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动汽车无线充电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40925588 阅读: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4-18 14:48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无线充电系统,属于无线充电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动汽车无线充电系统,包括:第一谐振电路和第二谐振电路,所述第一谐振电路安装于汽车底盘内、并连接汽车电池,所述第二谐振电路安装于充电区域路面下方、并连接电源;所述第一谐振电路和所述第二谐振电路均由电容电感并联组成,所述第一谐振电路的电容与所述第二谐振电路的电容耦合;所述第一谐振电路为发射端,所述第二谐振电路为接收端,所述发射端和所述接收端相同的谐振频率下,通过电容耦合传递能量,本技术以谐振电路为基础,发射端和接收端相同的谐振频率下,通过电容耦合传递能量从而实现电动汽车无线充电。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无线充电系统,属于无线充电,具体涉及一种电动汽车无线充电系统


技术介绍

1、目前主要的无线充电技术有两种,一是通过磁感应来无线传输电力,另一种是通过磁耦合共振原理来传输能量。磁感应无线充电结构简单,但传输距离近;磁耦合共振虽然传输距离可以增大,但结构较为复杂,成本较高。而且两种技术皆因为线圈的磁耦合,会因使用者的移动而导致耦合不稳定,不适用于移动的物体。


技术实现思路

1、技术目的:提供一种电动汽车无线充电系统,解决上述提到的问题。

2、技术方案:一种电动汽车无线充电系统,所述无线充电系统包括:第一谐振电路和第二谐振电路,所述第一谐振电路安装于汽车底盘内、并连接汽车电池,所述第二谐振电路安装于充电区域路面下方、并连接电源;

3、所述第一谐振电路和所述第二谐振电路均由电容电感并联组成,所述第一谐振电路的电容与所述第二谐振电路的电容耦合。

4、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谐振电路为发射端,所述第二谐振电路为接收端,所述发射端和所述接收端相同的谐振频率下,通过电容耦合传递能量。

5、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在汽车底盘下方增加电容结构后,可以和路面下方埋设的电容之间形成电耦合,从而实现两个谐振电路的能量传递。

6、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谐振电路和所述第二谐振电路均采用左右平面电容结构或上下叠层电容结构布置,左右平面电容和地面耦合较强,但是会有一定的电磁辐射。叠层结构电磁辐射较小,但是耦合相对弱一点。

>7、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谐振电路和所述第二谐振电路均由电容采用三维结构。

8、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无线充电系统还包括:电源单元、驱动单元、控制器、监控单元和充电单元;

9、所述控制器与所述驱动单元连接,所述电源单元与所述驱动单元连接,所述驱动单元与所述充电单元连接,所述监控单元连接于所述控制器和所述驱动单元之间。

10、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充电单元由第一谐振电路和第二谐振电路构成。

11、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电源单元包括变压整流模块和逆变模块,所述变压整流模块的输入端输入电压、输出端与所述逆变模块的输入端连接;

12、所述驱动单元包括脉冲宽度调制模块和隔离驱动模块,所述脉冲宽度调制模块的输入端与所述控制器连接、输出端与所述隔离驱动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所述隔离驱动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逆变模块的输入端连接;

13、所述逆变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充电单元的第一谐振电路的输入端连接。

14、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监控单元包括电压采集模块、电流采集模块、调理模块和模数转换模块;

15、所述电压采集模块的输入端和所述电流采集模块的输入端连接于所述驱动单元和所述充电单元之间,所述电压采集模块的输出端和所述电流采集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调理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所述调理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模数转换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所述模数转换模块的输出端与控制器连接。

16、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发射端和接收端相同的谐振频率下,通过电容耦合传递能量。

17、有益效果: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无线充电系统,属于无线充电
,具体涉及一种电动汽车无线充电系统,以谐振电路为基础,发射端和接收端相同的谐振频率下,通过电容耦合传递能量从而实现电动汽车无线充电,从而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18、1.由于可以在路面上低成本的铺设大面积金属膜,实现电容耦合,则单个地面谐振器面积很大,可以大大减少发射源的数量,从而降低地面铺设成本。

19、2.由于地面电容尺寸较大,可以实现较多车辆同时接入。

20、3.由于地面电容尺寸较大,在地面谐振器电容范围内,耦合量变化较小,参数较为稳定。参数的稳定可以减少了通信的次数,降低了发射和接受端调整谐振频率和馈电网络的次数。

21、4.对原有汽车、道路的改造较少,不会耗费很大成本。

22、5.使新能源汽车充电更方便,让车主摆脱了需要找充电桩而引起的各种困扰,节省了寻找充电桩、停车充电的时间。

23、6.减少了当今社会对充电桩的需求,缓解了因充电桩问题而引发的人际矛盾。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动汽车无线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充电系统包括:第一谐振电路和第二谐振电路,所述第一谐振电路安装于汽车底盘内、并连接汽车电池,所述第二谐振电路安装于充电区域路面下方、并连接电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电动汽车无线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谐振电路为发射端,所述第二谐振电路为接收端,所述发射端和所述接收端相同的谐振频率下,通过电容耦合传递能量。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电动汽车无线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谐振电路和所述第二谐振电路均采用左右平面电容结构或上下叠层电容结构布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电动汽车无线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谐振电路和所述第二谐振电路均由电容采用三维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电动汽车无线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充电系统还包括:电源单元、驱动单元、控制器、监控单元和充电单元;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一种电动汽车无线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单元由第一谐振电路和第二谐振电路构成。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一种电动汽车无线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一种电动汽车无线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监控单元包括电压采集模块、电流采集模块、调理模块和模数转换模块;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动汽车无线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充电系统包括:第一谐振电路和第二谐振电路,所述第一谐振电路安装于汽车底盘内、并连接汽车电池,所述第二谐振电路安装于充电区域路面下方、并连接电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电动汽车无线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谐振电路为发射端,所述第二谐振电路为接收端,所述发射端和所述接收端相同的谐振频率下,通过电容耦合传递能量。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电动汽车无线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谐振电路和所述第二谐振电路均采用左右平面电容结构或上下叠层电容结构布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磊顾越蔡铭朗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爱德为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