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均温/蓄热一体化蒸发器的复合散热系统及其控制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40908502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4-18 14:3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基于均温/蓄热一体化蒸发器的复合散热系统,均温/蓄热一体化蒸发器包括下集流盒、上集流盒、多孔平行流扁管和散热翅片,并联设置的多孔平行流扁管上下两端分别插入上集流盒和下集流盒。多孔平行流扁管包括一体化成型平行设置的若干制冷剂流道,制冷剂流道与下集流盒和上集流盒腔体连通,多孔平行流扁管两侧设置翅片,所述翅片内部填充相变材料翅片。通过以上设计,制冷剂在蒸发器下集流盒中吸热气化,发热设备产生的热量可迅速扩散至整个蒸发器底板,气态工质在蒸发器中延纵向流动,相变材料受热均匀,提高了相变材料的储能换热效率。蒸发器通过制冷剂管路依次与压缩机、冷凝器和节流装置连接,压缩机与第一旁通阀并联设置,节流装置和第二旁通阀并联设置。在不同的冷却流体和发热设备负荷情况下,根据发热设备表面温度,该系统可实现两种工作模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基于均温/蓄热一体化蒸发器的复合散热系统及其控制方法,适用于电力电子器件等高热流密度设备散热,属于设备热管理及环控领域。


技术介绍

1、随着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电力电子器件的功率等级不断提高,高热流密度的电力电子元器件已经广泛应用于新能源汽车、数据中心、航空航天等领域,越来越高的功率和集成度使其对散热和温控有更高的要求,如果无法高效散热导致电子元件超温,电子元件的性能、可靠性和使用寿命将大大降低。如何实现高效散热已经成为当前电子设备待解决的关键技术之一。

2、相变材料是一种能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通过改变自身的相态来吸收或释放大量潜热的物质,在融化过程中具有等温或近似等温、可吸收或释放大量潜热的优点,特别适用于周期性工作的仪器设备。因此,将固液相变技术应用于电子设备热管理,可以有效解决间歇性的热冲击以及尖峰负荷散热问题,能有效提高设备的使用寿命。但是相变材料的导热系数普遍较低,不利于热量的及时蓄存和提取,严重制约着相变蓄热换热器的发展。传统的解决办法是通过增加翅片的方式以扩大相变材料与热源的接触面积,但是由于翅片延纵向梯度具有较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均温板/蓄热一体化蒸发器复合散热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均温蓄热一体化蒸发器(1)、第一旁通阀(2)、压缩机(3)、冷凝器(4)、节流装置(5)、第二旁通阀(6)、控制器(7)、发热设备(8)以及制冷剂管路;其中,均温蓄热一体化蒸发器(1)通过制冷剂管路依次与压缩机(3)、冷凝器(4)和节流装置(5)连接,所述压缩机(3)和第一旁通阀(2)并联设置,所述节流装置(5)与第二旁通阀(6)并联设置,所述控制器(7)采集发热设备(8)表面温度后控制压缩机(3)、节流装置(5)、第一旁通阀(2)和第二旁通阀(6);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均温板/蓄热一体化蒸发器复合散热...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均温板/蓄热一体化蒸发器复合散热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均温蓄热一体化蒸发器(1)、第一旁通阀(2)、压缩机(3)、冷凝器(4)、节流装置(5)、第二旁通阀(6)、控制器(7)、发热设备(8)以及制冷剂管路;其中,均温蓄热一体化蒸发器(1)通过制冷剂管路依次与压缩机(3)、冷凝器(4)和节流装置(5)连接,所述压缩机(3)和第一旁通阀(2)并联设置,所述节流装置(5)与第二旁通阀(6)并联设置,所述控制器(7)采集发热设备(8)表面温度后控制压缩机(3)、节流装置(5)、第一旁通阀(2)和第二旁通阀(6);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均温板/蓄热一体化蒸发器复合散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圆管(112)为微小管道,管径为0.5-3mm;圆管(112)内流道与下集流盒(11)和上集流盒(13)腔体连通。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均温板/蓄热一体化蒸发器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朋磊刘书庭李晓林谢艳杨晓睿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