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油气田多源能量收集方法以及换热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_技高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常州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油气田多源能量收集方法以及换热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0904680 阅读:3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4-18 14:3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油气田多源能量收集方法,包括,通过监测获取油气田的环境信息;对环境信息进行综合分析,获得多源能量分析结果;根据多源能量分析结果,对油气田的自然能源进行收集,并通过换热装置对油气田废热进行能量回收,获得多源能源;将获取的多源能量转化为电能。通过此方法收集油气田的多源能量,给油气田的CCUS系统供电,从而减少CCUS系统的使用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油气田能源收集的,尤其涉及一种油气田多源能量收集方法以及换热装置


技术介绍

1、油气田的ccus系统为一种碳利用,碳捕捉和碳储存系统,通过ccus系统,油气田可以实现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目标,同时还可以利用二氧化碳资源,并延长油气田的生产寿命。

2、当前,针对油气田的ccus系统供电方式主要采用传统的电力供应方式。存在一些缺点,如电力方式供电时可能产生较高的碳排放,受限于地理位置和能源位置分布,供电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1、鉴于上述现有技术存在供电成本高的问题,提出了本专利技术。

2、因此,本专利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油气田多源能量收集方法。

3、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油气田多源能量收集方法,包括,通过监测获取油气田的环境信息;对环境信息进行综合分析,获得多源能量分析结果;根据多源能量分析结果,对油气田的自然能源进行收集,并通过换热装置对油气田废热进行能量回收,获得多源能源;将获取的多源能量转化为电能。

4、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油气田多源能量收集方法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通过监测获取油气田的环境信息为监测油气田的地理信息和气象信息。

5、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油气田多源能量收集方法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对环境信息进行综合分析,获得多源能量分析结果为根据地理信息和气象信息,确定适于收集风能和太阳能的取样,并评估油田采出水的废热潜能。

6、本油气田多源能量收集方法的有益效果为:通过此方法收集油气田的多源能量,给油气田的ccus系统供电,从而减少ccus系统的使用成本。

7、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还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应用于上述油气田多源能量收集方法的换热装置,其包括,壳体,其具有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连通机构,其设于所述壳体的内侧;还包括组合管模块;所述组合管模块包括第一管组机构和第二管组机构;所述第一管组机构和第二管组机构分别安装于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所述第一管组机构和第二管组机构交错设置。

8、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换热装置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第一管组机构包括与壳体端部相连的第一连接板、与所述连通机构抵触的第一贴合板,以及安装于所述第一连接板和第一贴合板上的第一排布管;所述第二管组机构包括与壳体端部相连的第二连接板、于所述连通机构抵触的第二贴合板,以及安装于所述第二连接板和第二贴合板之间的第二排布管。

9、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换热装置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第一排布管包括,进口迂回段,其端部与所述第一连接板相连,且贯穿所述连通机构;出口迂回段,其与所述进口迂回段相连,其端部与所述第一贴合板相连,且贯穿所述连通机构;第一间隙区,其位于所述进口迂回段和出口迂回段之间;所述第二排布管包括,第一对应段,其端部与所述第二连接板相连,且贯穿所述连通机构;第二对应段,其与所述第一对应段相连,其端部与所述第二贴合板相连,且贯穿所述连通机构;第二间隙区,其位于所述第一对应段和第二对应段之间;所述第二排布管的第一对应段和第二对应段分别位于相邻的第一排布管的第一间隙区,所述第一排布管的进口迂回段和出口迂回段分别位于相邻的第二排布管的第二间隙区。

10、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换热装置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第一贴合板上具有与第一排布管连通的第一对接嘴,所述第二贴合板上具有与第二排布管连通的第二对接嘴;所述连通机构上开设有连接通道,所述连接通道具有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所述连接通道能够连通第一排布管和第二排布管。

11、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换热装置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连通机构朝向第一端部的一侧为第一对接侧,所述连通机构朝向第二端部的一侧为第二对接侧;所述连通机构于第一对接侧和第二对接侧均设有隔离通道;所述隔离通道包括内腔室、与所述内腔室连通的第三接口,以及与所述内腔室相连且延伸至壳体外侧的直排管。

12、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换热装置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第一贴合板和第二贴合板上还安装有封堵机构;所述封堵机构包括,堵管,所述堵管固定于第一贴合板和第二贴合板上;弹性件,其设于所述堵管内侧;活塞,其活动设于所述堵管内侧,且与所述弹性件抵触;贯通槽,其开设于所述堵管上;所述封堵机构能够封堵连接通道和隔离通道。

13、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换热装置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壳体于第一端部固定有第一安装环,所述壳体于第二端部固定有第二安装环,所述壳体于第一端部设有第一液体头,所述壳体于第二端部设有第二液体口,所述壳体底部设置有气体进口,所述壳体底部设有气体出口。

14、本专利技术中换热装置的有益效果:当需要对杂质层进行清洁时,可以将第一管组机构和第二管组机构分别拆卸,此时,因为第一管组机构和第二管组机构的分离,让第一管组机构和第二管组机构都能具有较大的管道间隙,从而便于清洁杂质层。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油气田多源能量收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气田多源能量收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过监测获取油气田的环境信息为监测油气田的地理信息和气象信息。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油气田多源能量收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环境信息进行综合分析,获得多源能量分析结果为根据地理信息和气象信息,确定适于收集风能和太阳能的取样,并评估油田采出水的废热潜能。

4.一种应用于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油气田多源能量收集方法的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组机构(300)包括与壳体(100)端部相连的第一连接板(301)、与所述连通机构(200)抵触的第一贴合板(302),以及安装于所述第一连接板(301)和第一贴合板(302)上的第一排布管(303);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排布管(303)包括,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贴合板(302)上具有与第一排布管(303)连通的第一对接嘴(302a),所述第二贴合板(402)上具有与第二排布管(403)连通的第二对接嘴(402a);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通机构(200)朝向第一端部(101)的一侧为第一对接侧(N),所述连通机构(200)朝向第二端部(102)的一侧为第二对接侧(M);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贴合板(302)和第二贴合板(402)上还安装有封堵机构(500);所述封堵机构(500)包括,

10.如权利要求4或9所述的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00)于第一端部(101)固定有第一安装环(103),所述壳体(100)于第二端部(102)固定有第二安装环(104),所述壳体(100)于第一端部(101)设有第一液体头(105),所述壳体(100)于第二端部(102)设有第二液体口(106),所述壳体(100)底部设置有气体进口(107),所述壳体(100)底部设有气体出口(108)。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油气田多源能量收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气田多源能量收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过监测获取油气田的环境信息为监测油气田的地理信息和气象信息。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油气田多源能量收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环境信息进行综合分析,获得多源能量分析结果为根据地理信息和气象信息,确定适于收集风能和太阳能的取样,并评估油田采出水的废热潜能。

4.一种应用于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油气田多源能量收集方法的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组机构(300)包括与壳体(100)端部相连的第一连接板(301)、与所述连通机构(200)抵触的第一贴合板(302),以及安装于所述第一连接板(301)和第一贴合板(302)上的第一排布管(303);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排布管(303)包括,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贴合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魏睿童邓嵩闫霄鹏邵冬冬郝宏达李秋靳先运王怡雯何欣宇张心怡牛鹤霖王崧百高婷婷姜龙宇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