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重构吸波电磁超表面器件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1112400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4-25 14:0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可重构吸波电磁超表面器件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可重构吸波电磁超表面器件,微通道包括两个不同形状的第一微通道、第二微通道,第一微通道、第二微通道之间相互独立,分别实现不同的功能;根据所需的调控状态来选择每条微通道的调控方式,选择单独或联合控制;根据不同的调控需求,改变微通道内液态金属的注入量,能够实现连续可重构,大大的增加可重构的状态;本发明专利技术进一步拓展现有超表面的应用范围,提升了可重构的能力,扩大了可重构超表面所能应用的场景,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超表面器件可应用于微波、通信、雷达、传感、天线等技术领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磁通信,尤其涉及一种可重构吸波电磁超表面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1、超构表面是一种人工设计出的单元结构,利用所设计出不同的单元结构,对外加磁场产生不同的电磁响应。相比于自然界中的天然材料,其可以实现大量的特殊电磁响应,例如负折射效应、反常多普勒效应、完美吸收等等;除了特殊的电磁响应外,与传统电磁器件相比,其也拥有独特的优势,如低损耗、轻量化和高集成度等等。通过适当设计和排布的超表面单元,实现了一系列新型的平面电磁器件,工作波长覆盖光学到微波波段。包括极化转换器、自旋轨道角动量、高增益天线、全息图、涡旋光束发生器、微波吸收器等。

2、随着通信传感等领域的快速发展,各种复杂的应用环境对电磁超表面器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再仅仅满足于对于单一功能、单一波段的电磁波的调控。因此,设计出可重构电磁超表面引发了研究人员的极大兴趣。最初的可重构方法主要采用变容二极管,pin二极管和微机电系统开关等调谐器件或机械拉伸、旋转等方式来实现;通过机械拉伸、旋转、pin二极管等方式能够实现的可重构状态十分有限,不能够实现对工作状态的连续调控,且射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重构吸波电磁超表面器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结构层,所述结构层表面设有呈阵列排布的微通道;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重构吸波电磁超表面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微通道的截面呈十字形,所述第二微通道的截面呈回字形。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重构吸波电磁超表面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微通道包括四个U形且连通的第一分支微通道,任意相邻两个所述第一分支微通道相垂直,四个所述第一分支微通道形成截面呈十字形的第一微通道;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重构吸波电磁超表面器件,其特征在于,四个所述第二分支微通道中部的两侧壁朝向第一微通道一侧均设有凸起,所述凸起的截...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重构吸波电磁超表面器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结构层,所述结构层表面设有呈阵列排布的微通道;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重构吸波电磁超表面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微通道的截面呈十字形,所述第二微通道的截面呈回字形。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重构吸波电磁超表面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微通道包括四个u形且连通的第一分支微通道,任意相邻两个所述第一分支微通道相垂直,四个所述第一分支微通道形成截面呈十字形的第一微通道;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重构吸波电磁超表面器件,其特征在于,四个所述第二分支微通道中部的两侧壁朝向第一微通道一侧均设有凸起,所述凸起的截面呈长方形。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重构吸波电磁超表面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分支微通道、第二分支微通道的宽度不超过1.5mm;

6.如权利要求1~5任一所述的可重构吸波电磁超表面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结构层设有微通道的表面贴合有封装层,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博文邓永波吕云帆高世博邵亚楠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