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沈成专利>正文

一种新型结构组件的软尾自行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990294 阅读:4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4-18 21:32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结构组件的软尾自行车,包括前车架、车座架、避震结构组、三角拐架、培林件一、工字吊臂、减震阻尼器、转接三角块、培林件二、后车架、钩爪结构组、钩架、螺栓、短接架、吊耳、脚踏驱动结构和连接杆。本技术设计合理,避震结构组采用多连杆形成三角结构配合减震阻尼器反向上顶的方式,增强了软尾自行车的抗震缓冲性能,同时工字吊臂上的连接孔内外和转接三角块上连接孔内外均安装培林结构,解决软尾车单培林结构长期使用造成内侧松垮的问题,避免避震过程中出现晃动的情况,提高连接处结构的耐用性,钩爪结构组为可拆装结构,能够便捷的拆装更换不同的动力传动结构,以便对自行车进行动力结构的更换改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软尾自行车,具体是一种新型结构组件的软尾自行车


技术介绍

1、软尾车架在后叉的位置上有个结构类似后避震器的被动阻尼,其原理是让传递到人体的震动稍微小一些,并且后轮与地面的接触比硬尾更紧密,给骑手更好的控制。

2、目前,现有的软尾自行车结构上的连接孔为处采用单培林结构众多,在长时间使用过程中,该种结构孔位内侧就会产生力的松垮,降低了夹持连接的牢固性,尤其对避震结构处的使用效果造成很大的影响,而位于软尾自行车后轮两侧的钩架拆装更换驱动传动结构操作难度大,不便于加装其他自行车结构。因此,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新型结构组件的软尾自行车。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新型结构组件的软尾自行车。

2、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一种新型结构组件的软尾自行车,包括避震结构组和钩爪结构组,避震结构组设置在前车架与后车架之间,钩爪结构组设置在后车架两侧;

3、避震结构组包括三角拐架、培林件一、工字吊臂、减震阻尼器、转接三角块和培林件二,三角拐架背面中部焊接在前车架一侧底端,且三角拐架顶端通过工字吊臂与连接杆顶端活动连接,位于工字吊臂上的连接孔两侧均设置有培林件一,位于三角拐架中部的减震阻尼器一端与转接三角块一端活动连接,位于转接三角块中部和另一端上的连接孔两侧均设置有培林件二;

4、钩爪结构组包括钩架、螺栓、短接架和吊耳,同一组的两个钩架分别上下焊接在后车架对应一侧的后端,且两个钩架对向端之间通过螺栓连接安装有短接架。

5、优选的,所述短接架外侧加装有吊耳,且位于吊耳上的孔采用内外分布的培林结构。

6、优选的,所述三角拐架顶部与车座架底端相互焊接固定。

7、优选的,所述转接三角块中部的连接孔与连接杆底端活动连接,且转接三角块另一端的连接孔与三角拐架底端活动连接。

8、优选的,所述三角拐架与前车架之间设置有脚踏驱动结构。

9、优选的,所述连接杆上下端背面分别与后车架的对应部位焊接固定。

10、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避震结构组采用多连杆形成三角结构配合减震阻尼器反向上顶的方式,增强了软尾自行车的抗震缓冲性能,同时工字吊臂上的连接孔内外和转接三角块上连接孔内外均安装培林结构,解决软尾车单培林结构长期使用造成内侧松垮的问题,避免避震过程中出现晃动的情况,提高连接处结构的耐用性,钩爪结构组为可拆装结构,能够便捷的拆装更换不同的动力传动结构,以便对自行车进行动力结构的更换改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结构组件的软尾自行车,其特征在于:包括避震结构组(3)和钩爪结构组(5),避震结构组(3)设置在前车架(1)与后车架(4)之间,钩爪结构组(5)设置在后车架(4)两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结构组件的软尾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短接架(53)外侧加装有吊耳(54),且位于吊耳(54)上的孔采用内外分布的培林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结构组件的软尾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三角拐架(31)顶部与车座架(2)底端相互焊接固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结构组件的软尾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接三角块(35)中部的连接孔与连接杆(7)底端活动连接,且转接三角块(35)另一端的连接孔与三角拐架(31)底端活动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结构组件的软尾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三角拐架(31)与前车架(1)之间设置有脚踏驱动结构(6)。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结构组件的软尾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杆(7)上下端背面分别与后车架(4)的对应部位焊接固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结构组件的软尾自行车,其特征在于:包括避震结构组(3)和钩爪结构组(5),避震结构组(3)设置在前车架(1)与后车架(4)之间,钩爪结构组(5)设置在后车架(4)两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结构组件的软尾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短接架(53)外侧加装有吊耳(54),且位于吊耳(54)上的孔采用内外分布的培林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结构组件的软尾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三角拐架(31)顶部与车座架(2)底端相互焊接固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成
申请(专利权)人:沈成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