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多芯片堆叠封装结构及其封装方法技术_技高网

一种多芯片堆叠封装结构及其封装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0912765 阅读:4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4-18 14: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芯片封装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供一种多芯片堆叠封装结构及封装方法。第一重新布线层上表面通过第一锡球连接第一功能芯片,第一功能芯片外侧设有第一塑封层,第一塑封层内设有垂直的第一导电结构,第一塑封层上方设有芯片堆叠结构,所述的芯片堆叠结构包括若干垂直堆叠的第二功能芯片、第三锡球、第三导电结构,每个第二功能芯片内设有孔,孔内设有填充第三导电结构,第三导电结构上、下两端均连接第三锡球,相邻第二功能芯片之间通过第三锡球电连接。同现有技术相比,在横向上无需缩小芯片面积来防止上层芯片遮挡下层芯片的键合点,在纵向上无需添加介质层来抬高上层芯片,也无需悬垂堆叠,提高了封装密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芯片封装,具体地说是供一种多芯片堆叠封装结构及其封装方法


技术介绍

1、封装堆叠技术在系统级封装中应用的非常普遍,通过芯片堆叠可以有效缩小封装体积。目前,如图1至图2所示,封装堆叠的主要形式一般的有悬垂型堆叠结构和金字塔型堆叠结构。前者会由于芯片层数的增多,悬空(overhang)面积增大,裂片风险高;也是因为overhang限制,尺寸相差大的芯片无法堆叠在一起,堆叠层数也受到限制。而金字塔型结构需要逐层递减一定的面积,防止压到下层芯片打线位置,对于芯片尺寸和位置有一定的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为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多芯片堆叠封装结构及其封装方法。

2、为实现上述目的,设计一种多芯片堆叠封装结构,包括第一重新布线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重新布线层上表面通过第一锡球连接第一功能芯片,第一功能芯片外侧设有第一塑封层,第一塑封层内设有垂直的第一导电结构,第一塑封层上方设有芯片堆叠结构,所述的芯片堆叠结构包括若干垂直堆叠的第二功能芯片、第三锡球、第三导电结构,每个第二功能芯片内设有孔,孔内设有填充第三导电结构,第三导电结构上、下两端均连接第三锡球,相邻第二功能芯片之间通过第三锡球电连接。

3、所述的芯片堆叠结构下表面的第三锡球与第一导电结构电连接。

4、所述的芯片堆叠结构外侧设有第二塑封层。

5、所述的第二塑封层上方设有第二重新布线层,位于第一塑封层、第二塑封层内设有第二深孔,第二深孔内填充第二导电结构,第二导电结构两端分别抵接第一重新布线层、第二重新布线层,形成电连接。

6、所述的芯片堆叠结构上表面的第三锡球与第二重新布线层电连接。

7、所述的第二重新布线层上表面设有一个或多个第三功能芯片,第三功能芯片外侧设有第三塑封层。

8、所述的第一重新布线层下表面连接第二锡球。

9、一种多芯片堆叠封装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0、s1,制备多个第二功能芯片;

11、s2,提供一个载体,并在载体上形成一个分离层;

12、s3,在分离层表面形成第一重新布线层;

13、s4,倒装第一功能芯片;

14、s5,在第一功能芯片外侧进行塑封,形成第一塑封层;

15、s6,在第一塑封层内钻第一深孔,并在第一深孔内形成第一导电结构;

16、s7,在第一塑封层表面垂直堆叠若干第二功能芯片,相邻第二功能芯片之间通过第三锡球电连接,形成芯片堆叠结构,芯片堆叠结构下表面的锡球与第一导电结构电连接;

17、s8,在芯片堆叠结构外侧进行塑封,形成第二塑封层,并对第二塑封层打磨或抛光,露出芯片堆叠结构上表面的锡球;

18、s9,在第一塑封层、第二塑封层内钻第二深孔,第二深孔孔底落在第一重新布线层上,并在第二深孔内形成第二导电结构;

19、s10,在第二塑封层及芯片堆叠结构锡球表面形成第二重新布线层,第二重新布线层内的金属层与芯片堆叠结构的锡球、第二导电结构电连接;

20、s11,在第二重新布线层表面安装若干第三功能芯片;

21、s12,在第三功能芯片外侧进行塑封;

22、s13,去除载体及分离层;

23、s14,在第一重新布线层下表面安装第三锡球。

24、所述的步骤s1的具体方法如下:

25、s1-1,对每颗第二功能芯片进行钻孔,并在孔内沉积金属,形成第三导电结构;

26、s1-2,通过植球工艺在孔的两端形成微小的第三锡球。

27、所述的步骤s1的具体方法还包括步骤s1-3,在每颗第二功能芯片硅层处的第三锡球表面涂覆光敏性膜,光敏性膜层包裹住第三锡球,使第三锡球凸出位置形成平整的平面层,倒装上片后通过曝光、显影工艺露出第三锡球,以连接相邻的第二功能芯片。

28、本专利技术同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29、1.在横向上无需缩小芯片面积来防止上层芯片遮挡下层芯片的键合点,在纵向上无需添加介质层来抬高上层芯片,也无需悬垂堆叠,提高了封装密度。

30、2.可实现不同尺寸芯片在同一封装体内堆叠集成,通过深孔导电结构实现多个布线层之间的互联,进而提高了封装的集成度。

31、3.多芯片堆叠垂直放置,降低了芯片由于悬空、承重过大而可能产生的裂片风险 。

32、4.通过多个塑封体将多个封装单元塑封起到了二次保护的作用,提高了产品可靠性。

33、5.相较于普通tsv堆叠后打通芯片,本专利技术将多个钻孔植球处理后的芯片进行堆叠,更节省时间简化上片步骤,同时不易损伤芯片。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多芯片堆叠封装结构,包括第一重新布线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重新布线层(6)上表面通过第一锡球连接第一功能芯片(7),第一功能芯片(7)外侧设有第一塑封层(8-1),第一塑封层(8-1)内设有垂直的第一导电结构(10-1),第一塑封层(8-1)上方设有芯片堆叠结构(11),所述的芯片堆叠结构(11)包括若干垂直堆叠的第二功能芯片(111)、第三锡球(1103)、第三导电结构(1104),每个第二功能芯片(111)内设有孔,孔内设有填充第三导电结构(1104),第三导电结构(1104)上、下两端均连接第三锡球(1103),相邻第二功能芯片(111)之间通过第三锡球(1103)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芯片堆叠封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芯片堆叠结构(11)下表面的第三锡球(1103)与第一导电结构(10-1)电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芯片堆叠封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芯片堆叠结构(11)外侧设有第二塑封层(8-2)。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多芯片堆叠封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塑封层(8-2)上方设有第二重新布线层(12),位于第一塑封层(8-1)、第二塑封层(8-2)内设有第二深孔(9-2),第二深孔(9-2)内填充第二导电结构(10-2),第二导电结构(10-2)两端分别抵接第一重新布线层(6)、第二重新布线层(12),形成电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多芯片堆叠封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芯片堆叠结构(11)上表面的第三锡球(1103)与第二重新布线层(12)电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多芯片堆叠封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重新布线层(12)上表面设有一个或多个第三功能芯片(13),第三功能芯片(13)外侧设有第三塑封层(8-3)。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芯片堆叠封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重新布线层(6)下表面连接第二锡球(14)。

8.一种多芯片堆叠封装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多芯片堆叠封装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S1的具体方法如下: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多芯片堆叠封装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S1的具体方法还包括步骤S1-3,在每颗第二功能芯片硅层(1102)处的第三锡球(1103)表面涂覆光敏性膜层(1105),光敏性膜层(1105)包裹住第三锡球(1103),使第三锡球(1103)凸出位置形成平整的平面层,倒装上片后通过曝光、显影工艺露出第三锡球(1103),以连接相邻的第二功能芯片(111)。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芯片堆叠封装结构,包括第一重新布线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重新布线层(6)上表面通过第一锡球连接第一功能芯片(7),第一功能芯片(7)外侧设有第一塑封层(8-1),第一塑封层(8-1)内设有垂直的第一导电结构(10-1),第一塑封层(8-1)上方设有芯片堆叠结构(11),所述的芯片堆叠结构(11)包括若干垂直堆叠的第二功能芯片(111)、第三锡球(1103)、第三导电结构(1104),每个第二功能芯片(111)内设有孔,孔内设有填充第三导电结构(1104),第三导电结构(1104)上、下两端均连接第三锡球(1103),相邻第二功能芯片(111)之间通过第三锡球(1103)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芯片堆叠封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芯片堆叠结构(11)下表面的第三锡球(1103)与第一导电结构(10-1)电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芯片堆叠封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芯片堆叠结构(11)外侧设有第二塑封层(8-2)。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多芯片堆叠封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塑封层(8-2)上方设有第二重新布线层(12),位于第一塑封层(8-1)、第二塑封层(8-2)内设有第二深孔(9-2),第二深孔(9-2)内填充第二导电结构(10-2),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雪婷邵滋人
申请(专利权)人:宏茂微电子上海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