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置泵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696547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14 20: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内置泵,包括外壳、旋转内壳、密封组件、泵体及扇叶;所述外壳内设有第一气腔以及分别与所述第一气腔连通的第一气口及第二气口;所述密封组件可活动地密封于所述第二气口;所述旋转内壳可自转地设置于所述第一气腔内,所述旋转内壳内设有第二气腔且一侧设有连通所述第二气腔的进气口以及第一驱动部,第一驱动部驱动所述密封组件打开所述第二气口;所述旋转内壳的另一侧设有连通所述第二气腔的出气口以及第二驱动部,第二驱动部驱动所述密封组件打开所述第二气口;所述泵体的输出端与所述扇叶连接,且两者设置于所述第二气腔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内置泵既能充气又能放气,模式切换简单,使用方便。使用方便。使用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内置泵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气泵,尤其涉及一种既能充气又能放气,模式切换简单,使用方便的内置泵。

技术介绍

[0002]内置泵是一种内置于气囊内部并可对气囊进行充气的电动泵体。现有的内置泵虽然具有充气及放气功能,但这种气泵通常是通过控制阀门的打开或关闭,以及控制电机的正反转实现充气模式及放气模式的切换。然而,这些内置泵的结构比较复杂,在模式切换时,需要操作多个步骤,操作复杂,使用起来有些不方便。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既能充气又能放气,模式切换简单,使用方便的内置泵。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的内置泵包括外壳、旋转内壳、密封组件、泵体及扇叶;所述外壳内设有第一气腔以及分别与所述第一气腔连通的第一气口及第二气口;所述密封组件可活动地密封于所述第二气口;所述旋转内壳可自转地设置于所述第一气腔内,所述旋转内壳内设有第二气腔且一侧设有连通所述第二气腔的进气口以及第一驱动部,以在所述进气口对接所述第二气口时,使所述第一驱动部驱动所述密封组件打开所述第二气口;所述旋转内壳的另一侧设有连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内置泵,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旋转内壳、密封组件、泵体及扇叶;所述外壳内设有第一气腔以及分别与所述第一气腔连通的第一气口及第二气口;所述密封组件可活动地密封于所述第二气口;所述旋转内壳可自转地设置于所述第一气腔内,所述旋转内壳内设有第二气腔且一侧设有连通所述第二气腔的进气口以及第一驱动部,以在所述进气口对接所述第二气口时,使所述第一驱动部驱动所述密封组件打开所述第二气口;所述旋转内壳的另一侧设有连通所述第二气腔的出气口以及第二驱动部,以在所述出气口对接所述第二气口时,使所述第二驱动部驱动所述密封组件打开所述第二气口;所述泵体的输出端与所述扇叶连接,且两者设置于所述第二气腔内,以驱动气流从所述进气口流向所述出气口。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置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组件设置有向所述第二气口内部延伸的连接部,所述连接部可被所述第一驱动部或所述第二驱动部驱动。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内置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内壳的外侧设有第三驱动部,所述第三驱动部驱动所述连接部,以使所述密封组件密封所述第二气口。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内置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驱动部与所述第一驱动部及第二驱动部位于同一圆周的半圆上,且所述第三驱动部位于所述第一驱动部及第二驱动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春华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鸿生五金塑胶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