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平板车自卸尾门单缸翻斗底盘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039342 阅读: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4-23 21:36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平板车自卸尾门单缸翻斗底盘,包括底盘架,所述底盘架的顶部中心固定连接有支撑台,所述支撑台的一侧安装有液压机构,所述液压机构的顶部安装有承重机构,所述底盘架的顶部一侧固定连接有支撑柱,所述支撑柱的顶部设有限位机构,所述限位机构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板。本技术通过设有传动机构,工作人员在需要将装载箱进行移动卸料时,传动机构中的驱动电机启动,驱动电机的输出轴转动带动滚珠丝杆转动,滚珠丝杆转动带动滚动螺母座移动,滚动螺母座移动从而带动了装载箱移动,从而实现了移动卸料,使得物料能够准确的倾倒于目标位置,大大减轻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平板车,特别是涉及一种平板车自卸尾门单缸翻斗底盘


技术介绍

1、平板车是一种运输车辆,它具有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容易维护、承载能力大、等优点,平板车一般采用充气式实心轮胎,板面高度低、装载量大,主要用于运输一些像装载机一样的不可拆卸物体上,平板运输车是生活中常见的大型载重货车,这种车一般被广泛用于工地。

2、现有的平板车通过底盘的排料机构进行自卸排料时,往往会因为上方板面无法移动,使得自卸时,物料不能够准确的倾倒于目标位置,需要人力将倾倒出来的物料进行二次搬运,不仅费时费力,还提升了人工成本,大大降低了工作效率。

3、因此亟需提供一种平板车自卸尾门单缸翻斗底盘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的平板车通过底盘的排料机构进行自卸排料时,往往会因为上方板面无法移动,使得自卸时,物料不能够准确的倾倒于目标位置,需要人力将倾倒出来的物料进行二次搬运,不仅费时费力,还提升了人工成本,大大降低了工作效率。

2、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平板车自卸尾门单缸翻斗底盘,包括底盘架,所述底盘架的顶部中心固定连接有支撑台,所述支撑台的一侧安装有液压机构,所述液压机构的顶部安装有承重机构,所述底盘架的顶部一侧固定连接有支撑柱,所述支撑柱的顶部设有限位机构,所述限位机构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板,支撑板的顶部两侧均固定连接有限位板,两个所述限位板之间安装有传动机构,所述传动机构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装载箱。</p>

3、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液压机构包括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固定连接于支撑台的一侧内表面,所述第一转轴的外壁转动连接有两个第一转动座,两个所述第一转动座的顶部安装有液压缸,所述液压缸活塞的顶端转动连接有第二转轴,所述第二转轴的外壁转动连接有两个第二转动座。

4、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工作人员需要进行卸货时,液压缸启动,液压缸活塞推动第二转动座向上转动,第二转动座推动承重板顺时针转动,从而实现了承重机构的顺时针转动,不仅机构简单且操纵比较方便,提升了工作效率。

5、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承重机构包括第三转轴,所述第三转轴固定连接于底盘架的前后端内表面,所述第三转轴的外壁中心转动连接有承重板,所述承重板的顶部前后端转动连接有贯穿的第四转轴,所述第四转轴的外壁转动连接有两个第三转动座。

6、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承重板顺时针转动带动两个第三转动座顺时针转动,两个第三转动座顺时针转动从而带动支撑板顺时针转动,从而实现了对物料进行自卸,代替了人工卸料,大大减轻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

7、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两个所述第二转动座的顶部与承重板的底部固定连接,两个所述第三转动座的顶部与支撑板的底部固定连接。

8、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使得平板车底盘在自卸时能够实现对支撑板的转动和限位保护,提升了升降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9、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限位机构包括两个第四转动座,两个所述第四转动座固定连接于支撑板的底部,两个所述第四转动座之间转动连接有贯穿的第五转轴,所述第五转轴与支撑柱转动连接。

10、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当承重板进行转动时,两个第四转动座随之转动,从而实现了支撑板的顺时针转动,且对其有一定的限位保护,提升了使用时的安全性。

11、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传动机构包括两个限位杆,两个所述限位杆均固定连接于两个限位板之间,两个所述限位板之间转动连接有滚珠丝杆,所述滚珠丝杆的外壁安装有滚动螺母座,所述支撑板的另一侧顶部固定连接有支撑座,所述支撑座的顶部安装有驱动电机。

12、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工作人员在需要将装载箱进行移动卸料时,驱动电机启动,驱动电机的输出轴转动带动滚珠丝杆转动,滚珠丝杆转动带动滚动螺母座移动,滚动螺母座移动从而带动了装载箱移动,从而实现了移动卸料,使得物料能够准确的倾倒于目标位置,大大减轻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

13、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一端与滚珠丝杆的一端固定连接,两个所述限位杆与滚动螺母座滑动连接。

14、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从而保证了滚动螺母座能在两个限位杆之间来回滑动,大大提高了滚动螺母座的稳定性。

15、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16、1.本技术通过设有传动机构,使得工作人员在需要将装载箱进行移动卸料时,可以实现对装载箱实现自动移动,从而将物料准确的倾倒于目标位置,大大减轻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

17、2.本技术通过设有液压机构,使得工作人员需要进行卸货时,可以对装载箱实现自动卸料,不仅机构简单而且操纵也比较方便,代替了人工对装载箱进行卸料,大大减轻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平板车自卸尾门单缸翻斗底盘,包括底盘架(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盘架(1)的顶部中心固定连接有支撑台(2),所述支撑台(2)的一侧安装有液压机构(3),所述液压机构(3)的顶部安装有承重机构(4),所述底盘架(1)的顶部一侧固定连接有支撑柱(5),所述支撑柱(5)的顶部设有限位机构(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平板车自卸尾门单缸翻斗底盘,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压机构(3)包括第一转轴(301),所述第一转轴(301)固定连接于支撑台(2)的一侧内表面,所述第一转轴(301)的外壁转动连接有两个第一转动座(302),两个所述第一转动座(302)的顶部安装有液压缸(303),所述液压缸(303)活塞的顶端转动连接有第二转轴(304),所述第二转轴(304)的外壁转动连接有两个第二转动座(305)。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平板车自卸尾门单缸翻斗底盘,其特征在于:所述承重机构(4)包括第三转轴(401),所述第三转轴(401)固定连接于底盘架(1)的前后端内表面,所述第三转轴(401)的外壁中心转动连接有承重板(402),所述承重板(402)的顶部前后端转动连接有贯穿的第四转轴(403),所述第四转轴(403)的外壁转动连接有两个第三转动座(404)。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平板车自卸尾门单缸翻斗底盘,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第二转动座(305)的顶部与承重板(402)的底部固定连接,两个所述第三转动座(404)的顶部与支撑板(7)的底部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平板车自卸尾门单缸翻斗底盘,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机构(6)包括两个第四转动座(601),两个所述第四转动座(601)固定连接于支撑板(7)的底部,两个所述第四转动座(601)之间转动连接有贯穿的第五转轴(602),所述第五转轴(602)与支撑柱(5)转动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平板车自卸尾门单缸翻斗底盘,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机构(9)包括两个限位杆(901),两个所述限位杆(901)均固定连接于两个限位板(8)之间,两个所述限位板(8)之间转动连接有滚珠丝杆(902),所述滚珠丝杆(902)的外壁安装有滚动螺母座(903),所述支撑板(7)的另一侧顶部固定连接有支撑座(904),所述支撑座(904)的顶部安装有驱动电机(905)。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平板车自卸尾门单缸翻斗底盘,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电机(905)的输出轴一端与滚珠丝杆(902)的一端固定连接,两个所述限位杆(901)与滚动螺母座(903)滑动连接。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平板车自卸尾门单缸翻斗底盘,包括底盘架(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盘架(1)的顶部中心固定连接有支撑台(2),所述支撑台(2)的一侧安装有液压机构(3),所述液压机构(3)的顶部安装有承重机构(4),所述底盘架(1)的顶部一侧固定连接有支撑柱(5),所述支撑柱(5)的顶部设有限位机构(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平板车自卸尾门单缸翻斗底盘,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压机构(3)包括第一转轴(301),所述第一转轴(301)固定连接于支撑台(2)的一侧内表面,所述第一转轴(301)的外壁转动连接有两个第一转动座(302),两个所述第一转动座(302)的顶部安装有液压缸(303),所述液压缸(303)活塞的顶端转动连接有第二转轴(304),所述第二转轴(304)的外壁转动连接有两个第二转动座(305)。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平板车自卸尾门单缸翻斗底盘,其特征在于:所述承重机构(4)包括第三转轴(401),所述第三转轴(401)固定连接于底盘架(1)的前后端内表面,所述第三转轴(401)的外壁中心转动连接有承重板(402),所述承重板(402)的顶部前后端转动连接有贯穿的第四转轴(403),所述第四转轴(403)的外壁转动连接有两个第三转动座(40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吕燕何昌勇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市茂奕达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