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热利用预热炉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079669 阅读:4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4-25 10:33
本技术涉及预热炉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余热利用预热炉,包括底板,固定安装在底板顶部的预热炉,水箱在远离底板的一侧设置有气体过滤部件,底板位于进气口一侧的侧壁上固定安装有真空泵;气体过滤部件的下端安装有第一进气管,气体过滤部件的上端安装有第二进气管;水箱的内腔安装有气流式水体加热部件,气流式水体加热部件的一端与第二进气管相连通,另一端贯穿于水箱,且气流式水体加热部件的底端安装有第四进气管,第四进气管通过法兰与进气口紧固连接。在本技术中,由于将气体过滤部件以及水箱设置在同一侧,因此,能够减少热损耗,由于气流式水体加热部件设置在水箱内,并且与水的接触面较大,因此,其对水箱内水的加热效率较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预热炉,具体为余热利用预热炉


技术介绍

1、预热炉是一种将低劣质燃料(主要指高炉煤气,热煤气,尾气等低热值燃料)或空气,经过换热器,在加热炉的高温烟气中换热,将低劣质燃料或空气温度提高,一般到300-900度。从而提高劣质燃料的实际燃烧温度或空气的显热,达到低劣质燃料的高温煅烧或其它工艺,从而替代优质燃料。

2、专利公告号为cn213363409u的中国专利文献,其公开了一种利用余热废气加热的预热炉,包括底板,所述底板顶部设置有预热炉,所述预热炉的正面设置有炉门,所述预热炉的侧面设置有第一连接管,所述第一连接管底部设置有风箱,所述风箱内部设置有过滤板,所述过滤板包括上层的吸油层和下层的过滤层,所述过滤板正面连接有抽板,所述风箱侧面设置有第二连接管,所述预热炉另一侧设置有吸尘板,所述吸尘板侧面通过第三连接管连接有水箱,所述水箱顶部设置有排气管,所述排气管顶部设置有净化箱,所述净化箱内部设置有吸水层和活性炭层。

3、在该专利文献的说明书以及附图中可以知晓,风箱和过滤板的组合相当于气体过滤部件,并且,水箱设置在风箱和过滤板的另一侧,该专利通过风箱和过滤板对含有余热的废气进行过滤,当气体过滤完后,会进入预热炉内,对炉内放置的工件进行预加热,炉内的热气再通过吸尘板流向水箱内,实现水箱内水的加热。

4、然而,该专利文献还依然存在一定的技术缺陷,比如:

5、在风箱和过滤板组合而形成的气体过滤部件,在对含有余热的废气进行过滤后,将气体送至预热炉内,预热炉内的余热再送至水箱内后,这一段距离过长,其热损耗较高,同时,在该专利文献中,预热炉内的余热向水箱输送时,对水箱内水的加热效率不高。


技术实现思路

1、(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2、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余热利用预热炉,解决了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3、(二)技术方案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余热利用预热炉,包括底板,固定安装在底板顶部的预热炉,预热炉上安装有箱门,预热炉的一侧具有进气口,底板的顶部在朝向进气口的一侧固定安装有水箱,所述水箱在远离底板的一侧设置有气体过滤部件,所述底板位于进气口一侧的侧壁上固定安装有真空泵,所述真空泵的进气端连通有泵管,所述泵管与进气口相连通;

5、所述气体过滤部件的下端安装有第一进气管,所述气体过滤部件的上端安装有第二进气管,所述第二进气管远离气体过滤部件的一端贯穿于水箱的顶部,并延伸至水箱的内腔;

6、所述水箱的内腔安装有气流式水体加热部件,所述气流式水体加热部件的一端与第二进气管相连通,另一端贯穿于水箱,且所述气流式水体加热部件的底端安装有第四进气管,所述第四进气管通过法兰与进气口紧固连接。

7、优选的,所述气体过滤部件包括下壳体以及上壳体,所述下壳体和上壳体通过法兰紧固连接;

8、所述下壳体与第一进气管相连通,所述第二进气管与上壳体相连通;

9、在所述下壳体和上壳体卡接固定后,所述下壳体和上壳体的内腔形成有气体过滤空间。

10、优选的,所述气体过滤空间内可拆卸的安装有气体过滤件。

11、优选的,所述气体过滤件包括活性炭过滤网以及吸油滤网,所述活性炭过滤网插接安装在下壳体的内腔,所述吸油滤网插接安装在上壳体的内腔。

12、优选的,所述气流式水体加热部件包括水体加热直管,所述水体加热直管的顶端与第二进气管位于水箱内腔的一端相连通,所述水体加热直管的底端呈封闭状,所述水体加热直管的下端侧壁上连通有第三进气管,所述第三进气管贯穿于水箱的侧壁,并与第四进气管相连通;

13、所述水体加热直管的侧壁上圆周式的固定安装有多个水体加热u型管,多个所述水体加热u型管均与水体加热直管相连通。

14、优选的,所述水体加热直管的上端固定安装有第一固定架,所述第一固定架的支杆端部与水箱的内侧壁固定连接;

15、所述水体加热直管的下端固定安装有第二固定架,所述第二固定架的支杆端部与水箱的内侧壁固定连接。

16、优选的,所述水箱的顶部一侧连通有进水口,所述水箱远离预热炉一侧的侧壁底部连通有排水口。

17、有益效果

18、本技术提供了余热利用预热炉,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9、一、本技术中,真空泵通过泵管能够使进气口内产生负压,此时,含有余热的废气通过第一进气管流向气体过滤部件内,对废气中的污垢以及油污进行过滤,过滤后的热气通过第二进气管流向气流式水体加热部件内,由于气流式水体加热部件处于水箱内,并且与水箱内水的接触面较大,因此,能够通过气流式水体加热部件对水箱内的水实现加热,且加热的效率较高,热气再通过气流式水体加热部件的底端进入第四进气管内,再由第四进气管吸入进气口内,最后会进入预热炉内,进入预热炉内的热气会对放置在预热炉内的工件进行预加热,通过打开箱门,能够便于取放工件;

20、由于将气体过滤部件以及水箱设置在同一侧,因此,能够减少热损耗。

21、二、本技术中,由于气流式水体加热部件设置在水箱内,并且与水的接触面较大,因此,其对水箱内水的加热效率较高。

22、三、本技术中,第二进气管内的热气进入到水体加热直管内后,还会通过水体加热直管分别进入到多个水体加热u型管内,在这种结构作用下,能够增大气流式水体加热部件与水的接触面,从而提高对水的加热效率;

23、热气通过水体加热直管和多个水体加热u型管后,最终会流向第三进气管,再由第三进气管将热气输送至第四进气管,进而再进入进气口内。

24、四、本技术中,下壳体和上壳体能够便于拆卸,同时,在下壳体和上壳体内形成的气体过滤空间下,能够便于气体过滤件的安装。

25、五、本技术中,在气体过滤件的作用下,可以实现对含有余热的废气的过滤,同时,气体过滤件也能够便于拆卸清理。

26、六、本技术中,活性炭过滤网和吸油滤网能够过滤含有余热的废气中的污垢以及油污,当需要清理活性炭过滤网和吸油滤网时,将下壳体和上壳体打开,将活性炭过滤网和吸油滤网拆卸下即可,操作方便。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余热利用预热炉,包括底板(1),固定安装在底板(1)顶部的预热炉(2),预热炉(2)上安装有箱门(3),预热炉(2)的一侧具有进气口(4),底板(1)的顶部在朝向进气口(4)的一侧固定安装有水箱(7),所述水箱(7)在远离底板(1)的一侧设置有气体过滤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位于进气口(4)一侧的侧壁上固定安装有真空泵(5),所述真空泵(5)的进气端连通有泵管(6),所述泵管(6)与进气口(4)相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余热利用预热炉,其特征在于:所述气体过滤部件包括下壳体(11)以及上壳体(12),所述下壳体(11)和上壳体(12)通过法兰紧固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余热利用预热炉,其特征在于:所述气体过滤空间内可拆卸的安装有气体过滤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余热利用预热炉,其特征在于:所述气体过滤件包括活性炭过滤网(13)以及吸油滤网(14),所述活性炭过滤网(13)插接安装在下壳体(11)的内腔,所述吸油滤网(14)插接安装在上壳体(12)的内腔。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余热利用预热炉,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流式水体加热部件包括水体加热直管(16),所述水体加热直管(16)的顶端与第二进气管(15)位于水箱(7)内腔的一端相连通,所述水体加热直管(16)的底端呈封闭状,所述水体加热直管(16)的下端侧壁上连通有第三进气管(18),所述第三进气管(18)贯穿于水箱(7)的侧壁,并与第四进气管(19)相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余热利用预热炉,其特征在于:所述水体加热直管(16)的上端固定安装有第一固定架(20),所述第一固定架(20)的支杆端部与水箱(7)的内侧壁固定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余热利用预热炉,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箱(7)的顶部一侧连通有进水口(8),所述水箱(7)远离预热炉(2)一侧的侧壁底部连通有排水口(9)。

...

【技术特征摘要】

1.余热利用预热炉,包括底板(1),固定安装在底板(1)顶部的预热炉(2),预热炉(2)上安装有箱门(3),预热炉(2)的一侧具有进气口(4),底板(1)的顶部在朝向进气口(4)的一侧固定安装有水箱(7),所述水箱(7)在远离底板(1)的一侧设置有气体过滤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位于进气口(4)一侧的侧壁上固定安装有真空泵(5),所述真空泵(5)的进气端连通有泵管(6),所述泵管(6)与进气口(4)相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余热利用预热炉,其特征在于:所述气体过滤部件包括下壳体(11)以及上壳体(12),所述下壳体(11)和上壳体(12)通过法兰紧固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余热利用预热炉,其特征在于:所述气体过滤空间内可拆卸的安装有气体过滤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余热利用预热炉,其特征在于:所述气体过滤件包括活性炭过滤网(13)以及吸油滤网(14),所述活性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艳凯
申请(专利权)人:赤峰丰荣金刚砂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