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雷达配件,具体的说是一种雷达支架及雷达安装结构。
技术介绍
1、随着雷达技术在车辆安全系统中的广泛应用,雷达装置的稳定安装变得尤为重要。车载雷达系统通常负责监测周围环境并为车辆提供必要的安全辅助功能,如自动紧急制动、自适应巡航控制以及碰撞预防等。因此,保持雷达的正确定位和功能完整性对于整个汽车安全系统的性能至关重要。
2、在传统的雷达支架设计中,虽然已经采用了多种安装方式来固定雷达装置,如螺栓、焊接或扣接方式,但这些方式往往无法充分解决由于车辆行驶中路面不平造成的振动和冲击问题。一旦雷达装置受到过大的震动,其内部组件可能会移位或损坏,从而导致雷达系统的性能衰减,甚至失效。
3、现有技术中的雷达支架通常缺乏有效的防震结构,使得雷达装置在受到剧烈振动时容易产生位移或对装置内部电路造成损伤。此外,传统支架在安装和拆卸时往往需要多个步骤,或需要使用特殊工具,这不仅增加了安装和维护的复杂性,而且在紧急情况下,快速更换雷达装置可能会受到限制。
4、由于雷达系统在安全性和稳定性方面的要求日益提高,传统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雷达支架,包括底板(101)、第一安装架(102)、第二安装架(103)、顶板(104)、滑导杆(105)、第一弹簧(106)、第二弹簧(107)、蝶形螺母(108),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架(102)与第二安装架(103)之间相对设置有容纳腔(109),所述容纳腔(109)内安装有雷达本体(110),所述第一安装架(102)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有两组第一侧导架,所述第一侧导架上分别开设有第一滑导孔(112),所述第一滑导孔(112)内分别滑动连接有滑导杆(105),所述滑导杆(105)下端分别固定连接在底板(101)的四角边缘位置,所述底板(101)与第一侧导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雷达支架,包括底板(101)、第一安装架(102)、第二安装架(103)、顶板(104)、滑导杆(105)、第一弹簧(106)、第二弹簧(107)、蝶形螺母(108),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架(102)与第二安装架(103)之间相对设置有容纳腔(109),所述容纳腔(109)内安装有雷达本体(110),所述第一安装架(102)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有两组第一侧导架,所述第一侧导架上分别开设有第一滑导孔(112),所述第一滑导孔(112)内分别滑动连接有滑导杆(105),所述滑导杆(105)下端分别固定连接在底板(101)的四角边缘位置,所述底板(101)与第一侧导架之间的滑导杆(105)上滑套连接有第一弹簧(106),所述第二安装架(103)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有两组第二侧导架(113),所述第二侧导架(113)上开设有第二滑导孔(114),所述第二滑导孔(114)分别与第一滑导孔(112)相对设置,且所述第二滑导孔(114)分别滑动连接在滑导杆(105)上,所述顶板(104)的四角边缘位置分别开设有滑槽孔(115),所述滑导杆(105)上端固定连接有螺纹杆(116),所述螺纹杆(116)穿出滑槽孔(115)后螺纹连接有蝶形螺母(108),所述顶板(104)与第二侧导架(113)之间的滑导杆(105)上滑套连接有第二弹簧(10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雷达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架(102)上开设有第一安装槽(201),所述第一安装槽(201)的前端槽口处分别设置有两组第一弹性卡舌(202),所述第一安装槽(201)底部两侧边缘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侧导条(203),所述第一侧导条(203)上端的槽口内侧边缘处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限位条(204)。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雷达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安装架(103)上开设有第二安装槽(301),所述第二安装槽(301)与第一安装槽(201)相对设置,且所述第二安装槽(301)与第一安装槽(201)相互形成为容纳腔(109),所述第二安装槽(301)的前端槽口处开设有缺口(302),所述缺口(302)中部固定连接有第二弹性卡舌(303),所述第二安装槽(301)底部两侧边缘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二侧导条(304),所述第二侧导条(304)下端的槽口内侧边缘处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二限位条(305)。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雷达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槽(201)与第二安装槽(301)的后端中部分别固定连接有限位凸块(40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志敏,王雷,曹文龙,李永平,王志远,朱海峰,王建勇,
申请(专利权)人:锋火科技浙江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