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减震器支架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046057 阅读: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4-23 21:43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减震器支架机构,涉及减震支架技术领域。所述第一滑块、第二滑块的顶部均固定连接有支撑架,所述底座顶部中部的前端与后端均固定安装有连接板,前侧所述连接板的两侧均安装有第一连接丝杆,所述第一连接丝杆的一端均与支撑架的前端螺纹连接。该第一连接丝杆转动带动支撑架可以左右移动,使两个对接座靠近调节宽度,再通过第二连接丝杆使升降座在支撑架的内部上下移动,从而调整宽度高度来固定不同尺寸的减震器,该对接座通过螺栓固定在升降座的顶部,方便拆卸更换对接座的型号与不同减震器的对接口连接,从而使减震器支架的安装适应性提高,满足更多的减震器安装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减震支架,具体为一种减震器支架机构


技术介绍

1、减震器是车辆悬架系统的重要组成部件,用于缓和并衰减车辆行驶过程中由与车速、路面激励所造成的冲击振动,每辆汽车都有前、后减震器和转向减震器等等。就目前而言,减震器已有100多年的历史,应用最为广泛,制造工艺比较成熟和完善的减震器仍是筒式液压减震器和充气式减震器。

2、现有的减震器安装在支架上时安装位置相对固定,一般减震器支架与减震器都是相匹配对应安装的,在减震器损坏时,只能使用规格对应的减震器支架进行安装,现有减震器支架大多数可以将对接座的高度进行调节,对接头与升降座还是固定连接,使不同型号的减震器与减震器支架的对接口无法连接,对不同减震器的使用范围还不是很大,从而降低了减震器支架的安装适应性。


技术实现思路

1、(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2、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减震器支架机构,解决了现有减震器支架大多数可以将对接座的高度进行调节,对不同减震器的使用范围还不是很大,从而使减震器支架的安装适应性降低的问题。

3、(二)技术方案

4、为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减震器支架机构,包括底座,所述底座顶部两侧的前端与后端均开设有第一滑槽,所述第一滑槽的内壁滑动连接有第一滑块,所述底座顶部两侧的中部均开设有第二滑槽,所述第二滑槽的内壁滑动连接有第二滑块,所述第一滑块、第二滑块的顶部均固定连接有支撑架,所述底座顶部中部的前端与后端均固定安装有连接板,前侧所述连接板的两侧均安装有第一连接丝杆,所述第一连接丝杆的一端均与支撑架的前端螺纹连接,所述第一连接丝杆外壁两侧螺纹的螺旋方向相反,两个所述支撑架之间形成减震器夹持空间。

5、优选的,所述底座顶部四周固定安装有固定板,后侧所述连接板的两侧固定安装有滑杆,所述滑杆的一端滑动连接于支撑架的后端并固定连接有固定板。

6、优选的,所述支撑架的内侧开设有第三滑槽,所述第三滑槽的内壁滑动连接有升降座,所述升降座的内壁螺纹连接有第二连接丝杆,所述第二连接丝杆的底部连接有第一轴承,所述第一轴承固定于第二滑块的顶部。

7、优选的,所述升降座顶部安装有对接座,所述对接座与升降座之间螺纹连接有螺栓。

8、优选的,所述升降座位于支撑架的内部,所述对接座位于两个支撑架之间。

9、优选的,所述第一连接丝杆的外侧贯穿至固定板并连接有第二轴承。

10、(三)有益效果

11、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减震器支架机构。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2、该第一连接丝杆转动带动支撑架可以左右移动,使两个对接座靠近调节宽度,从而对不同尺寸的减震器进行固定,通过第二连接丝杆使升降座在支撑架的内部上下移动,从而调整高度来固定不同尺寸的减震器,该对接座通过螺栓固定在升降座的顶部,方便拆卸更换对接座的型号与不同减震器的对接口连接,从而使减震器支架的安装适应性提高,满足更多的减震器安装使用。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减震器支架机构,包括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顶部两侧的前端与后端均开设有第一滑槽(2),所述第一滑槽(2)的内壁滑动连接有第一滑块(3),所述底座(1)顶部两侧的中部均开设有第二滑槽(4),所述第二滑槽(4)的内壁滑动连接有第二滑块(5),所述第一滑块(3)、第二滑块(5)的顶部均固定连接有支撑架(6),所述底座(1)顶部中部的前端与后端均固定安装有连接板(7),前侧所述连接板(7)的两侧均安装有第一连接丝杆(8),所述第一连接丝杆(8)的一端均与支撑架(6)的前端螺纹连接,所述第一连接丝杆(8)外壁两侧螺纹的螺旋方向相反,两个所述支撑架(6)之间形成减震器夹持空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减震器支架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顶部四周固定安装有固定板(14),后侧所述连接板(7)的两侧固定安装有滑杆(13),所述滑杆(13)的一端滑动连接于支撑架(6)的后端并固定连接有固定板(14)。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减震器支架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6)的内侧开设有第三滑槽(9),所述第三滑槽(9)的内壁滑动连接有升降座(10),所述升降座(10)的内壁螺纹连接有第二连接丝杆(11),所述第二连接丝杆(11)的底部连接有第一轴承(12),所述第一轴承(12)固定于第二滑块(5)的顶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减震器支架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座(10)顶部安装有对接座(15),所述对接座(15)与升降座(10)之间螺纹连接有螺栓(16)。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减震器支架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座(10)位于支撑架(6)的内部,所述对接座(15)位于两个支撑架(6)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减震器支架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丝杆(8)的外侧贯穿至固定板(14)并连接有第二轴承(17)。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减震器支架机构,包括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顶部两侧的前端与后端均开设有第一滑槽(2),所述第一滑槽(2)的内壁滑动连接有第一滑块(3),所述底座(1)顶部两侧的中部均开设有第二滑槽(4),所述第二滑槽(4)的内壁滑动连接有第二滑块(5),所述第一滑块(3)、第二滑块(5)的顶部均固定连接有支撑架(6),所述底座(1)顶部中部的前端与后端均固定安装有连接板(7),前侧所述连接板(7)的两侧均安装有第一连接丝杆(8),所述第一连接丝杆(8)的一端均与支撑架(6)的前端螺纹连接,所述第一连接丝杆(8)外壁两侧螺纹的螺旋方向相反,两个所述支撑架(6)之间形成减震器夹持空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减震器支架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顶部四周固定安装有固定板(14),后侧所述连接板(7)的两侧固定安装有滑杆(13),所述滑杆(13)的一端滑动连接于支撑架(6)的后端并固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宁张艳艳齐超
申请(专利权)人:河北利达金属制品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