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陆空多域机动载运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98399 阅读:26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水陆空多域机动载运车辆,包括车体、四个轮边驱动式车轮、两个升力涵道螺旋桨、两个水平推力涵道螺旋桨、可收回式水上推进螺旋桨、可折叠V型水翼;其中车体内包括动力系统,轮边驱动式车轮的轮边驱动部件通过液压管路或者电路与动力系统相连;升力涵道螺旋桨嵌入在车体的前部和后部;水平推力涵道螺旋桨并列固定在车体的后部;车体底部固定有可收回式水上推进螺旋桨;车体底部两侧的前部和后部分别连接有一个可折叠V型水翼。本发明专利技术可以方便的实现载运工具水陆空三栖的任意功能切换,从根本上改变人员和物资运输的方式,极大提高运输效率和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载运工具,特别涉及一种主要以车轮边驱动进行高机动性的路面 越野、并辅助以涵道螺旋桨垂直起降的空中飞行和以水翼提供浮力的水面高速滑行为共同 特征的水陆空三栖载运车辆。
技术介绍
现有的载运工具多工作在单一工作区域,如汽车只能在陆地行驶,飞机只能在空 中飞行,舰船只能在水面行进。即使有一些两栖或三栖的载运工具,也都存在一些局限性, 有的需要一定的跑道才能滑跑升空或降落,有的不能在城市楼宇群中实现飞行功能,有的 水面行驶速度较低,有的路面行驶通过性太差。当今社会,在抢险救灾工作中对保护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要求日益强烈,而目 前所有的载运工具均不能在洪涝灾害,地质灾害和城市突发应急等事件中成为满足全部要 求的载运工具。在这些情况中迫切需要能够对水陆空等区域的特定目标位置实现零距离快 速到达功能,不受道路状况、周围建筑和自然环境的影响,在恶劣气候条件下也能保持运输 工作能力的载运工具。由于需要在水陆空三种不同工作介质中前进,所以需要有适合各自介质的不同推 进方式,这就存在一些需要协调解决的特殊问题,如作为可空中飞行的载运工具,该车辆对 重量是很敏感的,这就使得车重要控制在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水陆空多域机动载运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车体(1)、四个轮边驱动式车轮(7)、两个升力涵道螺旋桨、两个水平推力涵道螺旋桨、可收回式水上推进螺旋桨(15)、可折叠V型水翼(5);其中车体(1)内包括动力系统,轮边驱动式车轮(7)的轮边驱动部件通过液压管路或者电路与动力系统相连;升力涵道螺旋桨包括升力涵道(8)、螺旋桨支架(11)和螺旋桨(2),其中两个升力涵道(8)嵌入在车体(1)的前部和后部,涵道(8)内固定螺旋桨支架(11),螺旋桨(2)安装在螺旋桨支架(11)上,前后两个升力涵道螺旋桨(2)为正反桨,旋转方向相反;水平推力涵道螺旋桨包括水平推力涵道(4)、螺旋桨支架和螺旋桨(10),两...

【技术特征摘要】
一种水陆空多域机动载运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车体(1)、四个轮边驱动式车轮(7)、两个升力涵道螺旋桨、两个水平推力涵道螺旋桨、可收回式水上推进螺旋桨(15)、可折叠V型水翼(5);其中车体(1)内包括动力系统,轮边驱动式车轮(7)的轮边驱动部件通过液压管路或者电路与动力系统相连;升力涵道螺旋桨包括升力涵道(8)、螺旋桨支架(11)和螺旋桨(2),其中两个升力涵道(8)嵌入在车体(1)的前部和后部,涵道(8)内固定螺旋桨支架(11),螺旋桨(2)安装在螺旋桨支架(11)上,前后两个升力涵道螺旋桨(2)为正反桨,旋转方向相反;水平推力涵道螺旋桨包括水平推力涵道(4)、螺旋桨支架和螺旋桨(10),两个水平推力涵道(4)并列固定在车体(1)的后部,涵道(4)内固定螺旋桨支架,螺旋桨(10)安装在螺旋桨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项昌乐徐彬李明喜魏巍刘辉马跃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