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小净距盾构隧道的中隔墙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40938896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4-18 14:57
本技术涉及盾构隧道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小净距盾构隧道的中隔墙系统,包括中隔墙,中隔墙的两侧相对设置有纠偏装置,且纠偏装置位于中隔墙顶部,纠偏装置能够提供中隔墙偏移后复位的恢复力,在先行隧道和后行隧道之间设置中隔墙,在后行隧道施工过程中通过中隔墙来对先行隧道进行保护,同时,在中隔墙的两侧对称设置有纠偏装置,纠偏装置能够提供中隔墙偏移后复位的恢复力,在后行隧道施工过程中,通过纠偏装置对中隔墙进行纠偏或限位,有效防止中隔墙偏移过大引起先行隧道周边土体位移,导致先行隧道结构变形过大,引发安全隐患的问题,进一步地,纠偏装置位于中隔墙顶部,有效避免了纠偏装置对中隔墙两侧盾构隧道的干扰。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盾构隧道工程,特别是一种用于小净距盾构隧道的中隔墙系统


技术介绍

1、随着城市的现代化的逐渐发展,越来越多的城市选择开发地下空间来解决城市的交通问题,在城市交通密集地区修建地下隧道工程就成为了必要的解决方案,伴随着隧道工程技术的进步和交通通行能力需求的提升,采用盾构机施工的盾构隧道越来越多,尤其是高速铁路、城际铁路、城市轨道交通在地下通过时通常设计成两条盾构隧道并排平行建设,且随着城市局促的可利用空间越来越紧张,在隧道建设工程中由于受既有空间条件限制,两条并排平行设计的两各盾构隧道之间的距离越来越小,最小的净间距离已接近2m,这样两条隧道之间的中间土体横向宽度越来越小。并排平行设计的两各盾构隧道均采用先盾构施工一条隧道(即先行隧道),后施工一条隧道(即后行隧道),后行隧道采用盾构机往前顶进、开挖出土、注浆过程中对中间土体和先行隧道顶部土体产生挤压或卸压作用,引起先行隧道周围土体靠近先行隧道方向或背离先行隧道方向的位移,相应地引起先行隧道的位移或隧道管片变形,产生安全问题;当地质条件复杂,隧道穿过软弱地层时,后行隧道施工对先行隧道的位移与变形影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小净距盾构隧道的中隔墙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中隔墙(3),所述中隔墙(3)的两侧相对设置有纠偏装置(5),且所述纠偏装置(5)位于所述中隔墙(3)顶部,所述纠偏装置(5)能够提供所述中隔墙(3)偏移后复位的恢复力。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小净距盾构隧道的中隔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纠偏装置(5)包括第一液压千斤顶(51)和传力杆(52),所述传力杆(52)位于所述第一液压千斤顶(51)和所述中隔墙(3)之间,所述第一液压千斤顶(51)通过所述传力杆(52)顶推所述中隔墙(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小净距盾构隧道的中隔墙系统,其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小净距盾构隧道的中隔墙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中隔墙(3),所述中隔墙(3)的两侧相对设置有纠偏装置(5),且所述纠偏装置(5)位于所述中隔墙(3)顶部,所述纠偏装置(5)能够提供所述中隔墙(3)偏移后复位的恢复力。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小净距盾构隧道的中隔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纠偏装置(5)包括第一液压千斤顶(51)和传力杆(52),所述传力杆(52)位于所述第一液压千斤顶(51)和所述中隔墙(3)之间,所述第一液压千斤顶(51)通过所述传力杆(52)顶推所述中隔墙(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小净距盾构隧道的中隔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隔墙(3)顶部的两侧均设置槽型构件(8),所述槽型构件(8)沿所述中隔墙(3)长度方向布置,所述槽型构件(8)用于连接所述传力杆(52)。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用于小净距盾构隧道的中隔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槽型构件(8)具有凹槽口,所述凹槽口朝向所述传力杆(52),所述传力杆(52)抵接在所述凹槽口内。

5.根据权利要求2-4任一所述的一种用于小净距盾构隧道的中隔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纠偏装置(5)还包括套管(53),所述第一液压千斤顶(51)包括油缸(511)和连接在所述油缸(511)上的活塞杆(512),所述套管(53)设置在所述第一液压千斤顶(51)和所述传力杆(5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禹罗业华严晓周罗军李洪斌单鹏飞刘树涛冯仁民聂四生周杰邢家彬卢平凡刘敬乐陈龙海罗志存潘前高磊曾勇曾梓越胥岚月刘孝华刘慧辉帅博寒杨长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地铁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