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距离突出煤层群开采多场耦合致灾预警方法及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40914570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4-18 14:4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煤矿安全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近距离突出煤层群开采多场耦合致灾预警方法及系统,包括:应力传感器获取超前支承压力,距离传感器获取顶底板位移,微震传感器获取能量信息,瓦斯传感器获得瓦斯信息;瓦斯信息和超前支承压力作为第一处理网络的输入,确定第一参考分布;瓦斯信息和顶底板位移作为第二处理网络的输入,确定第二参考分布;第一参考分布和第二参考分布作为第三处理网络的输入,确定风险性划分;风险性划分、能量分布和瓦斯信息作为第四处理网络的输入,确定危险性分布。这样就解决了传统瓦斯突出预警方法的部分参数或者环境变量较难准确的界定,从而影响到风险性的判定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煤矿安全,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近距离突出煤层群开采多场耦合致灾预警方法及系统


技术介绍

1、在煤矿工作面前方,超前支承压力和瓦斯压力的近似变化趋势源于地质构造和矿体力学的相互作用。在煤层开采过程中,巷道和采空区的支撑结构承受地质应力的重新分布,导致前方地层压力的调整。这种调整可能会影响超前支承和瓦斯分布,使其呈现相似的趋势。然而,需要注意的是,支承体在承受压力的过程中,其剪应力并非是决定性因素,更为关键的是支承体的变形和位移特性。由于煤层中瓦斯的运移受到煤体裂隙等地质因素的影响,这些特殊地质区域的认知对于瓦斯的积聚和释放具有重要的意义。而在矿山压力对煤层瓦斯的影响中,垂直应力在三轴应力中起主导作用。这种垂直应力可能导致煤体内部的裂隙扩展和瓦斯的释放。在回采过程中,工作面前方的煤壁和采空区中的裂隙扩展等是瓦斯积聚的主要区域之一。这些地方的裂隙和剪应力较大,从而使得工作面周边区域可以被划分为卸压区、应力集中区和原岩应力区。

2、此外不同的地质条件也会导致瓦斯压力的差异,地层构造、煤层性质和地质构造等因素都可能影响瓦斯的生成和迁移,从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近距离突出煤层群开采多场耦合致灾预警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近距离突出煤层群开采多场耦合致灾预警方法,其特征在于,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近距离突出煤层群开采多场耦合致灾预警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处理网络为卷积神经网络,所述卷积神经网络的输入层包括若干个对应按照时间对齐的第一参考分布和第二参考分布,所述卷积神经网络的输出包括距离采煤工作面的不同位置的煤层透气性分布的参考值和对应的瓦斯泄露类型的划分。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近距离突出煤层群开采多场耦合致灾预警方法,其特征在于,卷积神经网络的卷积核尺寸为1×1。

...

【技术特征摘要】

1.近距离突出煤层群开采多场耦合致灾预警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近距离突出煤层群开采多场耦合致灾预警方法,其特征在于,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近距离突出煤层群开采多场耦合致灾预警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处理网络为卷积神经网络,所述卷积神经网络的输入层包括若干个对应按照时间对齐的第一参考分布和第二参考分布,所述卷积神经网络的输出包括距离采煤工作面的不同位置的煤层透气性分布的参考值和对应的瓦斯泄露类型的划分。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近距离突出煤层群开采多场耦合致灾预警方法,其特征在于,卷积神经网络的卷积核尺寸为1×1。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近距离突出煤层群开采多场耦合致灾预警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处理网络为lstm网络,卷积神经网络的输入层包括若干个对应按照时间对齐的第一参考分布和第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丁自伟贾金兑唐青豹高成登张超凡刘江张文星陈洋洋王耀声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科技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