后的安全性以及气密性都不能得到保障,因此导致事故发生后设备难以达到预计的效果,并且气囊在使用时无法固定在特定的位置上,稳定性较差,所以这种设备也不能满足在汽车事故发生后进行自救的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上述不足,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解决目前用于汽车的自救装置的支撑机构行程太小使得不能够扩张出足够大的逃生空间的问题,进一步还解决了传统的扩张器体积和重量都太大不便于使用,以及缺少动力源支持的问题,并提供一种行程较大、体积和重量都较小以及有足够的动力源支持的车用自救扩张器。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车用自救扩张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扩张变形车体的支撑-->机构和用于给所述支撑机构提供扩张动力的动力机构,所述动力机构是由气泵和用于给气泵供电的蓄电池构成;所述支撑机构的下端可滑动的设置于缸体内,在支撑机构的底面与缸体的底面之间设有气囊,动力机构内的气泵通过输气管给气囊充气;所述支撑机构包括用于支撑变形车体的支撑块,所述支撑块可伸缩的设置于支撑机构的上端。所述支撑机构还包括活塞,所述活塞可滑动的设置在缸体内;在活塞的上端固定有一个向上凸起的轴承盖,在轴承盖与活塞之间形成空腔,在所述空腔内设有一个上定位环和一个下定位环,在上定位环和下定位环之间固定有一个推力轴承,所述上定位环与轴承盖抵紧,所述下定位环与活塞抵紧;活塞杆从轴承盖的顶部穿过上定位环后伸入空腔内,活塞杆的下端与推力轴承的上表面抵紧,在活塞杆的底部还固定有一个转轴,在转轴上套有一个定位块,在转轴的下端还固定有一个挡块,所述定位块卡在推力轴承的下表面和挡块之间;所述活塞杆的上端固定有一个同步带轮,在缸体上固定有一个由蓄电池提供动力的电机并在电机的转轴上安装有转轮,所述转轮通过皮带带动同步带轮进而传动活塞杆旋转;所述活塞杆为上端开口的圆筒结构,螺杆插入活塞杆内并与活塞杆螺纹连接,螺杆的上端与支撑块相连。本专利技术的工作原理:使用时,先将支撑机构取出放置在车体或座椅变形的部位,由于本专利技术支撑机构的尺寸小于11 cm,因此可以很容易的将其放进变形后的车体缝隙中。然后按下电机开关,通过同步带传动和螺旋传动将支撑机构上端的支撑块以及支撑机构下端的缸体底部分别与车体变形部位抵紧,松开电机开关后再打开气泵开关,这时气泵通过输气管给气囊充气,气囊将逐渐膨胀,从而抬升支撑机构使其向上运动撑开变形车体;电机通过转轮带动同步带轮转动,由于同步带轮与活塞杆是固定连接的,因此活塞杆也同步旋转,使螺杆移动,因此活塞杆与螺杆之间会产生上、下方向的作用力;活塞杆螺母受到向下的力,但由于活塞杆的下端被推力轴承抵住,因此活塞杆不能向下移动而只能在原位置旋转,而螺杆受到向上的作用力,因此螺杆将向上伸出,并带动上端的支撑块移动。这样,支撑块在螺杆自身向上移动以及气囊膨胀带动支撑机构整体向上移动的共同作用力下,将变形部位的车体扩张顶开。这种结合了以上两种扩张方式的扩张器在使用时,能够对变形部位的车体施加更大的作用力,同时支撑块的行程也明显的增大,基本上可以达到原有行程的双倍距离,能够为受困人员在自救时提供更大的逃生空间。在收回支撑块时,只需关闭气泵开关并使电机反转,这时气囊将自动放气,从而使支撑机构下降;同时电机的转轮带动同步带轮反向旋转,活塞杆也反向旋转,螺杆受到向下的力将缩回活塞杆内,这样就使扩张器回复到使用前的状态。本专利技术的电机可以采用蓄电池来带动,也可以通过车载电瓶来驱动,电机的开关可以设置在支撑块上,这样方便在紧急情况下启动开关。进一步,所述气囊是由橡胶材料制成的内衬和尼龙布料制成的外套组成的双层结构,在气囊的内衬和外套之间还设有滑石粉。通过双层机构可以防止气囊在工作时被冲破,而滑石粉的作用在于防止折叠时气囊的内衬和外套粘在一起。进一步,在支撑块的下端设有球形铰,所述支撑块通过球形铰与螺杆活动连接。设置球形铰后,支撑块可以灵活的转向,这样更方便将支撑块的上端面与车体的受力位置正对,使得扩张时支撑机构的定位更加准确,扩张出的空间位置能够满足人员逃生的需求。-->进一步,在缸体的顶端设有球轴承,所述同步带轮通过球轴承与缸体转动配合,在缸体的顶端还固定有一个带轮罩,所述同步带轮设置于带轮罩内。通过带轮罩可以对同步带轮进行保护,防止同步带轮在转动时被外部的物体卡住或发生磨损,另外,球轴承不仅可以对同步带轮起到支撑作用,还能防止同步带轮在转动时向两侧发生倾斜,使得同步带轮始终保持与活塞杆的中心轴同轴。相对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优点:1、支撑机构的行程较大:本专利技术的气囊扩张器采用了气囊和可伸缩式的支撑机构相结合的结构,当气囊被充气后可以抬起支撑机构向上运动,从而实现支撑机构的扩张将变形的车架或座椅顶开;同时,支撑机构内部的螺杆在电机的带动下也可以旋转伸出,这样就进一步延长了整个扩张器的行程,使得扩张器能够在狭小的空间里支撑起足够大的逃生空间,帮助人员逃离受损车体。2、具有稳定的动力源支持:本专利技术采用蓄电池驱动气泵来作为扩张器的动力源,并且将该动力源放置在汽车的前排座椅中间或后排座椅下面,这样采用车内自带动力源的方式可以有效解决缺少动力源的问题;而且由于蓄电池和气泵均为成熟的设备,不会因放置过久而失效,同时它们还有多种型号,因此可以选用体积和重量都较小的蓄电池和气泵来组合成动力源,从而可以较好的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车用自救扩张器

【技术保护点】
车用自救扩张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扩张变形车体的支撑机构和用于给所述支撑机构提供扩张动力的动力机构,所述动力机构是由气泵(1)和用于给气泵(1)供电的蓄电池(2)构成;所述支撑机构下端可滑动的设置于缸体(3)内,在支撑机构的底面与缸体(3)的底面之间设有气囊(4),动力机构内的气泵(1)通过输气管(23)给气囊(4)充气;所述支撑机构包括用于支撑变形车体的支撑块(5),所述支撑块(5)可伸缩的设置于支撑机构的上端。

【技术特征摘要】
1.车用自救扩张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扩张变形车体的支撑机构和用于给所述支撑机构提供扩张动力的动力机构,所述动力机构是由气泵(1)和用于给气泵(1)供电的蓄电池(2)构成;所述支撑机构下端可滑动的设置于缸体(3)内,在支撑机构的底面与缸体(3)的底面之间设有气囊(4),动力机构内的气泵(1)通过输气管(23)给气囊(4)充气;所述支撑机构包括用于支撑变形车体的支撑块(5),所述支撑块(5)可伸缩的设置于支撑机构的上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用自救扩张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机构还包括活塞(6),所述活塞(6)可滑动的设置在缸体(3)内;在活塞(6)的上端固定有一个向上凸起的轴承盖(7),在轴承盖(7)与活塞(6)之间形成空腔(8),在所述空腔(8)内设有一个上定位环(91)和一个下定位环(92),在上定位环(91)和下定位环(92)之间固定有一个推力轴承(10),所述上定位环(91)与轴承盖(7)抵紧,所述下定位环(92)与活塞(6)抵紧;活塞杆(9)从轴承盖(7)的顶部穿过上定位环(91)后伸入空腔(8)内,活塞杆(9)的下端与推力轴承(10)的上表面抵紧,在活塞杆(9)的底部还固定有一个转轴(11),在转轴(11)上套有一个定位块(12),在转轴(11)的下端还固定有一个挡块(13),所述定位块(12)卡在推力轴承(10)的下表面和挡块(13)之间;所述活塞杆(9)的上端固定有一个同步带轮(14),在缸体(3)上固定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昌华李亚辉杨勋卓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8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