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井式转底渗碳炉制造技术_技高网

一种井式转底渗碳炉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128189 阅读:3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4-30 17:56
本申请涉及一种井式转底渗碳炉,属于渗碳炉的领域,其包括炉体、炉座和用于控制炉座转动的控制组件,炉座转动连接在炉体中,控制组件包括支座、驱动座、驱动件和控制座,支座和驱动座相对设置在炉座背离炉体的一侧,驱动件设置在驱动座上,控制座转动连接在支座靠近炉体的一侧,控制座与炉座背离炉体的一侧相连接,驱动件用于驱动控制座转动,炉体上设有加热组件。驱动件驱动控制座转动,以带动炉座转动,炉座即可带动工件转动,加热组件即可较为均匀地对工件进行热处理,降低了出现加热死角的可能性,从而提高了渗碳炉对工件的热处理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涉及渗碳炉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井式转底渗碳炉


技术介绍

1、渗碳炉是一种热处理电炉,主要分为间断式渗碳炉和连续式渗碳炉,其中间断式渗碳炉主要包括井式炉和卧式炉。

2、井式炉主要包括圆形的炉身和盖板,炉身中均匀设置有若干组加热元件,盖板用于盖合炉身,且为了提高炉身中处理的工件的受热均匀性,通常在盖板上固定有若干组扩热风扇。在实际使用时,工人使用吊机将工件放入炉身中,再控制盖板盖合炉身。各组加热元件和扩热风扇同时启动,以对工件进行热处理。

3、在对工件热处理的过程中,由于加热元件的位置固定,且扩热风扇仅位于盖板上,易使得工件的部分位置出现受热不均匀的现象,从而对工件的热处理效果造成影响,故有待改善。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改善上述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井式转底渗碳炉。

2、本申请提供的一种井式转底渗碳炉,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3、一种井式转底渗碳炉,包括炉体、炉座和用于控制炉座转动的控制组件,所述炉座转动连接在炉体中,所述控制组件包括支座、驱动座、驱动件和控制座,所述支座和驱动座相对设置在炉座背离炉体的一侧,所述驱动件设置在驱动座上,所述控制座转动连接在支座靠近炉体的一侧,所述控制座与炉座背离炉体的一侧相连接,所述驱动件用于驱动控制座转动,所述炉体上设有加热组件。

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对工件进行热处理时,工人将工件放置在位于炉体内的炉座上,加热组件启动并对工件进行热处理。同时,驱动件启动并带动控制座转动,控制座再带动炉座转动,炉座即可带动工件转动,以便加热组件较为均匀地对工件进行热处理,降低了出现热处理死角的可能性,从而提高了渗碳炉对工件的热处理效果。

5、优选的,所述驱动件包括电机、驱动齿轮和驱动齿环,所述电机设置在驱动座上,所述驱动齿轮同轴设置在电机的输出端上,所述驱动齿环同轴设置在控制座上,所述驱动齿环与驱动齿轮相啮合。

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电机带动驱动齿轮转动,驱动齿轮再带动驱动齿环转动,驱动齿环带动控制座转动,控制座即可依次带动炉座和工件转动,从而为工件热处理过程中控制工件转动提供了便利。

7、优选的,所述炉座背离炉体的一侧设有升降架,所述升降架上滑动连接有支撑板,所述升降架上设有若干支撑杆,各个所述支撑杆均与支撑板滑动连接,所述支撑杆上螺纹连接有锁止环,所述锁止环与支撑板相抵接,所述支撑板靠近炉体的一侧设有密封架,所述密封架上设有油槽,所述炉座背离炉体的一侧延伸至油槽中。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对工件进行热处理的过程中,油槽中的油液对炉体进行密封,使得炉体内的热量不易流失。同时,在工件热处理的过程中出现的碎渣在自身的重力作用下掉落至油槽中,以便工人后续对废渣进行清理。在工件热处理完成后,工人转动锁止环,使得锁止环朝向远离炉体的方向移动,此时,支撑板即可带动密封架朝向远离炉体的方向移动,从而为工人清理油槽中的碎渣提供了便利。

9、优选的,所述炉体上设有冷却组件,所述冷却组件包括鼓风机和出风管,所述鼓风机通过冷却管与炉体的内部相连通,所述出风管绕设在炉体外侧,所述出风管与炉体的内部相连通。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工件热护理完成后,鼓风机启动并将外界的常温空气输送至炉体中,以对工件进行冷却。与工件换热后的常温空气再从出风管排出,使得炉体内的压力不易过大,从而工件的冷却提供了便利。

11、优选的,所述密封架上开设有第一冷却槽和第二冷却槽,所述油槽设置在第一冷却槽和第二冷却槽之间,所述第一冷却槽与油槽之间以及第二冷却槽与油槽之间均通过隔板隔开。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对工件进行热处理的过程中,工人将冷却液放入第一冷却槽和第二冷却槽中,再通过隔板对油槽中的油液进行换热,降低了油槽中的油液温度过高的可能性,同时为冷却油槽中的油液提供了便利。

13、优选的,所述炉座背离控制座的一侧设有支架,所述支架上开设有若干头透风孔。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需要对工件进行热处理时,工人使用吊机将工件吊装至位于炉体内的支架上。在对工件进行热处理的过程中,在透风孔的作用下,方便对与支架接触的工件进行热处理,进一步降低了出现热处理死角的可能性。

15、优选的,位于所述油槽中的炉座上设有若干收集座,各个所述收集座的一侧均设有用于收集废渣的清理组件、另一侧均设有用于归拢废渣的归拢组件。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炉座控制工件转动的过程中,炉座带动各个收集座转动,此时归拢组件和清理组件同时启动。归拢组件先归拢油槽中的废渣,位于后方的清理组件在与归拢的废渣接触并清理油槽中的废渣,减少了工人手动清理油槽的步骤,从而为工人收集废渣以及清理油槽提供了便利。

17、优选的,所述清理组件包括导向架、第一控制轮、第二控制轮和输送带,所述导向架倾斜设置在收集座上,所述收集座上开设有收集槽,所述第一控制轮转动连接在收集槽中,所述导向架上开设有让位槽,所述第二控制轮转动连接在让位槽中,所述输送带绕设在第一控制轮和第二控制轮上,所述油槽中设有用于驱动第一控制轮转动的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与第一控制轮相连接,所述收集座上开设有与收集槽相连通的收集孔,所述收集孔中设有收集壳,所述收集壳与收集槽相连通,所述收集壳上开设有若干出水孔。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炉座带动收集座移动,倾斜设置的导向架与油槽中的废渣接触时,使得废渣移动至输送带上。同时,驱动组件带动第一控制轮、第二控制轮和输送带转动,在废渣移动至输送带上时,输送带将废渣输送至收集壳中,以实现对废渣的收集。在废渣进入收集壳后,出水孔方便将油液排出,废渣即可在自身的重力作用下较为稳定地存放在收集壳中。

19、优选的,所述驱动组件包括驱动环、驱动杆和控制齿轮,所述驱动环设置在油槽的内壁上,所述驱动环上设有环形齿条,所述驱动杆与第一控制轮同轴连接,所述控制齿轮同轴设置在驱动杆上,所述控制齿轮与环形齿条相啮合。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收集座移动时,收集座带动驱动杆和控制齿轮移动,此时在环形齿条与控制齿轮的配合作用下,控制齿轮即可带动驱动杆转动。驱动杆再带动第一控制轮转动,第一控制轮即可带动输送带转动,输送带即可将废渣输送至收集壳中。

21、优选的,所述归拢组件包括控制轴、控制盘、控制杆和归拢板,所述收集座上开设有控制腔,所述控制轴转动连接在控制腔中,所述控制盘偏心设置在控制轴上,所述控制盘背离控制轴的一侧开设有环形槽,所述控制杆滑动连接在环形槽中,所述收集座上开设有与控制腔相连通的腰型孔,所述控制杆远离控制盘的一侧穿过腰型孔,所述控制杆与腰型孔的内壁滑动连接,所述归拢板设置在控制杆远离控制盘的一侧,所述归拢板与油槽的槽底相抵接,所述控制轴通过传动组与驱动杆相连接。

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驱动杆转动时,驱动杆带动传动组启动,传动组带动控制轴转动,控制轴再带动控制盘转动。由于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井式转底渗碳炉,其特征在于:包括炉体(1)、炉座(2)和用于控制炉座(2)转动的控制组件(3),所述炉座(2)转动连接在炉体(1)中,所述控制组件(3)包括支座(31)、驱动座(32)、驱动件(33)和控制座(34),所述支座(31)和驱动座(32)相对设置在炉座(2)背离炉体(1)的一侧,所述驱动件(33)设置在驱动座(32)上,所述控制座(34)转动连接在支座(31)靠近炉体(1)的一侧,所述控制座(34)与炉座(2)背离炉体(1)的一侧相连接,所述驱动件(33)用于驱动控制座(34)转动,所述炉体(1)上设有加热组件(1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井式转底渗碳炉,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件(33)包括电机(331)、驱动齿轮(332)和驱动齿环(333),所述电机(331)设置在驱动座(32)上,所述驱动齿轮(332)同轴设置在电机(331)的输出端上,所述驱动齿环(333)同轴设置在控制座(34)上,所述驱动齿环(333)与驱动齿轮(332)相啮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井式转底渗碳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炉座(2)背离炉体(1)的一侧设有升降架(4),所述升降架(4)上滑动连接有支撑板(41),所述升降架(4)上设有若干支撑杆(42),各个所述支撑杆(42)均与支撑板(41)滑动连接,所述支撑杆(42)上螺纹连接有锁止环(43),所述锁止环(43)与支撑板(41)相抵接,所述支撑板(41)靠近炉体(1)的一侧设有密封架(44),所述密封架(44)上设有油槽(441),所述炉座(2)背离炉体(1)的一侧延伸至油槽(441)中。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井式转底渗碳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炉体(1)上设有冷却组件(13),所述冷却组件(13)包括鼓风机(131)和出风管(132),所述鼓风机(131)通过冷却管与炉体(1)的内部相连通,所述出风管(132)绕设在炉体(1)外侧,所述出风管(132)与炉体(1)的内部相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井式转底渗碳炉,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架(44)上开设有第一冷却槽(442)和第二冷却槽(443),所述油槽(441)设置在第一冷却槽(442)和第二冷却槽(443)之间,所述第一冷却槽(442)与油槽(441)之间以及第二冷却槽(443)与油槽(441)之间均通过隔板(444)隔开。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井式转底渗碳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炉座(2)背离控制座(34)的一侧设有支架(21),所述支架(21)上开设有若干头透风孔(211)。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井式转底渗碳炉,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油槽(441)中的炉座(2)上设有若干收集座(5),各个所述收集座(5)的一侧均设有用于收集废渣的清理组件(6)、另一侧均设有用于归拢废渣的归拢组件(7)。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井式转底渗碳炉,其特征在于:所述清理组件(6)包括导向架(61)、第一控制轮(62)、第二控制轮(63)和输送带(64),所述导向架(61)倾斜设置在收集座(5)上,所述收集座(5)上开设有收集槽(51),所述第一控制轮(62)转动连接在收集槽(51)中,所述导向架(61)上开设有让位槽(611),所述第二控制轮(63)转动连接在让位槽(611)中,所述输送带(64)绕设在第一控制轮(62)和第二控制轮(63)上,所述油槽(441)中设有用于驱动第一控制轮(62)转动的驱动组件(8),所述驱动组件(8)与第一控制轮(62)相连接,所述收集座(5)上开设有与收集槽(51)相连通的收集孔(52),所述收集孔(52)中设有收集壳(53),所述收集壳(53)与收集槽(51)相连通,所述收集壳(53)上开设有若干出水孔(531)。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井式转底渗碳炉,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8)包括驱动环(81)、驱动杆(82)和控制齿轮(83),所述驱动环(81)设置在油槽(441)的内壁上,所述驱动环(81)上设有环形齿条(811),所述驱动杆(82)与第一控制轮(62)同轴连接,所述控制齿轮(83)同轴设置在驱动杆(82)上,所述控制齿轮(83)与环形齿条(811)相啮合。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井式转底渗碳炉,其特征在于:所述归拢组件(7)包括控制轴(71)、控制盘(72)、控制杆(73)和归拢板(74),所述收集座(5)上开设有控制腔(54),所述控制轴(71)转动连接在控制腔(54)中,所述控制盘(72)偏心设置在控制轴(71)上,所述控制盘(72)背离控制轴(71)的一侧开设有环形槽(721),所述控制杆(73)滑动连接在环形槽(721)中...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井式转底渗碳炉,其特征在于:包括炉体(1)、炉座(2)和用于控制炉座(2)转动的控制组件(3),所述炉座(2)转动连接在炉体(1)中,所述控制组件(3)包括支座(31)、驱动座(32)、驱动件(33)和控制座(34),所述支座(31)和驱动座(32)相对设置在炉座(2)背离炉体(1)的一侧,所述驱动件(33)设置在驱动座(32)上,所述控制座(34)转动连接在支座(31)靠近炉体(1)的一侧,所述控制座(34)与炉座(2)背离炉体(1)的一侧相连接,所述驱动件(33)用于驱动控制座(34)转动,所述炉体(1)上设有加热组件(1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井式转底渗碳炉,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件(33)包括电机(331)、驱动齿轮(332)和驱动齿环(333),所述电机(331)设置在驱动座(32)上,所述驱动齿轮(332)同轴设置在电机(331)的输出端上,所述驱动齿环(333)同轴设置在控制座(34)上,所述驱动齿环(333)与驱动齿轮(332)相啮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井式转底渗碳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炉座(2)背离炉体(1)的一侧设有升降架(4),所述升降架(4)上滑动连接有支撑板(41),所述升降架(4)上设有若干支撑杆(42),各个所述支撑杆(42)均与支撑板(41)滑动连接,所述支撑杆(42)上螺纹连接有锁止环(43),所述锁止环(43)与支撑板(41)相抵接,所述支撑板(41)靠近炉体(1)的一侧设有密封架(44),所述密封架(44)上设有油槽(441),所述炉座(2)背离炉体(1)的一侧延伸至油槽(441)中。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井式转底渗碳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炉体(1)上设有冷却组件(13),所述冷却组件(13)包括鼓风机(131)和出风管(132),所述鼓风机(131)通过冷却管与炉体(1)的内部相连通,所述出风管(132)绕设在炉体(1)外侧,所述出风管(132)与炉体(1)的内部相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井式转底渗碳炉,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架(44)上开设有第一冷却槽(442)和第二冷却槽(443),所述油槽(441)设置在第一冷却槽(442)和第二冷却槽(443)之间,所述第一冷却槽(442)与油槽(441)之间以及第二冷却槽(443)与油槽(441)之间均通过隔板(444)隔开。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井式转底渗碳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炉座(2)背离控制座(34)的一侧设有支架(21),所述支架(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曦沈骜方华
申请(专利权)人:赫菲斯热处理系统江苏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