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扶正机构、顶升装置和拘束机制造方法及图纸_技高网

扶正机构、顶升装置和拘束机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0943238 阅读: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4-18 15:0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扶正机构、顶升装置和拘束机,所述扶正机构包括扶正组件,所述扶正组件包括夹持组,所述夹持组包括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所述第一夹持部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夹块,所述第二夹持部包括至少一个第二夹块,所述第一夹持部的第一夹块与所述第二夹持部的第二夹块之间的间隙用于夹设极耳,且所述第一夹持部和所述第二夹持部具有张开位和闭合位;在所述扶正机构处于工作状态时,所述第一夹持部和所述第二夹持部由所述张开位运动至所述闭合位,以能够利用所述第一夹持部和所述第二夹持部之间的作用力将电池的极耳推正,便于后续工艺的进行,也降低了电池损坏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池扶正,更具体地,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扶正机构、顶升装置和拘束机


技术介绍

1、目前,动力软包电池的充放电需要在拘束机的拘束托盘中完成,由拘束机对拘束托盘中电池进行加解拘操作,并辅助机械手对软包电池进行取放操作。其中,由于电池在拘束托盘中通常放置的比较深入,并且电池两边的间隙也很小,因此需要对拘束托盘中的电池进行顶升,将电池顶出高于托盘之后才能对其进行抓取,故需要在拘束机上安装顶升机构。

2、在现有的顶升机构中,顶升通常都是顶电池两端的极耳,但是由于工艺的影响,存在部分电池极耳歪斜的现象。当顶升机构遇到这种电池时,电池难以正常顶出,并且还容易将电池顶坏。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扶正机构、顶升装置和拘束机的新技术方案。

2、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扶正机构,用于对基座上的电池的极耳进行扶正。所述扶正机构包括:

3、扶正组件,所述扶正组件包括夹持组,所述夹持组包括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所述第一夹持部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夹块,所述第二夹持部包括至少一个第二夹块,所述第一夹持部的第一夹块与所述第二夹持部的第二夹块之间的间隙用于夹设极耳,且所述第一夹持部和所述第二夹持部具有张开位和闭合位;

4、在所述扶正机构处于工作状态时,所述第一夹持部和所述第二夹持部由所述张开位运动至所述闭合位,以将电池的极耳扶正。

5、可选地,所述第一夹持部和所述第二夹持部沿垂直于多个所述夹块的延伸方向布置,当所述第一夹持部和所述第二夹持部处于所述张开位时,所述第一夹块和所述第二夹块张开;当所述第一夹持部和所述第二夹持部处于所述闭合位时,所述第一夹块和所述第二夹块闭合。

6、可选地,所述扶正组件包括第一扶正组件和第二扶正组件,所述第一扶正组件和所述第二扶正组件位置相对,所述第一扶正组件包括第一推正部和位于所述第一推正部下方的第一夹持组,所述第二扶正组件包括第二推正部和位于所述第二推正部下方的第二夹持组,所述第一夹持组和所述第二夹持组分别包括所述第一夹持部和所述第二夹持部;

7、在所述扶正机构处于工作状态时,所述第一推正部和所述第二推正部能够分别朝向靠近基座的方向运动,并从相对两侧将基座上的电池推至中部位置;所述第一夹持组的所述第一夹持部和所述第二夹持部由所述张开位运动至所述闭合位,所述第二夹持组的所述第一夹持部和所述第二夹持部由所述张开位运动至所述闭合位,以将电池两侧的极耳扶正。

8、可选地,所述第一扶正组件还包括第一支架,所述第一推正部和所述第一夹持组分别设于所述第一支架上,所述第一推正部包括第一驱动源和第一推板,所述第一推板与所述第一驱动源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推板能够在所述第一驱动源的驱动下朝向基座运动。

9、可选地,所述第二推正部的结构与所述第一推正部的结构相同。

10、可选地,所述第一夹持组还包括第一安装架、第二驱动源和传动部,所述第一安装架设于所述第一支架上,所述第二驱动源、所述传动部、所述第一夹持部和所述第二夹持部分别设于所述第一安装架上,所述传动部的一端与所述第二驱动源的输出端连接,所述传动部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夹持部和所述第二夹持部连接;

11、在所述第二驱动源的驱动下,所述传动部能够带动所述第一夹持部和所述第二夹持部在所述张开位和所述闭合位之间运动。

12、可选地,所述传动部包括第一连接板、第二连接板和第三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与所述第二驱动源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板和所述第三连接板分别滑动连接至所述第一连接板,且所述第二连接板和所述第三连接板分别连接所述第一夹持部和所述第二夹持部;

13、在所述第二驱动源的驱动下,所述第一连接板能够运动,并带动所述第二连接板和所述第三连接板相互靠近以使所述第一夹持部和所述第二夹持部运动至所述闭合位,或者相互远离以使所述第一夹持部和所述第二夹持部运动至所述张开位。

14、可选地,所述第一连接板上具有第一连接孔和第二连接孔,所述第二连接板具有第一连接端,所述第一连接端滑动连接至所述第一连接孔内,所述第三连接板具有第二连接端,所述第二连接端滑动连接至所述第二连接孔内,且所述第一连接孔与所述第二连接板的延伸方向之间、以及所述第二连接孔与所述第三连接板的延伸方向之间分别形成夹角。

15、可选地,所述第一连接孔和所述第二连接孔对称布置于所述第一连接板上。

16、可选地,所述第二夹持组的结构与所述第一夹持组的结构相同。

17、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顶升装置,包括机架和上述的扶正组件,所述扶正组件设于所述机架上。

18、可选地,还包括两个升降组件和横梁,两个所述升降组件分别设于所述机架的两端,所述横梁连接至两个所述升降组件之间,且所述扶正组件设于所述横梁上,所述横梁能够在两个所述升降组件的驱动下上升或者下降。

19、可选地,所述升降组件包括第三驱动源、导轨、第一限位件和第二限位件,所述第三驱动源、所述第一限位件和第二限位件分别设于所述机架上,所述导轨沿所述机架的高度方向延伸,所述第一限位件位于所述第二限位件的下方,所述横梁连接至所述导轨并与所述第三驱动源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限位件和所述第一限位件分别用于对所述横梁的上升和下降进行止挡。

20、可选地,还包括第四驱动源,所述第二限位件的第一端与所述第四驱动源的输出端连接;

21、在所述第四驱动源的驱动下,所述第二限位件能够绕所述第一端转动,并在限位位置和让位位置之间切换。

22、可选地,还包括第三限位件,所述第三限位件设于所述机架上,且所述第三限位件位于所述第二限位件远离所述第一限位件的一侧。

23、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再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拘束机,包括基座和所述的扶正机构,所述扶正机构设于所述基座上;

24、或者基座和所述的顶升装置,所述顶升装置设于所述基座上。

25、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技术效果在于:

26、所述扶正机构包括扶正组件,所述扶正组件包括夹持组,所述夹持组包括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所述第一夹持部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夹块,所述第二夹持部包括至少一个第二夹块所述第一夹持部的第一夹块与所述第二夹持部的第二夹块之间的间隙用于夹设极耳,且所述第一夹持部和所述第二夹持部具有张开位和闭合位;在所述扶正机构处于工作状态时,所述第一夹持部和所述第二夹持部由所述张开位运动至所述闭合位,以能够利用所述第一夹持部和所述第二夹持部之间的作用力将电池的极耳推正,便于后续工艺的进行,也降低了电池损坏率。

27、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示例性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其它特征及其优点将会变得清楚。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扶正机构,用于对基座(001)上的电池的极耳进行扶正,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扶正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持部和所述第二夹持部沿垂直于多个所述夹块的延伸方向布置,当所述第一夹持部和所述第二夹持部处于所述张开位时,所述第一夹块和所述第二夹块张开;当所述第一夹持部和所述第二夹持部处于所述闭合位时,所述第一夹块和所述第二夹块闭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扶正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扶正组件包括第一扶正组件(1)和第二扶正组件(2),所述第一扶正组件(1)和所述第二扶正组件(2)位置相对,所述第一扶正组件(1)包括第一推正部(11)和位于所述第一推正部(11)下方的第一夹持组(12),所述第二扶正组件(2)包括第二推正部(21)和位于所述第二推正部(21)下方的第二夹持组(22),所述第一夹持组(12)和所述第二夹持组(22)分别包括所述第一夹持部和所述第二夹持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扶正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扶正组件(1)还包括第一支架(13),所述第一推正部(11)和所述第一夹持组(12)分别设于所述第一支架(13)上,所述第一推正部(11)包括第一驱动源(111)和第一推板(112),所述第一推板(112)与所述第一驱动源(111)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推板(112)能够在所述第一驱动源(111)的驱动下朝向基座(001)运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扶正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推正部(21)的结构与所述第一推正部(11)的结构相同。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扶正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持组(12)还包括第一安装架(121)、第二驱动源(122)和传动部(123),所述第一安装架(121)设于所述第一支架(13)上,所述第二驱动源(122)、所述传动部(123)、所述第一夹持部和所述第二夹持部分别设于所述第一安装架(121)上,所述传动部(123)的一端与所述第二驱动源(122)的输出端连接,所述传动部(123)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夹持部和所述第二夹持部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扶正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部(123)包括第一连接板(1231)、第二连接板(1232)和第三连接板(1233),所述第一连接板(1231)与所述第二驱动源(122)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板(1232)和所述第三连接板(1233)分别滑动连接至所述第一连接板(1231),且所述第二连接板(1232)和所述第三连接板(1233)分别连接所述第一夹持部和所述第二夹持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扶正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板(1231)上具有第一连接孔和第二连接孔,所述第二连接板(1232)具有第一连接端,所述第一连接端滑动连接至所述第一连接孔内,所述第三连接板(1233)具有第二连接端,所述第二连接端滑动连接至所述第二连接孔内,且所述第一连接孔与所述第二连接板(1232)的延伸方向之间、以及所述第二连接孔与所述第三连接板(1233)的延伸方向之间分别形成夹角。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扶正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孔和所述第二连接孔对称布置于所述第一连接板(1231)上。

10.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扶正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夹持组(22)的结构与所述第一夹持组(12)的结构相同。

11.一种顶升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002)和权利要求1至10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扶正组件,所述扶正组件设于所述机架(002)上。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一种顶升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两个升降组件(3)和横梁(4),两个所述升降组件(3)分别设于所述机架(002)的两端,所述横梁(4)连接至两个所述升降组件(3)之间,且所述扶正组件设于所述横梁(4)上,所述横梁(4)能够在两个所述升降组件(3)的驱动下上升或者下降。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一种顶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组件(3)包括第三驱动源(31)、导轨(32)、第一限位件(33)和第二限位件(34),所述第三驱动源(31)、所述第一限位件(33)和所述第二限位件(34)分别设于所述机架(002)上,所述导轨(32)沿所述机架(002)的高度方向延伸,所述第一限位件(33)位于所述第二限位件(34)的下方,所述横梁(4)连接至所述导轨(32)并与所述第三驱动源(31)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限位件(34)和所述第一限位件(33)分别用于对所述横梁(4)的上升和下降进行止挡。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一种顶升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扶正机构,用于对基座(001)上的电池的极耳进行扶正,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扶正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持部和所述第二夹持部沿垂直于多个所述夹块的延伸方向布置,当所述第一夹持部和所述第二夹持部处于所述张开位时,所述第一夹块和所述第二夹块张开;当所述第一夹持部和所述第二夹持部处于所述闭合位时,所述第一夹块和所述第二夹块闭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扶正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扶正组件包括第一扶正组件(1)和第二扶正组件(2),所述第一扶正组件(1)和所述第二扶正组件(2)位置相对,所述第一扶正组件(1)包括第一推正部(11)和位于所述第一推正部(11)下方的第一夹持组(12),所述第二扶正组件(2)包括第二推正部(21)和位于所述第二推正部(21)下方的第二夹持组(22),所述第一夹持组(12)和所述第二夹持组(22)分别包括所述第一夹持部和所述第二夹持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扶正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扶正组件(1)还包括第一支架(13),所述第一推正部(11)和所述第一夹持组(12)分别设于所述第一支架(13)上,所述第一推正部(11)包括第一驱动源(111)和第一推板(112),所述第一推板(112)与所述第一驱动源(111)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推板(112)能够在所述第一驱动源(111)的驱动下朝向基座(001)运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扶正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推正部(21)的结构与所述第一推正部(11)的结构相同。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扶正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持组(12)还包括第一安装架(121)、第二驱动源(122)和传动部(123),所述第一安装架(121)设于所述第一支架(13)上,所述第二驱动源(122)、所述传动部(123)、所述第一夹持部和所述第二夹持部分别设于所述第一安装架(121)上,所述传动部(123)的一端与所述第二驱动源(122)的输出端连接,所述传动部(123)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夹持部和所述第二夹持部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扶正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部(123)包括第一连接板(1231)、第二连接板(1232)和第三连接板(1233),所述第一连接板(1231)与所述第二驱动源(122)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板(1232)和所述第三连接板(1233)分别滑动连接至所述第一连接板(1231),且所述第二连接板(1232)和所述第三连接板(1233)分别连接所述第一夹持部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请求不公布姓名请求不公布姓名请求不公布姓名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贝导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