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1.0GPa级抗氢脆型冷轧CH钢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0876912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4-08 16:4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1.0GPa级抗氢脆型冷轧CH钢及其制备方法,该钢板的成分按重量百分比计如下:C:0.10%~0.20%,Mn:1.0%~2.0%,Si:0.1%~1.0%,Al:0.6%~6.0%,Cr:0.02~0.80%,Mo:0.02~0.80%,Ni:0.05~0.80%,P≤0.01%,S≤0.01%,N≤0.005%,Mg:0.005%~0.50%,Nb:0.01%~0.50%,V:0.01%~0.50%,且5≤Al/Si≤20;余量为Fe和不可避免的杂质;制备方法,包括电炉冶炼、中薄板坯连铸连轧、酸洗冷轧、连续退火或连续热镀工艺或合金化热镀锌,以短流程低成本工艺路径和极致降本的合金设计实现汽车高强钢低碳、绿色、轻量化设计开发,同时兼顾超高强钢抗氢脆、高塑性和高成形性个性化需求,生产的钢板屈服强度≥780MPa,抗拉强度980~1100MPa,A80断后伸长率≥15.0%,扩孔率≥60%。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金属材料领域,尤其涉及一种1.0gpa级抗氢脆型冷轧ch钢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1、近些年来,随着汽车行业对材料的成形性能指标要求越来越高,传统复相钢已难以满足复杂冲压件对高拉延性的要求,而trip钢由于高合金含量带来昂贵的生产成本而限制了其广泛使用。应运而生的ch钢由于在传统复双相钢中引入一定量的残余奥氏体,通过trip效应使材料表现出优异的成形性能,可以显著克服cp钢和trip钢在上述应用过程中存在的不足,ch钢俨然成为目前汽车用钢开发领域研究热点之一。然而,在超高强度钢零部件服役过程中存在严重的氢脆(氢致延迟断裂)现象,且超高强度钢的氢致延迟断裂敏感性会随着强度级别的增加而显著提高。由于该现象严重影响到零部件的正常服役,超高强度钢的延迟断裂现象受到制造商和用户们极大的关注。

2、开发出绿色低碳型汽车用ch钢产品,即一钢多用型合金设计和短流程低成本制备工艺,不仅能够满足汽车产业多零件、用户需求多元化、多规格以及小批量订货的特殊需求等特点,而且也是钢铁企业提高竞争力的有效措施,成为各大钢铁供应商研究热点。基于上述研究现状,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1.0GPa级抗氢脆型冷轧CH钢,其特征在于,该钢的成分按重量百分比计如下:C:0.10%~0.20%,Mn:1.0%~2.0%,Si:0.1%~1.0%,Al:0.6%~6.0%,Cr:0.02%~0.80%,Mo:0.02%~0.80%,Ni:0.05%~0.80%,P≤0.01%,S≤0.01%,N≤0.005%,Mg:0.005%~0.50%,Nb:0.01%~0.50%,V:0.01%~0.50%,且5≤Al/Si≤20;余量为Fe和不可避免的杂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1.0GPa级抗氢脆型冷轧CH钢,其特征在于,该钢显微组织包括铁素体20%~45...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1.0gpa级抗氢脆型冷轧ch钢,其特征在于,该钢的成分按重量百分比计如下:c:0.10%~0.20%,mn:1.0%~2.0%,si:0.1%~1.0%,al:0.6%~6.0%,cr:0.02%~0.80%,mo:0.02%~0.80%,ni:0.05%~0.80%,p≤0.01%,s≤0.01%,n≤0.005%,mg:0.005%~0.50%,nb:0.01%~0.50%,v:0.01%~0.50%,且5≤al/si≤20;余量为fe和不可避免的杂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1.0gpa级抗氢脆型冷轧ch钢,其特征在于,该钢显微组织包括铁素体20%~45%,贝氏体30%~60%,残余奥氏体3%~12%,马氏体3%~15%;所述残余奥氏体呈薄膜状形态,晶粒尺寸在0.05μm~0.20μm之间,薄膜状残奥主要分布于贝氏体及马氏体板条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1.0gpa级抗氢脆型冷轧ch钢,其特征在于,所述ch钢钢板屈服强度≥780mpa,抗拉强度980~1100mpa,a80断后伸长率≥15.0%,扩孔率≥60%,密度为6.5~7.5g/...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瑞坤张南郭金宇徐鑫林利刘仁东芦延鹏郝志强苏洪英吕冬
申请(专利权)人:鞍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