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下车体、车身结构和车辆制造技术_技高网

下车体、车身结构和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878666 阅读:4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4-08 16:4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下车体、车身结构和车辆,下车体包括:前舱总成、电池总成和后舱总成,前舱总成设有间隔设置的第一连接部位和第一上车体连接部位,后舱总成设有间隔设置的第二连接部位和第二上车体连接部位,前舱总成、后舱总成和电池总成配置成:通过第一连接部位和第二连接部位与电池总成可拆卸连接,允许电池总成能够以远离上车体的方式被独立拆卸。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车身结构,能够在不拆解上车体的情况下,单独拆卸电池总成以进行维修和更换,进而提高拆装便捷性,利于提高更换维修效率,提高用户体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车辆,尤其是涉及一种下车体、车身结构和车辆


技术介绍

1、电池车身一体化技术(即ctc技术)即将电池包和底盘集成在一起的技术,成为提高效率、降低成本进行研发的主要
但是,集成式设计使电池包拆装操作复杂,不利于售后维修。


技术实现思路

1、鉴于上述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下车体、车身结构和车辆,便于电池总成的维修和更换。

2、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下车体,下车体包括:前舱总成、电池总成和后舱总成,前舱总成设有间隔设置的第一连接部位和第一上车体连接部位,后舱总成设有间隔设置的第二连接部位和第二上车体连接部位,前舱总成、后舱总成和电池总成配置成:通过第一连接部位和第二连接部位与电池总成可拆卸连接,允许电池总成能够以远离上车体的方式被独立拆卸。

3、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通过设置下车体包括前舱总成、电池总成和后舱总成,使电池总成集成于下车体,有利于减少零部件数量,降低下车体的总重量,并且通过设置电池总成相对于前舱总成和后舱总成可独立拆卸,允许电池总成能够以远离上车体的方式被独立拆卸,从而在电池总成需要维修和更换时,能够在不拆解上车体的情况下,单独拆卸电池总成以进行维修和更换,进而提高了拆装便捷性,有利于提高更换维修效率,提高用户体验。

4、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连接部位包括前侧部固定部位和前顶部固定部位,前顶部固定部位的左右两侧均设有前侧部固定部位,前侧部固定部位与电池总成可拆卸连接,前顶部固定部位与电池总成可拆卸连接。

5、在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设置第一连接部位包括前侧部固定部位和前顶部固定部位,以在第一连接部位与电池总成相连时,可通过前侧部固定部位、前顶部固定部位分别与电池总成可拆卸连接,从而增强前舱总成与电池总成的连接面积,以增强前舱总成与电池总成的连接稳定性。

6、在一些实施例中,前侧部固定部位的第一部分位于电池总成的内侧;下车体还包括第一紧固件和第二紧固件,第一紧固件穿过电池总成固定至第一部分,第二紧固件穿过第一部分固定至电池总成。

7、在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设置前侧部固定部位的第一部分位于电池总成的内侧,以使得电池总成位于第一部分的外侧,即前侧部固定部位与电池总成在车辆的左右方向上分布,这样,在电池总成需要维修和更换时,能够在电池总成的连接结构解除后,电池总成在第一部分的外侧直接移动以与第一部分分离,以避免第一部分与电池总成的拆卸移动产生干涉。

8、其中,第一紧固件穿过电池总成固定至第一部分,第二紧固件穿过第一部分固定至电池总成,即第一紧固件大致沿左右方向由外向内穿设以实现第一部分与电池总成的连接,第二紧固件大致沿左右方向由内向外穿设以实现第一部分与电池总成的固定,从而在增强第一部分和电池总成的连接稳定性的同时,避免上车身对第一紧固件或第二紧固件的紧固位置造成遮挡,以提高电池总成与第一部分的拆装便利性。

9、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紧固件为多个,其中一部分第一紧固件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另一部分第一紧固件沿第二方向间隔设置,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具有夹角。

10、在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设置一部分第一紧固件和另一部分第一紧固件沿不同的方向间隔设置,以使得多个第一紧固件能够在两个方向上实现对第一部分和电池总成的固定,从而增强第一部分和电池总成的连接强度,进而增强其连接稳定性。

11、在一些实施例中,前侧部固定部位的第二部分位于电池总成的上方;下车体还包括第三紧固件,第三紧固件依次穿过第二部分固定至电池总成。

12、在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将前侧部固定部位的第二部分设置于电池总成的上方,从而在电池总成需要维修和更换时,能够在电池总成的连接结构解除后,电池总成在第二部分的下方直接向下移动以与第二部分分离,以避免第二部分与电池总成的拆卸移动产生干涉,其中,第三紧固件穿设于第二部分固定至电池总成,即第三紧固件的固定方向大概为上下方向,从而增强第二部分与电池总成在上下方向上的连接稳定性。

13、在一些实施例中,前顶部固定部位位于电池总成的上方;下车体还包括第四紧固件,第四紧固件穿过前顶部固定部位固定至电池总成。

14、在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将前顶部固定部位设置于电池总成的上方,从而在电池总成需要维修和更换时,能够在电池总成的连接结构解除后,电池总成在前顶部固定部位的下方直接向下移动以与前顶部固定部位分离,以避免前顶部固定部位与电池总成的拆卸移动产生干涉,其中,第四紧固件穿设于前顶部固定部位固定至电池总成,即第四紧固件的固定方向大概为上下方向,从而增强前顶部固定部位与电池总成在上下方向上的连接稳定性。

15、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连接部位包括后侧部固定部位,后侧部固定部位包括第三部分和第四部分,第三部分位于第四部分的上方,第三部分和第四部分均位于电池总成的上方;下车体还包括多个第五紧固件,一部分第五紧固件穿过第三部分固定至电池总成,另一部分第五紧固件穿过第四部分固定至电池总成。

16、在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设置第三部分和第四部分均位于电池总成的上方,从而在电池总成需要维修和更换时,能够在电池总成的连接结构解除后,电池总成在第三部分和第四部分的下方直接向下移动以与第三部分和第四部分分离,以避免第三部分和第四部分与电池总成的拆卸移动产生干涉。

17、其中,一部分第五紧固件和另一部分第五紧固件分别穿过第三部分和第四部分固定至电池总成,且第三部分位于第四部分的上方,以使得多个第五紧固件能够在两个高度处上实现对后侧部固定部位和电池总成的固定,从而增强后侧部固定部位和电池总成的连接强度,进而增强其连接稳定性。

18、在一些实施例中,后侧部固定部位还包括第五部分,第五部分位于电池总成的内侧;下车体还包括第六紧固件,第六紧固件穿过第五部分固定至电池总成。

19、在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设置第五部分位于电池总成的内侧,以使得电池总成位于第五部分的外侧,即第五部分与电池总成在车辆的左右方向上分布,这样,在电池总成需要维修和更换时,能够在电池总成的连接结构解除后,电池总成在第五部分的外侧直接移动以与第五部分分离,以避免第五部分与电池总成的拆卸移动产生干涉,其中,第六紧固件穿过第五部分固定至电池总成,即第六紧固件大致沿左右方向由内向外穿设以实现第五部分与电池总成的固定,从而在增强第五部分和电池总成在左右方向上的连接稳定性的同时,避免上车身对第六紧固件的紧固位置造成遮挡,以提高电池总成与第五部分的拆装便利性。

20、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连接部位还包括后顶部固定部位,后顶部固定部位的两侧均设有后侧部固定部位;后顶部固定部位位于电池总成的上方;下车体还包括第七紧固件,第七紧固件穿过后顶部固定部位固定至电池总成。

21、在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设置后顶部固定部位位于电池总成的上方,以使得电池总成位于后顶部固定部位的下方,即后顶部固定部位与电池总成在车辆的上下方向上分布,这样,在电池总成需要维修和更换时,能够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下车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车体包括前舱总成、电池总成和后舱总成,所述前舱总成设有间隔设置的第一连接部位和第一上车体连接部位,所述后舱总成设有间隔设置的第二连接部位和第二上车体连接部位,所述前舱总成、所述后舱总成和所述电池总成配置成:通过所述第一连接部位和所述第二连接部位与所述电池总成可拆卸连接,允许所述电池总成能够以远离上车体的方式被独立拆卸。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下车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位包括前侧部固定部位和前顶部固定部位,所述前顶部固定部位的左右两侧均设有所述前侧部固定部位,所述前侧部固定部位与所述电池总成可拆卸连接,所述前顶部固定部位与所述电池总成可拆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下车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前侧部固定部位的第一部分位于所述电池总成的内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下车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紧固件为多个,其中一部分所述第一紧固件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另一部分所述第一紧固件沿第二方向间隔设置,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具有夹角。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下车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前侧部固定部位的第二部分位于所述电池总成的上方;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下车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前顶部固定部位位于所述电池总成的上方;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下车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部位包括后侧部固定部位,所述后侧部固定部位包括第三部分和第四部分,所述第三部分位于所述第四部分的上方,所述第三部分和所述第四部分均位于所述电池总成的上方;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下车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后侧部固定部位还包括第五部分,所述第五部分位于所述电池总成的内侧;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下车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部位还包括后顶部固定部位,所述后顶部固定部位的两侧均设有所述后侧部固定部位;

10.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下车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密封件和第二密封件,所述第一密封件密封所述前舱总成与所述电池总成之间间隙,所述第二密封件密封所述后舱总成与所述电池总成之间间隙。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下车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密封件和/或所述第二密封件为胶粘件,所述胶粘件用于与所述电池总成配合。

12.根据权利要求1-11中任一项所述的下车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总成包括箱体和设于所述箱体内的电池单体,所述箱体包括门槛梁,所述前舱总成和所述后舱总成分别与所述箱体可拆卸连接。

13.一种车身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上车体和下车体,所述下车体为根据权利要求1-12中任一项所述的下车体,所述上车体避让所述第一连接部位和所述第二连接部位。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车身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三密封件,所述第三密封件密封所述电池总成和所述上车体之间间隙。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车身结构,其特征在于,在左右方向,所述电池总成的一部分与所述上车体可拆卸连接。

16.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车身结构,其特征在于,在左右方向,所述电池总成的一部分和所述前舱总成可拆卸连接,所述电池总成的一部分与所述后舱总成可拆卸连接。

17.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3-16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身结构。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下车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车体包括前舱总成、电池总成和后舱总成,所述前舱总成设有间隔设置的第一连接部位和第一上车体连接部位,所述后舱总成设有间隔设置的第二连接部位和第二上车体连接部位,所述前舱总成、所述后舱总成和所述电池总成配置成:通过所述第一连接部位和所述第二连接部位与所述电池总成可拆卸连接,允许所述电池总成能够以远离上车体的方式被独立拆卸。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下车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位包括前侧部固定部位和前顶部固定部位,所述前顶部固定部位的左右两侧均设有所述前侧部固定部位,所述前侧部固定部位与所述电池总成可拆卸连接,所述前顶部固定部位与所述电池总成可拆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下车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前侧部固定部位的第一部分位于所述电池总成的内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下车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紧固件为多个,其中一部分所述第一紧固件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另一部分所述第一紧固件沿第二方向间隔设置,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具有夹角。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下车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前侧部固定部位的第二部分位于所述电池总成的上方;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下车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前顶部固定部位位于所述电池总成的上方;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下车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部位包括后侧部固定部位,所述后侧部固定部位包括第三部分和第四部分,所述第三部分位于所述第四部分的上方,所述第三部分和所述第四部分均位于所述电池总成的上方;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下车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后侧部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健贺斌赵桦朱战明
申请(专利权)人:宁德时代上海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