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组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907611 阅读:3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4-18 14:37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电池组结构。电池组结构包括多个叠置的电池和阻火装置,各电池上设置防爆阀。阻火装置包括阻火腔和设于阻火腔内的导气室和阻火器。阻火腔盖设各防爆阀,导气室的一端连通阻火器另一端连通各防爆阀。由于阻火腔盖设各防爆阀,故部分动力电池出现异常导致防爆阀破裂时,高热量气体直接进入阻火腔中,不会喷射至相邻其他动力电池的盖板或壳体上,故对相邻动力电池的影响较小。高热量气体进入阻火腔后,经由导气室引流至阻火器进行阻燃处理,可避免高热量气体的蔓延。同时,采用阻火器而非冷却剂或防火剂进行阻燃处理,可降低于组装时受外力影响而失效的风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储能器械,尤其涉及一种电池组结构


技术介绍

1、动力电池是绿色环保的新型储能元器件,目前已广泛用于储能技术、混合动力汽车、通讯、家用电器、军工、航天等
作为电动汽车的能量来源,其通常将多个动力电池组合成电池模组而进行使用。但随着电动汽车技术的日益完善,业界对动力电池的安全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动力电池在充电过程中会产生热量,尤其是在极端条件下,如高电压、过充、快充情况下,锂枝晶在石墨负极上的生长可能导致聚合物隔离膜穿孔。隔离膜失去阻断作用后,正、负极的直接接触导致电池内部发生短路,从而产生更多的热量,造成内温进一步升高,并引发一系列无需的剧烈化学反应,产生大量可燃性气体从而发生火灾。同样的,电解液可能也会因含有杂质,比如水分和金属杂质而使电解液分解产气,或者电解液的电化学窗口太低,或遇到正、负极材料的活性表面,而分解产生低沸点的烃类、酯类、醚类或二氧化碳等气体。

3、由于动力电池的盖板和壳体通常都具有耐高温、高密封性和高安全性的特点,故若电池内部的气体无法释放则可能引起爆炸等更严重的安全事故。目前业界大都将盖体上设防爆阀,当电池内部压力过大超过预设值时,防爆阀打开而泄压,从而杜绝爆炸事故。但从防爆阀卸出的高热量气体若不处理会对外界,如电池包或电池模组的其他动力电池造成影响,同时也会影响bms等管理系统。目前业界也有于电池包中采用冷却剂或者防火剂对防爆阀卸出的高热量气体进行处理,但是冷却剂或防火剂于电池模组、电池包组装时容易受外力影响而失效,难以有效的发挥阻燃、防爆的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1、基于上述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池组结构。本技术的电池组结构采用阻火器对防爆阀卸出的高热量气体进行处理,且结构集成度高,可有效避免对电池组结构中相邻动力电池的影响。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电池组结构,包括多个叠置的电池和阻火装置,各所述电池上设置防爆阀,所述阻火装置包括阻火腔和设于所述阻火腔内的导气室和阻火器,所述阻火腔盖设各所述防爆阀,所述导气室的一端连通所述阻火器另一端连通各所述防爆阀。

3、本技术的电池组结构中,阻火腔盖设各防爆阀,故部分动力电池出现异常导致防爆阀破裂时,高热量气体直接进入阻火腔中,不会喷射至相邻其他动力电池的盖板或壳体上,故对相邻动力电池的影响较小。高热量气体进入阻火腔后,经由导气室引流至阻火器进行阻燃处理,可避免高热量气体的蔓延。同时,采用阻火器而非冷却剂或防火剂进行阻燃处理,可降低于组装时受外力影响而失效的风险。

4、作为本技术的一技术方案,所述阻火腔对应各所述防爆阀设第一开口,所述第一开口于所述电池上的正投影面积大于所述防爆阀的面积。

5、作为本技术的一技术方案,定义所述电池的叠置方向为第一方向,所述阻火器沿平行于所述第一方向插设于所述阻火腔内。

6、作为本技术的一技术方案,所述导气室包括相互垂直且连通的第一室和第二室,所述第一室连通各所述防爆阀且位于各所述防爆阀的上方,所述第二室连通所述阻火器的一端。

7、作为本技术的一技术方案,所述阻火腔设第二开口,所述阻火器的另一端穿设所述第二开口。

8、作为本技术的一技术方案,所述阻火腔设第二开口,所述阻火器的另一端借由所述第二开口连通外界。

9、作为本技术的一技术方案,于所述第一方向上,所述阻火器将所述阻火腔分隔成多个气体通道。

10、作为本技术的一技术方案,所述电池为方形结构,所述电池内设若干个电芯。

11、作为本技术的一技术方案,所述电池包括电芯、内部具有空腔的壳体和密封所述壳体的盖板,所述防爆阀设于所述壳体或所述盖板上。

12、作为本技术的一技术方案,所述盖板设有第一极柱和第二极柱,所述防爆阀设于所述第一极柱和所述第二极柱之间。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池组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叠置的电池和阻火装置,各所述电池上设置防爆阀,所述阻火装置包括阻火腔和设于所述阻火腔内的导气室和阻火器,所述阻火腔盖设各所述防爆阀,所述导气室的一端连通所述阻火器另一端连通各所述防爆阀。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阻火腔对应各所述防爆阀设第一开口,所述第一开口于所述电池上的正投影面积大于所述防爆阀的面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组结构,其特征在于,定义所述电池的叠置方向为第一方向,所述阻火器沿平行于所述第一方向插设于所述阻火腔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气室包括相互垂直且连通的第一室和第二室,所述第一室连通各所述防爆阀且位于各所述防爆阀的上方,所述第二室连通所述阻火器的一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池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阻火腔设第二开口,所述阻火器的另一端穿设所述第二开口。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池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阻火腔设第二开口,所述阻火器的另一端借由所述第二开口连通外界。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组结构,其特征在于,于所述第一方向上,所述阻火器将所述阻火腔分隔成多个气体通道。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为方形结构,所述电池内设若干个电芯。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包括电芯、内部具有空腔的壳体和密封所述壳体的盖板,所述防爆阀设于所述壳体或所述盖板上。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池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设有第一极柱和第二极柱,所述防爆阀设于所述第一极柱和所述第二极柱之间。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池组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叠置的电池和阻火装置,各所述电池上设置防爆阀,所述阻火装置包括阻火腔和设于所述阻火腔内的导气室和阻火器,所述阻火腔盖设各所述防爆阀,所述导气室的一端连通所述阻火器另一端连通各所述防爆阀。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阻火腔对应各所述防爆阀设第一开口,所述第一开口于所述电池上的正投影面积大于所述防爆阀的面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组结构,其特征在于,定义所述电池的叠置方向为第一方向,所述阻火器沿平行于所述第一方向插设于所述阻火腔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气室包括相互垂直且连通的第一室和第二室,所述第一室连通各所述防爆阀且位于各所述防爆阀的上方,所述第二室连通所述阻火器的一端。

5.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陆学中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精锐精密工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