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动汽车的转向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0977388 阅读: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4-18 21:24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电动汽车的转向装置,包括第一双臂式悬架、第二双臂式悬架、电动驱动组件及电动辅助转向机构,电动驱动组件的一部分设置于第一双臂式悬架及第二双臂式悬架之间,且电动驱动组件的左端穿设于第一双臂式悬架,电动驱动组件的右端穿设于第二双臂式悬架,电动辅助转向机构邻设于电动辅助转向机构,电动辅助转向机构的一端转动连接于第一双臂式悬架,电动辅助转向机构的另一端转动连接于第二双臂式悬架;如此,通过第一双臂式悬架、第二双臂式悬架、电动驱动组件及电动辅助转向机构有机结合,使得电动汽车的转向装置在更加科学合理的空间结构的基础上提高了转弯时的稳定性及提高了司机的操控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汽车转向,尤其涉及一种电动汽车的转向装置


技术介绍

1、随着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使得新能源汽车快速发展,目前的新能源汽车主要还是依赖于传统燃油车的基础上进行改进,例如,将传统的油驱动改为电驱动;然而,现有的悬架结构仍使用单臂式悬架,单臂式悬架虽然体积较小,但是吸收轮胎横向力的能力有限,降低了过弯时的稳定性,使得电驱动件两端的空间结构没有被充分利用,同时现有的液压式辅助转向机构具有较大的体积结构,且相应速度慢,影响司机在转向时的操控感。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电动汽车的转向装置,以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电动汽车的转向装置在空间布局不合理的基础上转弯稳定性较差且司机的操控感较弱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动汽车的转向装置,包括:

3、第一双臂式悬架,用于连接于左车轮总成;

4、第二双臂式悬架,与所述第一双臂式悬架在左右方向上间隔设置,并用于连接右车轮总成;

5、电动驱动组件,所述电动驱动组件的一部分设置于所述第一双臂式悬架及所述第二双臂式悬架之间,且所述电动驱动组件的左端穿设于所述第一双臂式悬架后连接于左车轮总成,所述电动驱动组件的右端穿设于所述第二双臂式悬架后连接于右车轮总成;

6、电动辅助转向机构,邻设于所述电动辅助转向机构并用于电动辅助转向,所述电动辅助转向机构的一端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一双臂式悬架,所述电动辅助转向机构的另一端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二双臂式悬架。

7、在一可实施方式中,所述电动辅助转向机构包括:

8、动力传动组件,所述动力传动组件的左端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一双臂式悬架,所述动力传动组件的右端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二双臂式悬架;

9、联动件,连接于所述动力传动组件,并用于外接转向盘总成;

10、电动辅助驱动件,连接于所述动力传动组件,并用于电动辅助转向盘总成的转向。

11、在一可实施方式中,所述动力传动组件包括:

12、动力传动件,连接于所述联动件及所述电动辅助驱动件;

13、第一拉杆,所述第一拉杆的一端转动连接于所述动力传动件,所述第一拉杆的另一端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一双臂式悬架;

14、第二拉杆,所述第二拉杆的一端转动连接于所述动力传动件,所述第二拉杆的另一端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二双臂式悬架。

15、在一可实施方式中,所述电动驱动组件包括:

16、电动驱动件,设有第一输出端及第二输出端;

17、第一万向传动件,所述第一万向传动件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输出端,所述第一万向传动件的另一端用于外接左车轮总成;

18、第二万向传动件,所述第二万向传动件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二输出端,所述第二万向传动件的另一端用于外接右车轮总成。

19、在一可实施方式中,所述电动驱动组件还包括第一制动器,所述第一制动器套接于所述第一万向传动件的另一端,并用于制动所述左车轮总成。

20、在一可实施方式中,所述电动驱动组件还包括第二制动器,所述第二制动器套接于所述第二万向传动件的另一端,并用于制动右车轮总成。

21、在一可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双臂式悬架包括:

22、第一上叉臂;

23、第一下叉臂,与所述下叉臂在上下方向上间隔设置;

24、第一转向节,设置于所述第一上叉臂及所述第一下叉臂之间,且所述第一转向节的上端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一上叉臂,下端连接于所述第一下叉臂;其中,

25、所述第一转向节套接于所述电动驱动组件的左端。

26、在一可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双臂式悬架还包括第一减震器,所述第一减震器的一端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一下叉臂,所述第一减震器的另一端朝向所述第一上叉臂的中部延伸。

27、在一可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双臂式悬架包括:

28、第二上叉臂;

29、第二下叉臂,与所述第二上叉臂在上下方向上间隔设置;

30、第二转向节,设置于所述第二上叉臂及所述第二下叉臂之间,且所述第二转向节的上端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二上叉臂,下端连接于所述第二下叉臂,所述第二转向节套接于所述电动驱动组件的右端。

31、在一可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双臂式悬架还包括第二减震器,所述第二减震器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二下叉臂,所述第二减震器的另一端朝向所述第二上叉臂的中部延伸。

32、上述电动汽车的转向装置中,通过第一双臂式悬架的双臂,以及第二双臂式悬架的双臂能够在转弯时同时吸收轮胎所受的横向力,使得转弯的侧倾较小,提高了整车转弯时的稳定性;通过电动辅助转向机构能够为电动汽车提供电控辅助转向,以便于提高辅助转向的响应效率,从而提高司机的操控感;同时,第一双臂式悬架及第二双臂式悬架之间能够形成安装空间,以便于为电动驱动组件及电动辅助转向结构提供安装空间,且通过体积更小的电动辅助转向机构取代传统的液压辅助转向机构,从而形成更加紧凑且合理的空间结构,进而优化了电动汽车的转向装置的空间结构;如此,通过第一双臂式悬架、第二双臂式悬架、电动驱动组件及电动辅助转向机构有机结合,使得电动汽车的转向装置在更加科学合理的空间结构的基础上提高了转弯时的稳定性及提高了司机的操控感。

33、应当理解,本部分所描述的内容并非旨在标识本技术的实施例的关键或重要特征,也不用于限制本技术的范围。本技术的其它特征将通过以下的说明书而变得容易理解。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动汽车的转向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汽车的转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动辅助转向机构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动汽车的转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传动组件包括: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汽车的转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动驱动组件包括: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动汽车的转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动驱动组件还包括第一制动器,所述第一制动器套接于所述第一万向传动件的另一端,并用于制动所述左车轮总成。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动汽车的转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动驱动组件还包括第二制动器,所述第二制动器套接于所述第二万向传动件的另一端,并用于制动右车轮总成。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汽车的转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双臂式悬架包括: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动汽车的转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双臂式悬架还包括第一减震器,所述第一减震器的一端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一下叉臂,所述第一减震器的另一端朝向所述第一上叉臂的中部延伸。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汽车的转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双臂式悬架包括: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动汽车的转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双臂式悬架还包括第二减震器,所述第二减震器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二下叉臂,所述第二减震器的另一端朝向所述第二上叉臂的中部延伸。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动汽车的转向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汽车的转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动辅助转向机构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动汽车的转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传动组件包括: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汽车的转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动驱动组件包括: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动汽车的转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动驱动组件还包括第一制动器,所述第一制动器套接于所述第一万向传动件的另一端,并用于制动所述左车轮总成。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动汽车的转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动驱动组件还包括第二制动器,所述第二制动器套接于所述第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钱银森刘振生张勇郭懿徐升阳
申请(专利权)人:爱中和汽车技术上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