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解液注液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0977697 阅读:5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4-18 21:25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解液注液装置,涉及锂离子电池技术领域。所述电解液注液装置包括沿电解液输送方向依次连接的预热机构、保温缓存机构,以及设置于所述保温缓存机构下部的超声波除泡机构;其中,所述预热机构及所述保温缓存机构均设置有加热装置,所述保温缓存机构还设置有用于向电芯注液的注液器,所述超声波除泡机构设置有用于放置所述电芯的容纳腔。本申请的预热机构、保温缓存机构,能够对电解液进行预热、保温,降低了电解液粘度,增强了电解液流动性,有利于提高电解液注液及浸润效率;超声波除泡机构能够在电芯完成注液工序后,利用超声波空化作用将电芯电解液中的气泡释放,从而有效去除电芯内部的气泡,改善电解液浸润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属于锂离子电池,具体涉及一种电解液注液装置


技术介绍

1、注液工序指在电芯组装之后,将电解液注入电芯的过程,是锂离子电池制造过程中的一道关键工序。电解液浸润指电解液注入电芯后,流入电芯极片、隔膜孔隙内的过程。电解液能否充分而均匀地浸润到电芯内部直接影响锂离子电池的性能,良好的电解液浸润能够充分发挥锂离子电池的性能。

2、其中,电解液粘度及流动性是影响电解液注液效率及浸润效果的重要因素;另外,锂离子电池制造过程中,当有气体溶解在电解液中时,在电解液中会产生气泡,也会影响电解液浸润效果。

3、现有技术中,通过在注液前设置电解液加热装置的方式,虽然能降低电解液粘度,提高其流动性,但无法消除电芯极片及隔膜孔隙内内部气泡对浸润效果的影响。因此,亟需一种既能够提高电解液注液效率,同时还能去除电芯内部气泡、改善电解液浸润效果的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旨在提供一种电解液注液装置,以提高电解液注液效率、改善电解液浸润效果。

2、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申请是这样实现的:

3、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电解液注液装置,所述电解液注液装置包括沿电解液输送方向依次连接的预热机构、保温缓存机构,以及设置于所述保温缓存机构下部的超声波除泡机构;其中,

4、所述预热机构及所述保温缓存机构均设置有加热装置,所述保温缓存机构还设置有用于向待注液电芯注液的注液器,所述超声波除泡机构设置有用于放置所述待注液电芯的容纳腔;

5、所述预热机构用于加热电解液并将加热后的所述电解液输送至所述保温缓存机构,所述保温缓存机构的所述注液器用于将所述电解液注入所述待注液电芯,所述超声波除泡机构用于去除所述电解液中的气泡。

6、可选地,所述超声波除泡机构包括底座、箱体、以及超声波发生器,所述底座与所述箱体围合形成所述容纳腔,所述超声波发生器用于向所述电芯传播超声波,以去除所述电芯中的所述电解液中的气泡。

7、可选地,所述预热机构包括预热罐及第一加热管,所述第一加热管环绕设置于所述预热罐外部,所述第一加热管用于对所述预热罐内的所述电解液进行加热;所述保温缓存机构包括保温缓存罐及第二加热管,所述第二加热管环绕设置于所述保温缓存罐外部,所述第二加热管用于对所述保温缓存罐内的所述电解液进行加热。

8、所述预热罐上开设有第一进液口、第一出液口,所述第一进液口用于将所述电解液导入所述预热罐,所述第一出液口用于将所述电解液导出所述预热罐。

9、在所述第一进液口设置有第一进液阀门,所述第一进液阀门用于控制所述电解液输入所述预热罐;在所述第一出液口设置有第一出液阀门,所述第一出液阀门用于控制所述电解液输出所述预热罐。

10、所述保温缓存罐上开设有第二进液口、第二出液口,所述第二出液口设置于所述保温缓存罐底部,所述第二进液口用于将所述电解液导入所述保温缓存罐,所述第二出液口用于将所述电解液导出所述保温缓存罐。

11、在所述第二进液口设置有第二进液阀门,所述第二进液阀门用于控制所述电解液输入所述保温缓存罐;在所述第二出液口设置有第二出液阀门,所述第二出液阀门用于控制所述电解液输出所述保温缓存罐。

12、在所述第一出液口与所述第二进液口之间还设置有连接管,所述连接管用于将所述电解液由所述预热罐输送至所述保温缓存罐。

13、可选地,所述连接管上设置有单向阀,以实现所述电解液的单向输送。

14、可选地,所述注液器包括注液杯及注液嘴,所述注液杯设置在所述第二出液口底部,所述注液嘴设置于所述注液杯底部,所述电芯放置于所述容纳腔内,且所述电芯的注液孔与所述注液嘴在竖直方向的投影相重合。

15、本申请通过设置预热机构、保温缓存机构,在注液工序前对电解液进行预热、保温,使得注液工序所使用的电解液保持在合适温度,降低了电解液粘度,增强了电解液流动性,有利于提高电解液注液及浸润效率;通过设置超声波除泡机构,能够在电芯完成注液工序后,将超声波传播至电解液中并发生空化作用并在电解液中产生大量的震荡气泡,所产生的气泡中还包括注液工序中溶解在电解液中的气体,当气泡在超声波场中跳动时,会相互加速并合并形成更大的气泡,直到气泡达到足够大的浮力,浮至电解液表面,并将先前溶解在电解液中的气体释放到环境中,从而有效去除电芯内部的气泡,改善电解液浸润效果。

16、本申请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申请的实践了解到。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解液注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解液注液装置包括沿电解液输送方向依次连接的预热机构、保温缓存机构,以及设置于所述保温缓存机构下部的超声波除泡机构;其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解液注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超声波除泡机构包括底座、箱体、以及超声波发生器,所述底座与所述箱体围合形成所述容纳腔,所述超声波发生器用于向所述电芯传播超声波,以去除所述电芯中的所述电解液中的气泡。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解液注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预热机构包括预热罐及第一加热管,所述第一加热管环绕设置于所述预热罐外部,所述第一加热管用于对所述预热罐内的所述电解液进行加热;所述保温缓存机构包括保温缓存罐及第二加热管,所述第二加热管环绕设置于所述保温缓存罐外部,所述第二加热管用于对所述保温缓存罐内的所述电解液进行加热。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解液注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预热罐上开设有第一进液口、第一出液口,所述第一进液口用于将所述电解液导入所述预热罐,所述第一出液口用于将所述电解液导出所述预热罐。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解液注液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进液口设置有第一进液阀门,所述第一进液阀门用于控制所述电解液输入所述预热罐;在所述第一出液口设置有第一出液阀门,所述第一出液阀门用于控制所述电解液输出所述预热罐。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解液注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温缓存罐上开设有第二进液口、第二出液口,所述第二出液口设置于所述保温缓存罐底部,所述第二进液口用于将所述电解液导入所述保温缓存罐,所述第二出液口用于将所述电解液导出所述保温缓存罐。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解液注液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进液口设置有第二进液阀门,所述第二进液阀门用于控制所述电解液输入所述保温缓存罐;在所述第二出液口设置有第二出液阀门,所述第二出液阀门用于控制所述电解液输出所述保温缓存罐。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解液注液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出液口与所述第二进液口之间还设置有连接管,所述连接管用于将所述电解液由所述预热罐输送至所述保温缓存罐。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解液注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管上设置有单向阀,以实现所述电解液的单向输送。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解液注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注液器包括注液杯及注液嘴,所述注液杯设置在所述第二出液口底部,所述注液嘴设置于所述注液杯底部,所述电芯放置于所述容纳腔内,且所述电芯的注液孔与所述注液嘴在竖直方向的投影相重合。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解液注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解液注液装置包括沿电解液输送方向依次连接的预热机构、保温缓存机构,以及设置于所述保温缓存机构下部的超声波除泡机构;其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解液注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超声波除泡机构包括底座、箱体、以及超声波发生器,所述底座与所述箱体围合形成所述容纳腔,所述超声波发生器用于向所述电芯传播超声波,以去除所述电芯中的所述电解液中的气泡。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解液注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预热机构包括预热罐及第一加热管,所述第一加热管环绕设置于所述预热罐外部,所述第一加热管用于对所述预热罐内的所述电解液进行加热;所述保温缓存机构包括保温缓存罐及第二加热管,所述第二加热管环绕设置于所述保温缓存罐外部,所述第二加热管用于对所述保温缓存罐内的所述电解液进行加热。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解液注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预热罐上开设有第一进液口、第一出液口,所述第一进液口用于将所述电解液导入所述预热罐,所述第一出液口用于将所述电解液导出所述预热罐。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解液注液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进液口设置有第一进液阀门,所述第一进液阀门用于控制所述电解液输入所述预热罐;在所述第一出液口设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阳秦祥飞赵世全温晓磊陈帅苏迁韩兵殷现国毛成明晁锐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吉利欣旺达动力电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