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切换方便的内外两用泵制造技术_技高网

切换方便的内外两用泵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134068 阅读:4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4-30 18:04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气泵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切换方便的内外两用泵,包括外壳和可拆卸地设置于所述外壳内的泵本体,所述泵本体包括壳体和形成于所述壳体内的容置腔,所述容置腔内设置有抽吸气组件、减速电机组、换气支架和抽充气控制模块,所述外壳的底部设置有第一气嘴,所述壳体的顶部设置有进出气口,所述壳体的底部设置有第二气嘴,所述第一气嘴内设置有密气支架,所述密气支架上设置有密气胶钉,组合使用时,所述第二气嘴位于所述第一气嘴的上方;所述换气支架设置于所述抽吸气组件的一侧,且所述换气支架位于所述第二气嘴的上方,所述减速电机组设置于所述换气支架的一侧。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两用泵既可以作为内置泵使用,也可以作为外置泵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气泵,尤其涉及一种切换方便的内外两用泵


技术介绍

1、随着经济不断地快速发展,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一些户外和室内运动的爱好者越来越喜欢使用充气床、充气沙发或充气泳池等充气产品。一般技术中,通常采用充气泵为充气产品进行充气。

2、但是,现有技术中,一般气泵只能内置或外置使用,功能比较单一。而且现有的内置气泵由于气泵不能整体分离,只能与充气产品一对一使用,且不便于气泵的充电及维修,气泵一旦损坏,只能连同充气产品一并弃之,使用受限,不够灵活,且往往结构复杂,生产工艺繁琐。

3、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旨在提供一种内外两用泵,该两用泵包括外壳和可拆卸地设置于外壳内的泵本体,当泵本体与外壳组装在一起对充气产品充气时形成内置泵结构,可直接为该充气产品进行充气操作。泵本体也可单独从外壳中抽出使用,此时其相当于一外置泵结构,可为其他充气产品进行充气操作。同时,充气、抽气的切换十分方便。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内外两用泵,该两用泵包括外壳和可拆卸地设置于外壳内的泵本体,当泵本体与外壳组装在一起对充气产品充气时形成内置泵结构,可直接为该充气产品进行充气操作。泵本体也可单独从外壳中抽出使用,此时其相当于一外置泵结构,可为其他充气产品进行充气操作。同时,只需按下充气开关或抽气开关就可以切换充气功能或抽气功能,十分方便。

2、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切换方便的内外两用泵,包括外壳和可拆卸地设置于所述外壳内的泵本体,所述泵本体包括壳体和形成于所述壳体内的容置腔,所述容置腔内设置有抽吸气组件、减速电机组、换气支架和抽充气控制模块,所述外壳的底部设置有第一气嘴,所述壳体的顶部设置有进出气口,所述壳体的底部设置有第二气嘴,所述第一气嘴内设置有密气支架,所述密气支架上设置有密气胶钉,组合使用时,所述第二气嘴位于所述第一气嘴的上方;

4、所述换气支架设置于所述抽吸气组件的一侧,且所述换气支架位于所述第二气嘴的上方,所述减速电机组设置于所述换气支架的一侧;

5、当将泵本体单独用作外置泵时,需要充气时,开启充气状态,空气从所述进出气口进入到所述壳体内,再经过所述抽吸气组件后依次经过所述换气支架和所述第二气嘴后进入充气产品中;需要抽气时,开启抽气状态,所述减速电机组推开所述换气支架后,充气产品内的气体依次经过所述第二气嘴、所述换气支架后再经过所述抽吸气组件,进入到所述壳体内,最终从所述进出气口排出;

6、当将外壳和泵本体组合作为内置泵使用时,需要充气时,开启充气状态,空气从所述进出气口进入到所述壳体内,再经过所述抽吸气组件后依次经过所述换气支架和所述第二气嘴后进入所述第一气嘴内,再冲开所述密气胶钉,使空气从第一气嘴最终进入充气产品内;需要抽气时,开启抽气状态,所述减速电机组推开所述换气支架后,所述换气支架在运动过程中顶开所述密气支架,空气从充气产品内依次经过所述第一气嘴、所述第二气嘴和所述换气支架后进入到所述抽吸气组件内,进入到所述壳体后再从所述进出气口排出。

7、作为本专利技术切换方便的内外两用泵的一种改进,所述抽吸气组件包括风叶组件、电机、供电结构和pcba板,所述供电结构分别与所述电机、所述减速电机组和所述pcba板连接,所述电机与所述风叶组件连接。

8、作为本专利技术切换方便的内外两用泵的一种改进,所述pcba板上设置有声控模块,所述壳体的顶部设置有声控孔位、抽气开关和充气开关。

9、作为本专利技术切换方便的内外两用泵的一种改进,所述风叶组件包括依次设置的流道面盖、流道上盖、风叶和流道下盖,所述风叶设置于所述流道上盖和所述流道下盖之间,所述流道上盖上设置有第一流道,所述流道上盖和所述流道下盖共同形成有第二流道,在充气状态下,所述换气支架与所述第二流道贯通;在抽气状态下,所述换气支架与所述第一流道贯通。

10、作为本专利技术切换方便的内外两用泵的一种改进,所述外壳包括面盖、大身、设置于所述大身上的包胶块,所述面盖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包胶块上,所述包胶块内设置有弹扣,当将所述泵本体装入所述外壳内,所述弹扣扣住所述泵本体。

11、作为本专利技术切换方便的内外两用泵的一种改进,所述壳体包括上壳和下壳,所述下壳的底部设置有用于对所述换气支架进行限位的限位导轨,所述第二气嘴的外表面套设有密封圈;抽气时,所述减速电机组的旋转角度为90度。

12、作为本专利技术切换方便的内外两用泵的一种改进,所述换气支架包括主体部和设置于所述主体部两侧的推动部和复位部,所述复位部连接有第一弹簧,所述推动部靠近所述减速电机组设置,所述主体部的下部设置有楔形块,所述主体部上设置有贯通孔。

13、作为本专利技术切换方便的内外两用泵的一种改进,所述主体部的中部设置有连接杆,所述楔形块设置于所述连接杆上。

14、作为本专利技术切换方便的内外两用泵的一种改进,所述密气支架包括一体成型的支架主体和架体,所述密气胶钉包括密封主体和杆体,所述支架主体上设置有通气孔,所述杆体可穿设于所述支架主体上,所述架体的上部设置有横杆部和设置于所述横杆部的至少一端且与所述楔形块匹配的斜切部,所述密气支架连接有第二弹簧。

15、作为本专利技术切换方便的内外两用泵的一种改进,所述壳体的顶部表面还设置有电源开关、复位电源开关、usb放电口、type-c充电口、电量显示灯和提手,所述壳体的底部设置有照明灯,所述壳体上还设置有固定位。

16、相对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两用泵包括外壳和可拆卸地设置于外壳内的泵本体,当泵本体与外壳(外壳与充气产品熔接在一起或者一体成型)组装在一起对充气产品充气时形成内置泵结构,可直接为该充气产品进行充气操作。泵本体也可单独从外壳中抽出使用,此时其相当于一外置泵结构,可为其他充气产品进行充气操作。同时,只需语音控制或者通过切换充气开关/抽气开关就可以切换充气功能或抽气功能,而无需对泵本体进行额外操作,十分方便。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切换方便的内外两用泵,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和可拆卸地设置于所述外壳内的泵本体,所述泵本体包括壳体和形成于所述壳体内的容置腔,所述容置腔内设置有抽吸气组件、减速电机组、换气支架和抽充气控制模块,所述外壳的底部设置有第一气嘴,所述壳体的顶部设置有进出气口,所述壳体的底部设置有第二气嘴,所述第一气嘴内设置有密气支架,所述密气支架上设置有密气胶钉,组合使用时,所述第二气嘴位于所述第一气嘴的上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切换方便的内外两用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抽吸气组件包括风叶组件、电机、供电结构和PCBA板,所述供电结构分别与所述电机、所述减速电机组和所述PCBA板连接,所述电机与所述风叶组件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切换方便的内外两用泵,其特征在于:所述PCBA板上设置有声控模块,所述壳体的顶部设置有声控孔位、抽气开关和充气开关。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切换方便的内外两用泵,其特征在于:所述风叶组件包括依次设置的流道面盖、流道上盖、风叶和流道下盖,所述风叶设置于所述流道上盖和所述流道下盖之间,所述流道上盖上设置有第一流道,所述流道上盖和所述流道下盖共同形成有第二流道,在充气状态下,所述换气支架与所述第二流道贯通;在抽气状态下,所述换气支架与所述第一流道贯通。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切换方便的内外两用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包括面盖、大身、设置于所述大身上的包胶块,所述面盖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包胶块上,所述包胶块内设置有弹扣,当将所述泵本体装入所述外壳内,所述弹扣扣住所述泵本体。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切换方便的内外两用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上壳和下壳,所述下壳的底部设置有用于对所述换气支架进行限位的限位导轨,所述第二气嘴的外表面套设有密封圈;抽气时,所述减速电机组的旋转角度为90度。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切换方便的内外两用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换气支架包括主体部和设置于所述主体部两侧的推动部和复位部,所述复位部连接有第一弹簧,所述推动部靠近所述减速电机组设置,所述主体部的下部设置有楔形块,所述主体部上设置有贯通孔。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切换方便的内外两用泵,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部的中部设置有连接杆,所述楔形块设置于所述连接杆上。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切换方便的内外两用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密气支架包括一体成型的支架主体和架体,所述密气胶钉包括密封主体和杆体,所述支架主体上设置有通气孔,所述杆体可穿设于所述支架主体上,所述架体的上部设置有横杆部和设置于所述横杆部的至少一端且与所述楔形块匹配的斜切部,所述密气支架连接有第二弹簧。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切换方便的内外两用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顶部表面还设置有电源开关、复位电源开关、USB放电口、type-C充电口、电量显示灯和提手;所述壳体的底部设置有照明灯,所述壳体上还设置有固定位。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切换方便的内外两用泵,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和可拆卸地设置于所述外壳内的泵本体,所述泵本体包括壳体和形成于所述壳体内的容置腔,所述容置腔内设置有抽吸气组件、减速电机组、换气支架和抽充气控制模块,所述外壳的底部设置有第一气嘴,所述壳体的顶部设置有进出气口,所述壳体的底部设置有第二气嘴,所述第一气嘴内设置有密气支架,所述密气支架上设置有密气胶钉,组合使用时,所述第二气嘴位于所述第一气嘴的上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切换方便的内外两用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抽吸气组件包括风叶组件、电机、供电结构和pcba板,所述供电结构分别与所述电机、所述减速电机组和所述pcba板连接,所述电机与所述风叶组件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切换方便的内外两用泵,其特征在于:所述pcba板上设置有声控模块,所述壳体的顶部设置有声控孔位、抽气开关和充气开关。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切换方便的内外两用泵,其特征在于:所述风叶组件包括依次设置的流道面盖、流道上盖、风叶和流道下盖,所述风叶设置于所述流道上盖和所述流道下盖之间,所述流道上盖上设置有第一流道,所述流道上盖和所述流道下盖共同形成有第二流道,在充气状态下,所述换气支架与所述第二流道贯通;在抽气状态下,所述换气支架与所述第一流道贯通。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切换方便的内外两用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包括面盖、大身、设置于所述大身上的包胶块,所述面盖可转动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春华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鸿生五金塑胶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