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内燃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02876 阅读:14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内燃机,活塞(1)设于气缸套(7)内,气缸套(7)设于气缸体(8)内,气缸体(8)内设有冷却水腔(9),活塞(1)的缸体上设有冷却油腔(6),直轴(17)的滑槽(18)内设有滚轮(16),气缸体(8)上设有第一轴承(10),直轴(17)与第一轴承(10)的内孔过渡连接,气缸体(8)和直轴箱(19)连接,直轴箱(19)和端盖(22)连接,直轴(17)与飞轮(28)连接,活塞(1)上设有油孔(29)和油孔(31),活塞(1)裙部设有活塞裙部(30)。本发明专利技术结构改进设计简便,运动件少,结构紧凑,体积小,能够有效抑制振动噪声。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内燃机
,具体涉及一种新型内燃机
技术介绍
从内燃机的专利技术至今一百多年,由于其热效率高,被广泛应用于交通运输、农业机 械、工程机械和发电等领域。通常,按活塞运动方式可分为往复式和旋转式两种类型。传统 的往复式内燃机技术相对成熟,所以获得很广泛的应用,由于其运动机构较为复杂,体积较 大,振动噪声不易控制,且制造成本较高,维修难;转子内燃机结构简单,紧凑、零部件少,平 衡性好,噪声振动小,但低速性差,目前仅在一定的领域中有应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新型内燃机,用以解决现有内燃机结构复杂,运动部件多,体积 较大,低速性差,振动噪声高的问题。本专利技术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新型内燃机气缸盖,包括活塞1,橡胶密封 圈2,第一活塞环3、第二活塞环4、第三活塞环5、冷却油腔6、气缸套7、气缸体8、冷却水腔 9、第一轴承10、第一衬垫11、第一螺栓12、第一弹簧垫13、第一垫片14、内六方螺塞15、滚 轮16、直轴17、滑槽18、直轴箱19、第二轴承20、第二衬垫21、端盖22、第二螺栓23、第二弹 簧垫24、第二垫片25、第三垫片26、第三螺栓27、飞轮28、油孔29、活塞裙部30、油孔31 ;活 塞1及第一活塞环3、第二活塞环4和第三活塞环5设于气缸套7内;气缸套7设于气缸体 8内;气缸套7和气缸体8间设有橡胶密封圈2,气缸体8内设有冷却水腔9 ;活塞1的缸体 上设有冷却油腔6,内六方螺塞15通过螺纹与活塞1的裙部固定,其末端与滚轮16间隙连 接,直轴17的滑槽18内设有滚轮16 ;气缸体8上设有第一轴承10,直轴17与第一轴承10 的内孔过渡连接;端盖22内设有第二轴承20,直轴17与第二轴承20的内孔过渡连接;气 缸体8和直轴箱19间设有第一衬垫11,三者通过第一螺栓12、第一弹簧垫13和第一垫片 14连接;直轴箱19和端盖22间设有第二衬垫21,三者通过第二螺栓23、第二弹簧垫24和 第二垫片25连接;直轴17的下端通过第三螺栓27、第三垫片26与飞轮28连接,活塞1上 设有油孔29和油孔31,活塞1裙部设有活塞裙部30。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综合往复式和旋转式内燃机的 优点,进排气系统可借用往复式内燃机的成熟技术,结构改进设计简便;而且运动件少,结 构紧凑,体积小,能够有效抑制振动噪声。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2活塞的仰视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一种新型内燃机气缸盖,包括活塞1,橡胶密封圈2,第一活塞环3、第二活塞环4、 第三活塞环5、冷却油腔6、气缸套7、气缸体8、冷却水腔9、第一轴承10、第一衬垫11、第一 螺栓12、第一弹簧垫13、第一垫片14、内六方螺塞15、滚轮16、直轴17、滑槽18、直轴箱19、 第二轴承20、第二衬垫21、端盖22、第二螺栓23、第二弹簧垫24、第二垫片25、第三垫片26、 第三螺栓27、飞轮28、油孔29、活塞裙部30、油孔31 ;活塞1及第一活塞环3、第二活塞环4 和第三活塞环5设于气缸套7内;气缸套7设于气缸体8内;气缸套7和气缸体8间设有 橡胶密封圈2,气缸体8内设有冷却水腔9 ;活塞1的缸体上设有冷却油腔6,内六方螺塞15 通过螺纹与活塞1的裙部固定,其末端与滚轮16间隙连接,直轴17的滑槽18内设有滚轮 16 ;气缸体8上设有第一轴承10,直轴17与第一轴承10的内孔过渡连接;端盖22内设有 第二轴承20,直轴17与第二轴承20的内孔过渡连接;气缸体8和直轴箱19间设有第一衬 垫11,三者通过第一螺栓12、第一弹簧垫13和第一垫片14连接;直轴箱19和端盖22间设 有第二衬垫21,三者通过第二螺栓23、第二弹簧垫24和第二垫片25连接;直轴17的下端 通过第三螺栓27、第三垫片26与飞轮28连接,活塞1上设有油孔29和油孔31,活塞1裙 部设有活塞裙部30。如图1所示,活塞1上装有第一活塞环3、第二活塞环4和第三活塞环5,第一活塞 环3和第二活塞环4为气环,其主要功用为密封气体,防止活塞顶面的燃气窜入到直轴箱19 内,同时将活塞顶部的热量传递给冷却水腔9,第三活塞环5为油环,主要功用为使气缸套7 壁面的润滑油分布均勻,并避免多余的润滑油窜入燃烧室,造成积炭和增大机油消耗量;气 缸套7装于气缸体8内,其主要功用为与活塞1、气缸盖组(原来已有)组成燃烧室,对活塞 1的往复运动导向,同时与气缸体8组成冷却水腔9,流动的冷却介质带走内燃机工作时的 部分热量,气缸套7和气缸体8间的冷却介质密封由橡胶密封圈2实现;内六方螺塞15通 过螺纹连接于活塞1的裙部,其末端与滚轮16间隙连接,滚轮16可以自由旋转,且滚轮16 置于直轴17的滑槽18内,当活塞进气、压缩、做功和排气上下往复运动时,滚轮16在直轴 17的滑槽18内滑动,带动直轴17做旋转运动;直轴17有上下两处支撑,防止在工作过程 中轴向摆动,上支撑处的第一轴承10外圈与气缸体8过渡配合,内圈与直轴17过渡配合, 下支撑处的第二轴承20外圈与端盖22过渡配合,内圈与直轴17过渡配合;气缸体8和直 轴箱19间装有第一衬垫11,三者通过第一螺栓12、第一弹簧垫13和第一垫片14连接,直 轴箱19和端盖22间装有第二衬垫21,三者通过第二螺栓23、第二弹簧垫24和第二垫片25 连接,连同气缸盖(原来已有)形成了密闭的空间;气缸体8和直轴箱19外围可根据需求 布置配气机构(原来已有)、传动机构(原来已有)、水泵(原来已有)和油泵(原来已有) 等附件;直轴17的下端通过第三螺栓27、第三垫片26与飞轮28连接,通过飞轮28减小直 轴17的旋转不均勻性,可根据需求,飞轮28连接传动等装置。如图2所示,活塞裙部30在活塞上下运动时起导向限位的作用,防止在工作时由 于直轴的转动而带动活塞旋转,油孔29和油孔31为活塞的进、回油孔,经由此两孔,循环机 油存储在活塞1的冷却油腔6(如图1)中,达到冷却活塞顶部的目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一种新型内燃机,包括活塞(1),橡胶密封圈(2),第一活塞环(3)、第二活塞环(4)、第三活塞环(5)、冷却油腔(6)、气缸套(7)、气缸体(8)、冷却水腔(9)、第一轴承(10)、第一衬垫(11)、第一螺栓(12)、第一弹簧垫(13)、第一垫片(14)、内六方螺塞(15)、滚轮(16)、直轴(17)、滑槽(18)、直轴箱(19)、第二轴承(20)、第二衬垫(21)、端盖(22)、第二螺栓(23)、第二弹簧垫(24)、第二垫片(25)、第三垫片(26)、第三螺栓(27)、飞轮(28)、油孔(29)、活塞裙部(30)、油孔(31);其特征是活塞(1)及第一活塞环(3)、第二活塞环(4)和第三活塞环(5)设于气缸套(7)内;气缸套(7)设于气缸体(8)内;气缸套(7)和气缸体(8)间设有橡胶密封圈(2),气缸体(8)内设有冷却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于洋张树勇侯岳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兵器工业集团第七○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