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甲基氮杂芳基化合物与苄醇类化合物的直接烯基化方法技术_技高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常州大学专利>正文

甲基氮杂芳基化合物与苄醇类化合物的直接烯基化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1131541 阅读:3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4-30 18:01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非金属催化氧化有机化合物C(sp3)‑H键烯基化领域,具体公开一种甲基氮杂芳基化合物与苄醇类化合物的直接烯基化方法。在硝基苯的催化下,以苯胺为碱性添加剂,叔丁基过氧化氢溶液为氧化剂,甲基取代的氮杂环化合物和苄醇类化合物为底物,可以得到氮杂芳基二苯乙烯类化合物。该方法不使用金属催化剂、不使用有机溶剂、反应条件温和、反应副产物仅为水、操作简便,是甲基取代的氮杂环化合物与苄醇类化合物在非金属条件下直接烯基化方法的全新探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非金属催化氧化有机化合物c(sp3)-h键烯基化领域,更具体地,涉及甲基氮杂芳基化合物与苄醇类化合物的直接烯基化方法,具体以硝基苯催化氧化甲基取代的氮杂环化合物与苄醇类化合物直接烯基化制备氮杂芳基二苯乙烯类化合物。


技术介绍

1、烯基杂芳烃是许多天然产物、药品和农用化学品全合成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例如,苯乙烯基喹啉有着显著的生物活性,聚芳基亚乙烯在材料科学中可以用作有机发光二极管;stb-8是阿尔茨海默病的显像剂;含有stb-8单位的2e10是粉状蛋白沉积的另一种显像剂;药物孟鲁司特可用于缓解炎症和预防哮喘发作;其他一些具有生物活性的共轭烯烃化合物也显示出抗真菌、抗肿瘤及抗疟疾等活性。

2、因此,烯基杂芳烃被认为是一种重要的化学转化,吸引了化学家们的广泛研究。目前文献中报道的方法有以下几类:

3、(1)氮杂环化合物与醛实现烯基化反应。甲基取代的氮杂环化合物在in(otf)3(kumar,d.;kumar,a.;qadri,m.m.;ansari,m.i.;gautam,a.r sc.adv.2015,5,2920-2927.)、incl3(jamal,z.;teo,y.c.;lim,g.s.tetr ahedron.2016,72,2132-2138.)、fe3o(bpdc)3(huang,t.d.;thien,n.l.;thanh,t.;nam,t.s.p.j.mol.catal.a-chem.2016,420,237-245.)、co/n-si-c(zhou,c.;tan,z.;jiang,h.;zhang,m.chemcatchem.2018,10,2887-2892.)、1,3-dimethylbarbituricacid及hoac(liang,e.;wang,j.;wu,y.;h uang,l.;yao,x.;tang,x.adv.synth.catal.2019,361,3619-3623.)等作用下,可实现c(sp3)-h键的烯基化反应。

4、(2)氮杂环化合物与苄胺实现脱氨基烯基化反应。甲基取代的氮杂环化合物nbs/tbhp(gong,l.;xing,l.j.;xu,t.;zhu,x.p.;zhou,w.;kan g,n.;wang,b.org.biomol.chem.2014,12,6557-6560.)、la(pfb)3(mao,d.;zhu,x.y.;hong,g.;wu,s.y.;wang,l.synlett.2016,27,2481-248

5、4.)、nh4i(li,x.;huang,b.;wang,j.;zhang,y.;liao,w.j.chem.res.2021,45,903-910.)、4,6-dihydroxysalicylicacid(dong,c.;wang,y.;chen,s.;zhang,y.;wang,c.;li,j.;zhou,y.eur.j.org.chem.2023,26,e202300194.)等作用下,可以实现与苄胺的脱氨基烯基化反应。

6、(3)除以上两类反应,醇类作为一类廉价、自然界中含量丰富、生物可再生的底物,其与氮杂环化合物的转化,被认为是一种有效反应的过程,绿色清洁、操作简便,原子经济性高,副产物少且更为环保,在学术研究和工业化学中引起广泛的兴趣。甲基取代的氮杂环化合物在nibr2(d as,j.;mari vellakkaran;debasis banerjee.chem.commun.2019,55,7530-7533.)、fe(no3)3·9h2o/tempo(zhang,z.g.;ma,y.t.;dai,s.w.;zhang,y.;li,h.tetrahedron letters.2020,61,151885.)、mno2(zhang,c.y.;li,z.z.;fang,y.c.;jiang,s.h.;wang,m.r.;zhang,g.y.tetrahedron.2020,76,130968.)、nickel(ii)(balamurugan,g.;ramesh,r.chemcatchem,2022,14,e202101455.)、mn(co)5br/l6(barman,m.k.;waiba,s.;maji,b.angewa ndte.chemie,2018,130,9264-9268.)等金属催化剂作用下,可实现甲基取代的氮杂环化合物烯基化反应。如2-甲基喹啉与苯甲醇可以在mn(co)5br/l6的催化下,以叔丁醇钾为碱,叔丁醇为溶剂,在140℃下反应24小时实现了2-甲基喹啉c(sp3)-h键的烯基化反应。这类反应大多需要金属催化剂,在药物开发过程中会有催化剂残留的风险和不安全的隐患。

7、

8、此外,甲基取代的氮杂环化合物在t-buok/18-crown-6(su,f.;lai,m.;zhao,m.;song,m.;hu,x.;zhang,j.chemistryselect.2022,7,e202104454.)、nacl及dmap(hazra,s.;tiwari,v.;verma,a.;dolui,p.;elias,a.j.org.lett.2020,22,5496-5501.)、csoh及h2o(dahatonde,d.j.;ghosh,a.;batra,s.eur.j.org.chem.2021,2021,2746-2751.)等非金属作用下,也可实现甲基取代的氮杂环化合物的烯基化反应。如2-甲基喹啉在110℃下,以甲苯作为溶剂,csoh等碱作为介导,可以与苄醇发生交叉偶联反应,实现2-甲基喹啉的c(sp3)-h键烯基化。这类反应虽然无需金属催化剂,但是大多产率较低,需提供足量的溶剂及部分氧化剂,并且需要加入具有腐蚀性的强碱来维持反应体系的酸碱性环境,反应过程不够安全。

9、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针对以上不足,提供一种甲基氮杂芳基化合物与苄醇类化合物的直接烯基化方法,具体的,以硝基苯催化氧化甲基取代的氮杂环化合物与苄醇类化合物烯基化的方法,使用低催化量的硝基苯为催化剂,以苯胺为碱性添加剂,叔丁基过氧化氢为氧化剂,甲基取代的氮杂环化合物和苄醇类化合物为底物,可以高效获得氮杂芳基二苯乙烯类化合物。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甲基氮杂芳基化合物与苄醇类化合物的直接烯基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3、将甲基取代的氮杂环化合物为起始原料ⅰ、苄醇类化合物为起始原料ⅱ、催化剂、碱性添加剂以及叔丁基过氧化氢为氧化剂进行混合,在加热条件下进行反应,反应完毕后纯化(采用柱层析纯化),得到氮杂芳基二苯乙烯类化合物。

4、

5、式中:为苯并噁唑、喹啉、喹喔啉中的一种,r1为-氢、6-溴、6-氟、6-甲基、6-甲氧基、6-乙氧基或7-氯中的一种,r2为-氢、2-甲基、3-甲基、4-甲基、4-甲氧基、4-乙基、4-异丙基、3,4-二甲氧基、3,4,5-三甲氧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甲基氮杂芳基化合物与苄醇类化合物的直接烯基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甲基氮杂芳基化合物与苄醇类化合物的直接烯基化方法,其特征在于:反应中还包括碱性添加剂;碱性添加剂为苯胺、氨水、乙酸钠中的一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甲基氮杂芳基化合物与苄醇类化合物的直接烯基化方法,其特征在于:催化剂为硝基苯;碱性添加剂为苯胺。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甲基氮杂芳基化合物与苄醇类化合物的直接烯基化方法,其特征在于:反应温度为100~130℃,反应时间为12~24小时。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甲基氮杂芳基化合物与苄醇类化合物的直接烯基化方法,其特征在于:苄醇类化合物和甲基取代的氮杂环化合物的摩尔比为1.5~4.0:1,催化剂和甲基取代的氮杂环化合物的摩尔比为0.1~0.5:1,碱性添加剂和甲基取代的氮杂环化合物的摩尔比为0.3~1.5:1,叔丁基过氧化氢和甲基取代的氮杂环化合物的摩尔比为2.0~5.0:1。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甲基氮杂芳基化合物与苄醇类化合物的直接烯基化方法,其特征在于:反应中还包括反应溶剂;反应溶剂为叔丁醇、二甲基亚砜、乙腈、甲苯中的一种,甲基取代的氮杂环化合物、苄醇类化合物、催化剂、碱性添加剂、氧化剂于反应溶剂中的浓度分别为0.6~3.0摩尔/升。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甲基氮杂芳基化合物与苄醇类化合物的直接烯基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甲基氮杂芳基化合物与苄醇类化合物的直接烯基化方法,其特征在于:反应中还包括碱性添加剂;碱性添加剂为苯胺、氨水、乙酸钠中的一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甲基氮杂芳基化合物与苄醇类化合物的直接烯基化方法,其特征在于:催化剂为硝基苯;碱性添加剂为苯胺。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甲基氮杂芳基化合物与苄醇类化合物的直接烯基化方法,其特征在于:反应温度为100~130℃,反应时间为12~24小时。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甲基氮杂芳基化合...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春萍梅欣张悦胡彩娟李剑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